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967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开口,其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受力臂,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受力臂正对设置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所述受力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相通的受力臂孔;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盖体,其塞住所述壳体开口且与所述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所述盖体的上端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受力臂孔正对的盖体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灵活。灵活。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呼啦圈,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呼啦圈常用于锻炼腰腹部肌肉,随着可计数的智能呼啦圈的出现,智能呼啦圈逐渐取代传统的呼啦圈。智能呼啦圈通常包括圈体和与圈体连接的配重装置。现有的配重装置通常都是硬质材料制成,若甩出或撞到人,容易对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安全性不好。此外,配置装置的重量是预先配置的,不能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呼啦圈的配重装置由硬质材料制成,安全性不好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的容置腔,所述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壳体还包括:
[0005]壳体开口,其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
[0006]受力臂,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受力臂正对设置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所述受力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相通的受力臂孔;
[0007]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
[0008]盖体,其塞住所述壳体开口且与所述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所述盖体的上端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受力臂孔正对的盖体孔。
[0009]所述壳体采用软性硅胶或软性橡胶制成。
[0010]所述壳体的上端缩小形成受力部,所述壳体开口和受力臂均设于所述受力部上;
[0011]所述盖体包括:
[0012]贴合部,其设于所述盖体的下端,所述贴合部由上至下朝外侧延伸逐步增大,所述贴合部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内,且所述贴合部的外侧与所述受力部的内侧贴合;
[0013]盖柄,设于所述盖体的上端,所述盖柄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孔设于所述盖柄上。
[0014]所述盖柄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受力臂的内侧贴合。
[0015]所述盖体还包括:
[0016]受力柱,其设于所述盖柄的两侧,所述盖体孔穿透所述受力柱的两侧,两侧的所述受力柱分别插于所述受力臂孔内。
[0017]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拉绳,其穿过所述受力臂孔和盖体孔。
[0018]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
[0019]配重件,其可从所述壳体开口处可拆装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
[0020]所述配重件包括收纳袋和置于收纳袋内的配重物。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呼啦圈配重装置设置成包括壳体和盖体,将壳体设置成采用软性材质制成,并在壳体上设置壳体开口和受力臂,两个所述受力臂正对设置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所述受力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相通的受力臂孔,利用盖体塞住所述壳体开口内且与所述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盖体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所述盖体的上端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受力臂孔正对的盖体孔。从而可将配重件通过壳体开口置于壳体内,再用盖体塞住壳体开口,利用拉绳穿过受力臂孔和盖体孔,再将拉绳与圈体连接即可。由于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其在甩出去或撞到人,对人造成的伤害相比硬质材料小很多,安全性更好。此外,由于盖体与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配重件的材质、重量等,使用更加灵活。而且由于盖体、受力臂的设置,在使用时,受力臂将盖体夹持的更紧,配重件不会甩出,而且盖体和受力臂受力,可有效改善软性壳体的受力,避免软性壳体轻易被拉断。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呼啦圈配重装置的结构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呼啦圈配重装置去掉拉绳后的分解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呼啦圈配重装置去掉拉绳后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呼啦圈配重装置去掉拉绳后的横向的剖面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呼啦圈配重装置去掉拉绳后的纵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呼啦圈配重装置包括壳体1、盖体2和拉绳3。其中:
[0030]壳体1内设置有中空的容置腔,容置腔主要用于容置配重件。所述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由于软性硅胶和软性橡胶还具有很好的弹性,因此,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采用软性硅胶或软性橡胶制成。由于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其在甩出去或撞到人,对人造成的伤害相比硬质材料小很多,安全性更好。
[0031]所述壳体1还包括壳体开口11和受力臂12。其中:
[0032]壳体开口11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壳体开口用于安装盖体,同时,壳体开口用于拆装配重件。
[0033]受力臂12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受力臂正对设置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所述受力臂12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相通的受力臂孔121。
[0034]盖体2塞住所述壳体开口且与所述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所述盖体的上端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受力臂孔正对的盖体孔21。
[0035]使用时,可将配重件通过壳体开口置于壳体内,再用盖体塞住壳体开口,利用拉绳穿过受力臂孔和盖体孔,再将拉绳与圈体连接即可。
[0036]由于盖体与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配重件的材质、重量等,使用更加灵活。而且由于盖体、受力臂的设置,在使用时,受力臂将盖体夹持的更紧,配重件不
会甩出,而且盖体和受力臂受力,可有效改善软性壳体的受力,避免软性壳体轻易被拉断。
[0037]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上端缩小形成受力部13,所述壳体开口11和受力臂12均设于所述受力部13上。
[0038]所述盖体2包括贴合部22、盖柄23和受力柱24。其中:
[0039]贴合部22设于所述盖体的下端,所述贴合部由上至下朝外侧延伸逐步增大,所述贴合部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置腔内,且所述贴合部的外侧与所述受力部的内侧贴合。
[0040]盖柄23设于所述盖体的上端,所述盖柄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孔21设于所述盖柄上。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壳体开口纵向设置,盖体孔横向设置。
[0041]所述盖柄2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受力臂的内侧贴合。
[0042]通过设置贴合部和盖柄,利用贴合部与受力部的内侧贴合,并将盖柄夹于两个受力臂之间,从而可使拉伸的力通过盖柄和受力臂传导至受力部上,不仅可避免软性壳体容易被拉断,而且可避免配重件从壳体开口甩出,外观也更美观。
[0043]受力柱24设于所述盖柄的两侧,所述盖体孔21穿透所述受力柱的两侧,两侧的所述受力柱分别插于所述受力臂孔内。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受力柱与所述盖柄、贴合部一体成型而成。受力柱的设置,可使得盖体与受力臂的结合更加紧密,受力也更加均衡。
[0044]拉绳3穿过所述受力臂孔和盖体孔。拉绳3的另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啦圈配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中空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软性材质制成;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开口,其设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受力臂,其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受力臂正对设置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壳体开口的两侧;所述受力臂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开口相通的受力臂孔;所述呼啦圈配重装置还包括:盖体,其塞住所述壳体开口且与所述壳体开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盖体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贴合,所述盖体的上端夹于两个所述受力臂之间;所述盖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受力臂孔正对的盖体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采用软性硅胶或软性橡胶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啦圈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缩小形成受力部,所述壳体开口和受力臂均设于所述受力部上;所述盖体包括:贴合部,其设于所述盖体的下端,所述贴合部由上至下朝外侧延伸逐步增大,所述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彬彬刘红俊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研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