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672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互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及其制作方法。该互感器包括环形铁芯、设于环形铁芯上的绕组、金属底板、热管,所述热管包括吸热段、放热段,所述吸热段具有与环形铁芯外壁相适配的形状,且吸热段的内侧面与环形铁芯外壁面贴合设置,所述放热段的一面与金属底板贴合设置,所述绕组由环形铁芯内圈穿过,并将环形铁芯及吸热段绕设于其内,以将吸热段压紧固定于环形铁芯上。该互感器采用热管将环形铁芯与绕组的热量传递到金属底板散出,外部不增加多余结构,其整体外形与现有互感器一致,安装方便;漆包线绕设热管及环形铁芯形成绕组,使热管的吸热段与环形铁芯及绕组贴合接触,实现高效且均匀导热。实现高效且均匀导热。实现高效且均匀导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互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互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互感器包括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其结构包括铁芯及绕设在铁芯上的绕组,现有的互感器一般通过浇筑环氧树脂填充间隙以进行绝缘处理。对于大功率互感器,其工作时铁芯及绕组具有较大发热量,但由于铁芯及绕组被被环氧树脂封闭且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较差,因此热量难以散出,持续热量积攒使互感器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运行,导致互感器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导致烧毁损坏的情况发生。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对互感器进行散热结构设计,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78165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测量保护共用的互感器铁芯》,授权公告号为CN207282297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新型表面镀铝的互感器》等,现有互感器散热结构,通常将导热块贴近铁芯或绕组的局部位置以将热量朝外传导,该种方式导热效率较低,并且对于整个铁芯及绕组整体的散热均匀性较差,容易发生互感器局部过热的问题;其次是采用现有散热结构导致互感器整体尺寸增加较多,造成互感器的使用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均匀且高效散热的电流互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环形铁芯、设于环形铁芯上的绕组、金属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包括吸热段、放热段,所述吸热段具有与环形铁芯外壁相适配的形状,且吸热段的内侧面与环形铁芯外壁面贴合设置,所述放热段的一面与金属底板贴合设置,所述绕组由环形铁芯内圈穿过,并将环形铁芯及吸热段绕设于其内,以将吸热段压紧固定于环形铁芯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热管在吸热段的外侧面形成有朝内凹陷的压痕部,所述绕组绕设于压痕部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铁芯的内壁设有朝外凹陷的凹槽部,一凹槽部与一压痕部位置相对应,使绕组绕设于凹槽部与压痕部内。
[0008]进一步的,所述压痕部设有若干组且间隔布置,所述凹槽部设有若干组且间隔布置,绕组形成若干部分并分别绕设于对应的压痕部及凹槽部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热管呈扁管状结构。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压紧板,所述压紧板设于热管的放热段上并与金属底板锁紧连接,以将热管的放热段压紧于金属底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铁芯呈圆环柱状,热管的吸热段呈半圆弧结构,热管设有两组,两组热管在环形铁芯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组热管的吸热段分别对应贴设于环形铁芯的左右两部分。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放热段由吸热段向下延伸进行弯折后横向延伸。
[0013]进一步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于金属底板上并将环形铁芯及绕组罩设于内,所述壳体内填充有环氧树脂。
[0014]一种电流互感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0015]步骤一,取环形铁芯,环形铁芯的内侧开设有若干凹槽部;取热管,热管呈扁平管状结构,热管的吸热段内侧面贴设于环形铁芯外壁,吸热段的外侧面形成有若干压痕部;取漆包线于对应的各凹槽部及压痕部进行绕设形成绕组,绕组绕设的同时将热管与环形铁芯捆绑固定及定位;
[0016]步骤二,取金属底板,热管的放热段横向延伸且下表面贴合于金属底板上,取压紧板设于热管的放热段上并与金属底板锁紧连接,以将热管的放热段压紧于金属底板上;
[0017]步骤三,取穿心导线,穿心导线由环形铁芯的中部穿过,且穿心导线不与环形铁芯及绕组接触,对穿心导线进行临时定位;
[0018]步骤四,取壳体套设于金属底板上,并将环形铁芯、绕组、热管、穿心导线罩设于内,穿心导线两端延伸出壳体并形成一次接线端子P1、P2,形成绕组的漆包线两端延伸出壳体并形成二次接线端子S1、S2,往壳体内注入填充环氧树脂,环氧树脂凝固后固定环形铁芯、绕组、穿心导线并形成一整体结构,完成互感器制作。
[0019]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流互感器及其制作方法具有如下优点:该互感器采用热管将环形铁芯与绕组的热量传递到金属底板散出,外部不增加多余结构,其整体外形与现有互感器一致,安装方便;漆包线绕设热管及环形铁芯形成绕组,使热管的吸热段与环形铁芯及绕组贴合接触,实现高效且均匀导热;吸热段设置的压痕部及环形铁芯的凹槽部一一对应,绕组起到对热管与环形铁芯定位及固定的作用,有利于保证产品装配精度;热管呈扁管状结构,其厚度较薄,因此绕组与环形铁芯之间的间隙较小,不影响磁通量;该互感器的结构布局,使得进行环氧树脂浇筑前,环形铁芯、绕组、热管、金属底板处于相对位置定位状态,有利于后续浇筑工序进行,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流互感器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流互感器内部结构示意一。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流互感器内部结构示意二。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流互感器剖视图。
[0024]图中标识对应如下:1

环形铁芯、11

凹槽部、2

绕组、3

金属底板、4

热管、41

吸热段、411

压痕部、42

放热段、5

压紧板、6

壳体、7

穿心导线、P1

一次接线端子、P2

一次接线端子、S1

二次接线端子、S2

二次接线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6]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环形铁芯1、设于环形铁芯1上的绕组2、金属底板3、热管4、压紧板5、壳体6、穿心导线7。
[0027]环形铁芯1呈圆环柱状,热管4呈扁管状结构,所述热管4包括吸热段41、放热段42,
所述吸热段41具有与环形铁芯1外壁相适配的形状,吸热段41呈半圆弧结构,热管4设有两组,两组热管4在环形铁芯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组热管4的吸热段41的内侧面分别对应贴设于环形铁芯1外壁面的左右两部分。所述放热段42由吸热段41向下延伸进行弯折后横向延伸,所述放热段42的一面与金属底板3贴合设置,所述压紧板5设于热管4的放热段42上并与金属底板3锁紧连接,以将热管4的放热段42压紧于金属底板上。
[0028]绕组2由环形铁芯1内圈穿过,并将环形铁芯1及吸热段41绕设于其内,以将吸热段41压紧固定于环形铁芯1上。具体为所述热管4在吸热段41的外侧面形成有朝内凹陷的压痕部411,所述环形铁芯1的内壁设有朝外凹陷的凹槽部11,一凹槽部11与一压痕部411位置相对应,使绕组2绕设于凹槽部11与压痕部411内。所述压痕部411设有若干组且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环形铁芯、设于环形铁芯上的绕组、金属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包括吸热段、放热段,所述吸热段具有与环形铁芯外壁相适配的形状,且吸热段的内侧面与环形铁芯外壁面贴合设置,所述放热段的一面与金属底板贴合设置,所述绕组由环形铁芯内圈穿过,并将环形铁芯及吸热段绕设于其内,以将吸热段压紧固定于环形铁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在吸热段的外侧面形成有朝内凹陷的压痕部,所述绕组绕设于压痕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铁芯的内壁设有朝外凹陷的凹槽部,一凹槽部与一压痕部位置相对应,使绕组绕设于凹槽部与压痕部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痕部设有若干组且间隔布置,所述凹槽部设有若干组且间隔布置,绕组形成若干部分并分别绕设于对应的压痕部及凹槽部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呈扁管状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板,所述压紧板设于热管的放热段上并与金属底板锁紧连接,以将热管的放热段压紧于金属底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铁芯呈圆环柱状,热管的吸热段呈半圆弧结构,热管设有两组,两组热管在环形铁芯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峰铭沈谢林瞿俊颖吴剑坪李峥崎杨辉龙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