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52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针床基座、电机座、电机、牵引杆致动装置以及牵引杆,牵引杆致动装置包括第一、第二支承座、丝杠、丝杠螺母和联结块,第一支承座固定在针床基座的一端,第二支承座固定在针床基座的另一端,两者彼此并行,丝杠的两端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承座上,且与传动装置传动联结,丝杠螺母配置在丝杠上,联结块固定在丝杠螺母上,牵引杆与联结块固联,电机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优点:使针板的位移量准确可靠;既可保护电机,又可进而保障针板的位移的精准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之理,电脑针织横编机在编织织物时,因花样和款式的要求,需要在编 织过程中使用移圈、翻针等功能,甚至需要在编织过程中改变编织组织,而要满足这些功 能,就必须对针板横移,所谓的针板横移是指根据需要改变前后针板的相对位置。公知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是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针板发生位移,以达到 编织的要求,保证编织物的顺利完成。图2所示的结构即为目前业界广为使用的电脑针织 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包括电机座1、安装在电机座1上的并且配有减速机21的电机2、 枢置在电机座1上部的并且与减速机21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图中未示出)传动联结的牵 引杆致动装置3和一端与牵引杆致动装置3联结而另一端与针板5联结的牵引杆4。在编 织过程中,当要使针板5位移时,电机2工作,由减速机21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带动牵引 杆致动装置3运动,因为牵引杆致动装置3上配有与减速机21的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啮合 的大齿轮,由于牵引杆4的一端是通过一对滚子紧贴于牵引杆致动装置3的凸轮的凸起曲 面上的,因此由滚子带动牵引杆4随凸轮的凸起曲面的旋转而发生横向位移,又由于针板 5与牵引杆4相联结,因此,针板5随牵引杆4的横向移而位移。上述针板移动机构存在有以下不足首先,由于牵引杆致动装置3是通过其大齿轮 与减速机21的输出轴上的齿轮实现传动联结,因此齿轮传动不可避免地存在配合间隙, 配合间隙越大,针板5的位移定位效果越差,尤其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齿轮会出现 磨损,配合间隙逐渐增大,使针板5移动的准确性逐渐降低,影响编织的顺利进行;其次, 牵引杆4上的一对滚子与牵引杆致动装置3的凸轮的凸起曲面之间频繁摩擦,同样会影响 牵引杆4的移动准确性,从而使针板5移动的位置无法满足到期取的程度;此外,不具有 限位功能,容易出现超行程工作,导致电机2停止工作甚至使电机2致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牵引杆致动装置的结构合理而可有效地避免配合间隙, 藉以保障针板位移的准确性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防止超行程现象发生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 针板移动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包括针床基座、固定于针床基座的底部的电机座、设在电机座上的电机、设在针床基座上部的通过传 动装置与电机传动联结的牵引杆致动装置以及与牵引杆致动装置联结并且还与针板联结 的牵引杆,所述的牵引杆致动装置包括第一、第二支承座、丝杠、丝杠螺母和联结块,第 一支承座固定在针床基座的一端,第二支承座固定在针床基座的另一端,两者彼此并行, 丝杠的两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承座上,并且与所述的传动装置传动联结,丝杠螺 母配置在丝杠上,联结块固定在丝杠螺母上,所述的牵引杆与联结块固联,其中,所述 电机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所述的牵引杆致动装置还包括有一超行程控制 机构,该超行程控制机构包括信号采集器触头、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光电开关感应头、 光电开关和定位板,信号采集器触头固定在所述牵引杆上,定位板固定在所述针床基座上, 并且与牵引杆并行,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设在定位板上,并且与所述信号采集器相配合, 光电开关感应头固定在牵引杆上并且对应于所述信号采集器触头的下方,光电开关设在所 述的定位板上并且居于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的中间,与所述光电开关感应头相配合,其 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和所述的光电开关均由线路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 制器电气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信号采集器触头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一调 整槽,该信号采集器触头借助于第一调整槽由螺钉与所述的牵引杆的上表面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板上开设有一对第二调整槽,所述 的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各借助于第二调整槽用螺钉与定位板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信号采集器为行程开关、微 动开关或位置接近开关。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第二传动轮和传动 带,第一传动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转子轴上,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第一传动轮上,另一端 套置在第二传动轮上,而第二传动轮固定在所述的丝杠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传动轮均为同步带轮,所述 的传动带为同步带。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针床基座的两端各开设有一滑槽,所 述的牵引杆与所述的滑槽相滑配。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针床基座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牵引 杆致动装置的上方配设有防护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牵引杆致动装置的结构合理,利用丝杠与丝杠螺母相配合并且丝杠通过传动装置与电机传动联结,由丝杠带动丝杠螺母位移,进而由丝杠螺母通过 联结块带动牵引杆,使与牵引杆联结的针板位移,因而相对于已有技术,不存在配合间隙 大的问题,从而使针板的位移量准确可靠;又,超行程控制机构能有效地实施限位,既可 保护电机,又可进而保障针板的位移的精准程度。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査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 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 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 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敬请参见图1,给出了用于搁置针板5的并且兼作本专利技术的针板移动机构的针床基座 6,依据常识,针板5具有前针板和后针板之分,即具有一对针板5,申请人虽然在图1 中仅示意了依据需要而移动的其中一枚针板5,但并不会对无需移动的另一枚针板的理解 带来困惑,如果申请人将图1中示出的针板5称为前针板,那么未示出的便为后针板。在 编织过程中,遇到移圈或翻针情形时,由牵引杆致动装置3带动牵引杆4,进而由牵引杆 4带动针板5位移,因此只要移动两枚针板中的其中一枚便可满足工艺要求。一由线路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的电气连接的电机2被安装在电机座1上, 而电机座1与针床基座6的底部固定,电机2通过传动装置7与牵引杆致动装置传动联结。 优选而非限于的牵引杆致动装置3的结构如下 一第一支承座31a固定在针床基座6的一 端,而第二支承座31b固定在针床基座6的另一端,由图所示,第一、第二支承座31a、 31b均位于针床基座6的容腔中,并且两者平行。 一丝杠32的一端即图示的右端通过轴承 与第一支承座31a枢置(可转动设置),而丝杠32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左端通过轴承与第二 支承座31b枢置,其中,丝杠32的右端与前述的传动装置7传动联结。传动装置7包括 第一、第二传动轮71、 72和传动带73,第一传动轮71固定在电机2的转子轴上,传动带 73套设在第一、第二传动轮71、 72上,第二传动轮72固定在丝杠32的右端。前述的第 一、第二传动轮71、 72均为同步带轮,相应的传动带73为同步带。在丝杠32上配有丝 杠螺母33,在丝杠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针板移动机构,包括针床基座(6)、固定于针床基座(6)的底部的电机座(1)、设在电机座(1)上的电机(2)、设在针床基座(6)上部的通过传动装置(7)与电机(2)传动联结的牵引杆致动装置(3)以及与牵引杆致动装置(3)联结并且还与针板(5)联结的牵引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杆致动装置(3)包括第一、第二支承座(31a、31b)、丝杠(32)、丝杠螺母(33)和联结块(34),第一支承座(31a)固定在针床基座(6)的一端,第二支承座(31b)固定在针床基座(6)的另一端,两者彼此并行,丝杠(32)的两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承座(31a、31b)上,并且与所述的传动装置(7)传动联结,丝杠螺母(33)配置在丝杠(32)上,联结块(34)固定在丝杠螺母(33)上,所述的牵引杆(4)与联结块(34)固联,其中,所述电机(2)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良张和中兰先川海港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