带内缓冲装置的地震检波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707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带内缓冲装置的地震检波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两端的顶部挡板和底部挡板、设置在顶部挡板和底部挡板之间的磁体组件、设置在磁体组件和外壳间的线圈组件以及缓冲装置,磁体组件包括磁体、设置在磁体两端的极靴,缓冲装置包括套在磁体外侧面的定位环、分别固定在定位环两端面与极靴间的两个叶片簧以及固定在线圈组件内侧面的限位筒,极靴内端面设置有外径与叶片簧内圈直径相一致的定位环台阶以及外径略大于叶片簧内圈直径的叶片簧缓冲台阶;限位筒的内径略大于定位环的外径,限位筒的高度略小于两个叶片簧的间距,叶片簧从磁体组件向外延伸于限位筒的上方和下方。具有有效减少撞击影响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震检波器。
技术介绍
地震检波器是检测一个悬挂在外壳内的磁体组件的运动的装置,在地震检波器的 磁体组件与外壳之间的环形空间中还有一个被簧片悬挂着的环形线圈组件,用于敏感地震 波而输出电压。 因为环形线圈组件需要限位工作,这种限位工作可能产生撞击,该撞击导致加在 线圈组件上的轴向冲击会在地震检波器的信号中产生一个频率偏移,同时可能对主悬挂簧 片造成损伤。为了减少撞击的影响,需要在地震检波器中增加缓冲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撞击影响的带内缓冲装置的地震检波器。 —种带内缓冲装置的地震检波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两端的顶部挡板和底部挡板、设置在顶部挡板和底部挡板之间的磁体组件、设置在磁体组件和外壳间的线圈组件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磁体组件包括磁体、设置在磁体两端的极靴,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套在磁体外侧面的定位环、分别固定在定位环两端面与极靴间的两个叶片簧以及固定在线圈组件内侧面的限位筒,所述极靴内端面设置有外径与叶片簧内圈直径相一致的定位环台阶以及外径略大于叶片簧内圈直径的叶片簧缓冲台阶;所述限位筒的内径略大于定位环的外径,所述限位筒的高度略小于两个叶片簧的间距,所述叶片簧从磁体组件向外延伸于限位筒的上方和下方。 上述叶片簧包括向外延伸的多个圆周均布的缓冲爪,所述缓冲爪从磁体组件向外 延伸于限位筒的上方和下方。 上述定位环的材料为强度足够起支撑作用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上述定位环的材料为热磁合金。 上述线圈组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上框架81和下框架82,所述限位筒83固定在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内侧面。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 1 、本技术在磁体组件上设置缓冲装置,可大幅度减小簧片的频率偏移。 2、本技术在磁体组件上设置缓冲装置,可减少地震检波器在工作期间及搬运 时对扭力的敏感,以及减少搬运时加于其线圈组件上的冲击。 3、本技术在极靴内端面设置有外径与叶片簧内径相一致的定位环台阶,使线 圈组件可在定位环台阶的约束下随着加在叶片簧上的弹力而得到缓冲,从而减小了线圈组 件作用在主悬挂簧片上的应力。 4、本技术的定位环如果采用热磁材料,除了可以起到叶片簧的定位作用外, 还可以实现对磁体组件的磁性能进行温度补偿,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地震检波器灵敏度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5、同时将线圈组件分解成上框架和下框架,并将限位筒固定在上框架和下框架的 内侧面,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地震检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地震检波器的磁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地震检波器的极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叶片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电极,21-顶部挡板,22-底部挡板,31-定位环台阶,32-叶片簧 缓冲台阶,4-外壳,51、52-主悬挂簧片,7-磁体组件,71-磁体,72、73-极靴,74-定位环, 8_线圈组件,81-上框架,82-下框架,83-限位筒,9-叶片簧,90-缓冲爪。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带内缓冲装置的地震检波器,参见附图1至4,其包括外壳4、设 置在外壳4两端的顶部挡板21和底部挡板22、设置在顶部挡板21和底部挡板22之间的磁 体组件7、设置在磁体组件7和外壳4间的线圈组件8以及缓冲装置;线圈组件8包括连接 在一起的上框架81和下框架82,限位筒83固定在下框架82的内侧面;磁体组件7包括磁 体71、设置在磁体71两端的极靴72和73 ;缓冲装置包括套在磁体71外侧面的定位环74、 分别固定在定位环74两端面与极靴72和73间的两个叶片簧9以及固定在线圈组件8内 侧面的限位筒83,极靴内端面设置有外径与叶片簧内圈直径相一致的定位环台阶以及外径 略大于叶片簧内圈直径的叶片簧缓冲台阶;限位筒的内径略大于定位环的外径,限位筒的 高度略小于两个叶片簧的间距,叶片簧9包括向外延伸的多个圆周均布的缓冲爪90,叶片 簧的材料可选择金属弹性材料如铍青铜或不锈钢等,缓冲爪90的数量根据叶片簧的外径 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取20 90个,在不产生永久变形的前提下,齿数越少柔性越好。叶 片簧9从磁体组件7向外延伸于限位筒83的上方和下方。定位环74的材料为强度足够起 支撑作用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如果磁体组件需要进行温度补偿,可以用满足温度补 偿需要的热磁材料制造, 一环两用。 本技术缓冲原理受地震波或搬运的影像,地震检波器外壳及与其连接着的 磁体组件随之运动,线圈框架落后于外壳及磁体组件而运动。由于本技术在磁体组件 上设置了缓冲装置,当线圈组件轴向运动碰到缓冲装置的簧片后,簧片可在极靴的叶片簧 缓冲台阶形成的簧片外部缓冲区以及定位环外侧形成的内部缓冲区内上下弹性运动,从而 吸收线圈组件所受的过大冲击力,防止线圈框架直接刚性撞击,减少加于其上的冲击。权利要求一种带内缓冲装置的地震检波器,包括外壳(4)、设置在外壳(4)两端的顶部挡板(21)和底部挡板(22)、设置在顶部挡板(21)和底部挡板(22)之间的磁体组件(7)、设置在磁体组件(7)和外壳(4)间的线圈组件(8)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磁体组件(7)包括磁体(71)、设置在磁体(71)两端的极靴(72)和(73),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套在磁体(71)外侧面的定位环(74)、分别固定在定位环(74)两端面与极靴(72)和(73)间的两个叶片簧(9)以及固定在线圈组件(8)内侧面的限位筒(83);所述极靴内端面设置有外径与叶片簧内圈直径相一致的定位环台阶以及外径略大于叶片簧内圈直径的叶片簧缓冲台阶;所述限位筒的内径略大于定位环的外径,所述限位筒的高度略小于两个叶片簧的间距;所述叶片簧(9)从磁体组件(7)向外延伸于限位筒(83)的上方和下方。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检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簧(9)包括向外延伸的 多个圆周均布的缓冲爪(90),所述缓冲爪(90)从磁体组件(7)向外延伸于限位筒(83)的 上方和下方。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震检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8)包括连接 在一起的上框架(81)和下框架(82),所述限位筒(83)固定在上框架(81)和下框架(82) 的内侧面。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检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74)的材料为强度足 够起支撑作用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检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74)的材料为热磁合金。专利摘要本技术为带内缓冲装置的地震检波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两端的顶部挡板和底部挡板、设置在顶部挡板和底部挡板之间的磁体组件、设置在磁体组件和外壳间的线圈组件以及缓冲装置,磁体组件包括磁体、设置在磁体两端的极靴,缓冲装置包括套在磁体外侧面的定位环、分别固定在定位环两端面与极靴间的两个叶片簧以及固定在线圈组件内侧面的限位筒,极靴内端面设置有外径与叶片簧内圈直径相一致的定位环台阶以及外径略大于叶片簧内圈直径的叶片簧缓冲台阶;限位筒的内径略大于定位环的外径,限位筒的高度略小于两个叶片簧的间距,叶片簧从磁体组件向外延伸于限位筒的上方和下方。具有有效减少撞击影响的优点。文档编号G01V1/18GK201449455SQ20092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内缓冲装置的地震检波器,包括外壳(4)、设置在外壳(4)两端的顶部挡板(21)和底部挡板(22)、设置在顶部挡板(21)和底部挡板(22)之间的磁体组件(7)、设置在磁体组件(7)和外壳(4)间的线圈组件(8)以及缓冲装置,所述磁体组件(7)包括磁体(71)、设置在磁体(71)两端的极靴(72)和(73),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套在磁体(71)外侧面的定位环(74)、分别固定在定位环(74)两端面与极靴(72)和(73)间的两个叶片簧(9)以及固定在线圈组件(8)内侧面的限位筒(83);  所述极靴内端面设置有外径与叶片簧内圈直径相一致的定位环台阶以及外径略大于叶片簧内圈直径的叶片簧缓冲台阶;所述限位筒的内径略大于定位环的外径,所述限位筒的高度略小于两个叶片簧的间距;  所述叶片簧(9)从磁体组件(7)向外延伸于限位筒(83)的上方和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博赵永红元方郭彪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森舍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