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挠度三点测量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82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地铁车辆挠度三点测量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需要测量的地铁车辆停放到零轨上;2、通过水准仪和卷尺测量所述地铁车辆每一节车厢底部多个点位至所述零轨的垂直距离;3、根据如下公式分别计算每一节所述车厢的所述前进端、所述尾随端和所述中心点距离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Y1、Y3和Y2;4、计算每一节所述车厢的所述第一个转向架和所述第二个转向架之间的高度差HZ1和HZ2;5、根据HZ1和HZ2之差对Y1、Y3和Y2进行修正;6、重复执行2至5获得所述地铁车辆所有车厢的Y1、Y3和Y2,汇总后得到所述地铁车辆的挠度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较为精确的测量出轨道交通车辆的挠度,且更加节省测量时间,提高测量效率。提高测量效率。提高测量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车辆挠度三点测量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车辆挠度测量
,特别涉及地铁车辆挠度三点测量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成为我国缓解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规划,轨道交通建设被列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我国正强有力的推动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带动着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技术飞跃发展。
[0003]其中挠度是轨道交通车辆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三大关键问题上的重要参数。轨道交通车体在制造过程中预制向上凸起的挠度,使车辆在承载运行过程中受重力作用恢复水平状态,保证车体在运行过程中承受垂向载荷时车体整体趋于水平,提高车体使用寿命。
[0004]我们在制造与装配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过程中需要为车体预置一定的挠度量值,保证车辆车体在承载运行时保持水平直线运行状态。车辆车体在完成挠度值预置后,需要经过测量工序,检测车体上特定测量点的挠度值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挠度值调整。
[0005]在轨道交通车辆车体制造装配过程中,车体挠度性能指标正逐渐被重视,在车体设计、制造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工艺要求。
[0006]目前国内外典型挠度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百分表测量法、连通管测量法与光学测量法。
[0007]百分表测量法属于接触式测量方法,由百分表、夹具与连接装置组合可以直接测量目标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0008]连通管法测量挠度也是一种接触式测量方法,其原理是连通器中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静止液体的压强相等,连通管中挠度测量点与基准点间液位差即为挠度测量点的相对挠度值。
[0009]光学测量主要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根据线性阵列相机角度、激光发射器与线性阵列相机间距离,信号处理器计算得到传感器与被测物体间距离。
[0010]无论是百分表测量、连通管挠度测量法还是光学测量法均需要专用的设备,对测量人员的要求较高,费用较高,测量时间较长,实际测量车体挠度时存在许多不便之处,难以满足日常维修现场快速简便测量的需求。
[0011]随着设备维护工作精细化发展,车辆检修维护也日益全面。对于早晚高峰客流明显加大的线路,高峰时期车辆超载现象突出,长期超载运行对车辆结构强度颇具挑战,因此,运行多年的车辆日常维护时需要定期关注车体挠度变化。
[0012]虽然一般现场检修人员动手能力较强,但对特定检测设备认知有限,而且日常检修时间有限,相对而言,简单、经济、实用、易于上手的测量方法更适合车辆检修维护。
[0013]由于常见的挠度测量方法,如百分表测量、连通管测量方法对人员要求较高,测量所需时间较长,较为依赖测量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光学测量过程中需要保持激光传感器处
于稳定固定状态,并且光学测量法所需设备相对简单但价格较贵,且后续处理较为费时,成本较高。
[0014]因此,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和更为简单过程实现对地铁车辆挠度的测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地铁车辆挠度三点测量法,实现的目的是在能较为精确的测量出轨道交通车辆的挠度的前提下,节省测量时间,减少了在测量过程中因转向架高度差所导致的误差,提高测量的效率。
[00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地铁车辆挠度三点测量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步骤1、将需要测量的地铁车辆停放到零轨上,并做好测量前的清扫准备工作;所述清扫准备工作包括对所述地铁车辆进行断电和接地,并确认不存在影响人员安全的因素;
[0018]步骤2、通过水准仪和卷尺测量所述地铁车辆每一节车厢底部多个点位至所述零轨的垂直距离;每一节所述车厢所需测量的多个所述点位具体如下:
[0019]Y1L和Y1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前进端左右两侧长梁下的中心距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
[0020]Y3L、Y3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尾随端左右两侧长梁下的中心距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
[0021]Y2L、Y2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中心点左右两侧长梁下的中心距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
[0022]Z11L、Z11R;Z12L、Z12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第一个转向架Z1空簧平面前、后两端各左右两处到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
[0023]Z21L、Z21R;Z22L、Z22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第二个转向架Z2空簧平面前、后两端各左右两处到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
[0024]步骤3、根据如下公式分别计算每一节所述车厢的所述前进端、所述尾随端和所述中心点距离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Y1、Y3和Y2公式具体如下:
[0025]Y1=(Y1L+Y1R)/2+T;
[0026]Y2=(Y2L+Y2R)/2+T;
[0027]Y3=(Y3L+Y3R)/2+T;
[0028]其中,T为所述水准仪的厚度;
[0029]步骤4、计算每一节所述车厢的所述第一个转向架和所述第二个转向架之间的高度差HZ1和HZ2,具体公式如下:
[0030]HZ1=(H1Z1+H2Z1)/2;
[0031]HZ2=(H1Z2+H2Z2)/2;
[0032]其中,H1Z1=(Z11L+Z11R)/2;
[0033]H2Z1=(Z12L+Z12R)/2;
[0034]H1Z2=(Z21L+Z21R)/2;
[0035]H2Z2=(Z22L+Z22R)/2;
[0036]步骤5、根据HZ1和HZ2之差对Y1、Y3和Y2进行修正;
[0037]Delta=|HZ2

HZ1|;
[0038]Y1=Y1;
[0039]Y2=Y2

Delta/2;
[0040]Y3=Y3

Delta;
[0041]步骤6、重复执行步骤2至步骤5获得所述地铁车辆所有车厢的Y1、Y3和Y2,汇总后得到所述地铁车辆的挠度范围。
[004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3]本专利技术在能较为精确的测量出轨道交通车辆的挠度的前提下,节省测量时间,减少了在测量过程中因转向架高度差所导致的误差,提高测量的效率。
[0044]本专利技术的测量精度满足使用需求,精度达到mm级别,满足车辆维护时车体挠度分析比较精度需求。
[0045]本专利技术测量效率更高,现有车体挠度测量方法每次测量都需要花费技术人员大量时间,测量效率较低,本专利技术更便于理解,操作简单,能够极大地提高车体挠度测量效率。
[0046]本专利技术经济实用,性价比高,现有车体挠度测量方法多借助于专业设备,携带管理不便,同时购置设备、培训人员耗资不菲。
[0047]本专利技术所需工具为通用工具,车辆检修基地随时可取用,且便于测量人员操作,实用性强。
[004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铁车辆挠度三点测量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需要测量的地铁车辆停放到零轨上,并做好测量前的清扫准备工作;步骤2、通过水准仪和卷尺测量所述地铁车辆每一节车厢底部多个点位至所述零轨的垂直距离;每一节所述车厢所需测量的多个所述点位具体如下:Y1L和Y1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前进端左右两侧长梁下的中心距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Y3L、Y3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尾随端左右两侧长梁下的中心距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Y2L、Y2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中心点左右两侧长梁下的中心距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Z11L、Z11R;Z12L、Z12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第一个转向架Z1空簧平面前、后两端各左右两处到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Z21L、Z21R;Z22L、Z22R为每一节所述车厢第二个转向架Z2空簧平面前、后两端各左右两处到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步骤3、根据如下公式分别计算每一节所述车厢的所述前进端、所述尾随端和所述中心点距离所述零轨轨面的高度Y1、Y3和Y2公式具体如下:Y1=(Y1L+Y1R)/2+T;Y2=(Y2L+Y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继强秦舒何利英夏凌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