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73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2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介质,方法包括:按照预先设置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分片大小的增长速率不同;对网络传输条件进行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属于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按照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效果。传输效率的效果。传输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0001]本公开属于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设备在下载较大文件时,一般可通过分片技术对文件进行分片进而实现对文件的下载,在确定数据分片大小时,一般仅限定了数据分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在实际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分片策略不灵活,容易引起数据阻塞,并且,在带宽较大时,网络传输条件较好时,也不能灵活调整数据分片大小,通信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数据传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与相关技术不同的实现方案,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数据传输过程中,分片策略不灵活,数据传输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0005]按照预先设置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分片大小的增长速率不同;
[0006]对网络传输条件进行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属于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
[0007]按照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0008]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0009]传输单元,用于按照预先设置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分片大小的增长速率不同;
[0010]切换单元,用于对网络传输条件进行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属于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
[0011]所述传输单元,还用于按照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0012]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0013]第四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0014]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0015]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任一方法。
[0016]本公开提供的按照预先设置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分片大小的增长速率不同;对网络传输条件进行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属于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按照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案,通过对网络传输条件的分析,实时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既可以避免数据阻塞,又可以提高通信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a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2b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24]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5]首先,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0026]分片:互联网协议允许IP分片,这样的话,当数据包比链路最大传输单元大时,就可以被分解为很多的足够小片段,以便能够在其上进行传输。
[0027]专利技术人通过研究发现,在文件传输过程中,针对于文件较大的情况,一般以向目标设备上传数据的平均上传速率的倍数,或自目标设备下载数据的平均下载速率的倍数作为
分片大小传输数据,且仅限定了数据分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片策略不灵活,容易引起数据阻塞的问题。并且,在带宽较大,网络传输条件较好时,也不能灵活调整数据分片大小,通信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0028]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0029]图1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包括:终端设备10与目标设备20,其中:
[0030]该终端设备10可以为终端或者服务器等设备。该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语音交互设备、智能家电、穿戴式智能设备、飞行器、智能车载终端等设备,终端还可以包括客户端,该客户端可以是视频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或即时通信客户端等。
[0031]前述目标设备10可以为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0032]在一些本公开可适用的场景中,终端设备10自目标设备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预先设置的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其中,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下,数据分片大小的增长速率不同;对网络传输条件进行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属于所述至少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中的一种;按照切换后的数据传输模式进行数据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网络传输条件进行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包括:获取已处理的第一分片数据的第一处理速度,所述第一分片数据为已发送至目标设备的第一预设数量的分片请求对应的分片数据,所述第一分片数据包括最近一次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的分片请求对应的分片数据;获取已处理的第二分片数据的第二处理速度,所述第二分片数据为已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的第二预设数量的分片请求对应的分片数据,所述第二分片数据不包括最近一次发送至所述目标设备的分片请求对应的分片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处理速度与所述第二处理速度确定所述目标检测结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速度与所述第二处理速度确定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包括:若所述第一处理速度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速度的下降幅度超过第一预设幅度时,确定所述目标检测结果为网络传输条件不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包括:若当前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增长模式,且所述目标检测结果指示网络传输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则将所述数据传输模式自所述第一增长模式切换为第二增长模式,所述第一增长模式下的数据分片大小的增长速率,大于所述第二增长模式下的数据分片大小的增长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还包括:若当前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二增长模式,且所述目标检测结果指示网络传输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一预设要求,则将所述数据传输模式自所述第二增长模式切换为稳定模式,在所述稳定模式下数据分片大小的增长速率为0。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前一次的第一数据分片大小;将所述第一数据分片大小作为新的数据分片大小传输待传输数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处理速度与所述第二处理速度确定所述目标检测结果,还包括:若所述第一处理速度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速度的下降幅度超过第二预设幅度时,确定所述目标检测结果为网络传输条件不满足第二预设要求;若所述第一处理速度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速度的上升幅度超过第三预设幅度时,确定所述目标检测结果为网络传输条件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包括:
若当前的数据传输模式为稳定模式,且所述目标检测结果指示网络传输条件不满足所述第二预设要求或不满足第三预设要求时,则将所述数据传输模式自所述稳定模式切换为第一增长模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检测结果对数据传输模式进行切换,还包括:在数据传输模式为第一增长模式或第二增长模式时,若目标检测结果指示当前网络的网络类型没有发生变化,则获取数据的当前分片大小与所述网络类型对应的最大分片大小;当所述当前分片大小大于所述最大分片大小时,将所述最大分片大小作为新的数据分片大小传输待传输数据,并将数据传输模式切换为稳定模式。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健王祥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