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99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轮箱及具有其的车辆,齿轮箱包括:箱体,箱体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第一气液通道,箱体的侧壁内设置有第二气液通道;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容纳腔内;罩盖,部分的罩盖沿箱体的周向延伸设置,罩盖于驱动组件连接;通气活塞,通气活塞可活动地设置于容纳腔内,本申请中当气体压力过大时从第一气液通道进入的气体可驱动通气活塞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驱动组件带动罩盖从密封位置移动至排气位置,以使从第一气液通道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容纳腔、第二气液通道和罩盖与箱体形成的间隔排出箱体外,有效的增加了箱体内气液通道的畅通,保证了箱体内气体排放,防止箱体内外因气体压力差过大导致齿轮箱遭到破坏。气体压力差过大导致齿轮箱遭到破坏。气体压力差过大导致齿轮箱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齿轮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自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以及减速器等齿轮箱结构是现代汽车传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驱动源的动力进行变速变扭并输出到车轮端。其基本结构都是通过壳体封闭内部运动零件,与外部环境相隔离。由于运行过程中齿轮箱内部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通过通气塞等通气结构实现箱体内外压力差平衡,避免损坏橡胶密封件,导致润滑油的泄露。
[0003]通气结构除保证箱体内外压力差平衡外,还应避免含油气雾喷出或者压力过高时润滑油直接喷出,以免油气污染车辆机舱,齿轮箱内部润滑油减少。同时还需要保证在车辆涉水等复杂路况下,通气结构处不会进水破坏齿轮箱性能。
[0004]传统的通气结构设计主要依赖齿轮箱壳体进行复杂的“迷宫”式设计,通气塞本体较为简单,壳体结构复杂且受限于空间布置,实际油气冷却效果不佳。或是单纯依靠通气塞本体内部采用较为复杂的气路设计,来提升油气的冷却效果,但由于受限于通气塞本身较小的空间实际情况很不理想。因此目前齿轮箱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所述箱体(10)具有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具有第一气液通道(20),所述箱体(10)的侧壁内设置有第二气液通道(13);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罩盖(30),部分的所述罩盖(30)沿所述箱体(10)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罩盖(30)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罩盖(30)具有与所述箱体(10)抵接的密封位置,以及所述罩盖(30)具有与所述箱体(10)间隔设置的排气位置;通气活塞(15),所述通气活塞(15)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通气活塞(15)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其中,从所述第一气液通道(20)进入的气体可驱动所述通气活塞(15)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驱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罩盖(30)从所述密封位置移动至所述排气位置,以使从所述第一气液通道(20)进入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容纳腔(11)、所述第二气液通道(13)和所述罩盖(30)与所述箱体(10)形成的间隔排出所述箱体(10)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液通道(13)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箱体(10)的周向螺旋延伸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液通道(13)为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盖(30)位于所述排气位置时,所述通气活塞(15)的朝向所述第一气液通道(20)一侧的表面与部分的所述容纳腔(11)腔壁面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二气液通道(13)的连通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组件(14),所述蜗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芳柯志宏包轩铭梅相楠刘欢刘佩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