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651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步骤S1用于制造钛内胆和旋薄中层。步骤S2用于制造外壳。步骤S3用于抽真空及卷边。步骤S4用于装配其他部件完成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提高了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密封性能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了保温效果。进而提高了保温效果。进而提高了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杯具
,尤其涉及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保温杯一般是具有真空隔热层的盛水容器,密封严实,通过真空隔热层使装在内部的液体延缓散热,从而达到保温目的。目前市场上的三层真空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不佳,故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保温效果不佳等缺陷,提供了一种新的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取钛内管、钛内管底,将所述钛内管底的顶部与所述钛内管的底部焊接,得到钛内胆,再取旋薄中管、中管底,将所述钛内胆压入所述旋薄中管内,所述钛内胆的顶部伸出所述旋薄中管外12mm~13mm,然后将所述中管底的顶部与所述旋薄中管的底部焊接,得到旋薄中层,所述中管底内底面与所述钛内管底外底面的间隙为3.5mm以上,所述钛内胆与所述旋薄中层形成半成品保温杯A;
[0007]S2:取外管、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将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压入所述外管内,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的顶部伸出所述外管外,所述旋薄中管与所述外管的口部配合间隙为0.05mm~0.1mm,再取外管底,将外管底的顶部与所述外管的底部焊接,得到外壳,所述外管底内底面与所述中管底外底面的间隙为7.5mm以上,然后将所述钛内胆朝口部方向拉高,拉至抵触所述旋薄中层后停止,所述钛内胆的顶部伸出所述旋薄中层外16.5mm以上,接着将所述旋薄中层的口部与所述外壳的口部焊接,所述钛内胆、所述旋薄中层、所述外壳形成半成品保温杯B;
[0008]S3:取所述半成品保温杯B,对所述外壳进行粗抛光,对所述钛内胆口部、所述旋薄中层口部、所述外壳口部进行磨口,然后对所述半成品保温杯B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完成后将所述钛内胆朝底部方向下压,下压至抵触所述旋薄中层的底部后停止,所述钛内胆的顶部伸出所述旋薄中层外3mm~5mm,接着将所述钛内胆的口部进行卷边,卷边后所述钛内胆的口部锁紧所述旋薄中层口部与所述外壳口部,所述钛内胆口部卷边部分的竖直方向长度为2.5mm~2.7mm,最后对所述外壳进行细抛光,所述钛内胆、所述旋薄中层、所述外壳形成半成品保温杯C;
[0009]S4:取所述半成品保温杯C、外盖、内塞,将所述外盖、所述内塞装配到所述半成品保温杯C上,完成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
[0010]步骤S1用于制造钛内胆和旋薄中层。钛内胆的顶部伸出旋薄中管外12mm~13mm,更利于保护钛内胆,避免后续中管底的顶部与旋薄中管的底部焊接的影响。中管底内底面
与所述钛内管底外底面的间隙为3.5mm以上,保障了保温效果。步骤S2用于制造外壳。将钛内胆朝口部方向拉高,拉至抵触旋薄中层,更利于旋薄中层的口部与外壳的口部焊接,保障了焊接效果,提高了密封性能。旋薄中管与外管的口部配合间隙为0.05mm~0.1mm,更利于后续的焊接。外管底内底面与中管底外底面的间隙为7.5mm以上,保障了保温效果。钛内胆的顶部伸出所述旋薄中层外16.5mm以上,更利于保护钛内胆口部,避免后续旋薄中层的口部与外壳的口部焊接的影响,也更利于后续抽真空。步骤S3用于抽真空及卷边。将钛内胆朝底部方向下压,下压至抵触旋薄中层的底部,提高了局部结构强度,保障了卷边效果,提高了密封性能。下压至抵触所述旋薄中层的底部,保证钛内胆底部和旋薄中层底部无间隙。钛内胆的顶部伸出旋薄中层外3mm~5mm,更利于后续卷边工序。钛内胆口部卷边部分的竖直方向长度为2.5mm~2.7mm,保障了口部的密封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步骤S4用于装配其他部件完成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提高了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密封性能和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了保温效果。
[001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步骤S1中,所述钛内管的底部设置有钛内管台阶,所述钛内管底与所述钛内管通过所述钛内管台阶焊接连接。
[0012]钛内管台阶提高了焊接连接效果,从而提高了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
[0013]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步骤S1中,所述旋薄中管的底部设置有旋薄中管台阶,所述中管底与所述旋薄中管通过所述旋薄中管台阶焊接连接。
[0014]旋薄中管台阶提高了焊接连接效果,从而提高了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
[0015]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步骤S2中将所述钛内胆朝口部方向拉高停止之后,将所述旋薄中层与所述外壳顶部平齐。
[0016]上述设计,进一步保障了旋薄中层的口部与外壳的口部焊接效果,从而提高了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
[001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所述钛内管台阶的竖直方向长度为5mm~8mm。
[0018]上述设计,进一步保障了钛内管台阶的连接效果。
[001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步骤S2中,所述外壳的口部设置有外壳台阶,所述旋薄中层的口部与所述外壳通过所述外壳台阶焊接连接。
[0020]外壳台阶提高了焊接连接效果,从而提高了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
[002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所述外壳台阶的竖直方向长度为1.5mm~1.7mm。
[0022]上述设计,进一步保障了外壳台阶的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钛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半成品保温杯A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半成品保温杯B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半成品保温杯C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1

7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实施例1
[0032]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取钛内管11、钛内管底12,将所述钛内管底12的顶部与所述钛内管11的底部焊接,得到钛内胆1,再取旋薄中管21、中管底22,将所述钛内胆1压入所述旋薄中管21内,所述钛内胆1的顶部伸出所述旋薄中管21外12mm,然后将所述中管底22的顶部与所述旋薄中管21的底部焊接,得到旋薄中层2,所述中管底22内底面与所述钛内管底12外底面的间隙为3.5mm以上,所述钛内胆1与所述旋薄中层2形成半成品保温杯A;
[0034]S2:取外管31、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将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压入所述外管31内,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的顶部伸出所述外管31外,所述旋薄中管21与所述外管31的口部配合间隙为0.05mm,再取外管底32,将外管底32的顶部与所述外管31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三层真空保温杯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钛内管(11)、钛内管底(12),将所述钛内管底(12)的顶部与所述钛内管(11)的底部焊接,得到钛内胆(1),再取旋薄中管(21)、中管底(22),将所述钛内胆(1)压入所述旋薄中管(21)内,所述钛内胆(1)的顶部伸出所述旋薄中管(21)外12mm~13mm,然后将所述中管底(22)的顶部与所述旋薄中管(21)的底部焊接,得到旋薄中层(2),所述中管底(22)内底面与所述钛内管底(12)外底面的间隙为3.5mm以上,所述钛内胆(1)与所述旋薄中层(2)形成半成品保温杯A;S2:取外管(31)、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将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压入所述外管(31)内,所述半成品保温杯A的顶部伸出所述外管(31)外,所述旋薄中管(21)与所述外管(31)的口部配合间隙为0.05mm~0.1mm,再取外管底(32),将外管底(32)的顶部与所述外管(31)的底部焊接,得到外壳(3),所述外管底(32)内底面与所述中管底(22)外底面的间隙为7.5mm以上,然后将所述钛内胆(1)朝口部方向拉高,拉至抵触所述旋薄中层(2)后停止,所述钛内胆(1)的顶部伸出所述旋薄中层(2)外16.5mm以上,接着将所述旋薄中层(2)的口部与所述外壳(3)的口部焊接,所述钛内胆(1)、所述旋薄中层(2)、所述外壳(3)形成半成品保温杯B;S3:取所述半成品保温杯B,对所述外壳(3)进行粗抛光,对所述钛内胆(1)口部、所述旋薄中层(2)口部、所述外壳(3)口部进行磨口,然后对所述半成品保温杯B进行抽真空,抽真空完成后将所述钛内胆(1)朝底部方向下压,下压至抵触所述旋薄中层(2)的底部后停止,所述钛内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飞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日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