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唾液酸乳糖的生产过程中,使用高浓度的底物5
’‑
胞苷三磷酸二钠盐(CTP)会显著抑制6
′‑
唾液酸转移酶Pd2,6ST(GenBank:AB012285.1)的催化效率。当底物浓度达到800mM时,该酶的转化率降低至原来的77%。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工业上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寻找一种高浓度CTP耐受性的6
′‑
唾液酸转移酶。
[0003]半理性设计方法应用于改造6
′‑
唾液酸转移酶的实例越来越多,它基于6
′‑
唾液酸转移酶蛋白质的晶体结构或同源模型,找到潜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进行定点突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等。Li Ding等人基于美人鱼发光杆菌sp.JT
‑
ISH
‑
224来源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的蛋白质晶体结构,通过改变靠近受体底物结合口袋的残基而获得的突变体中,突变体A366G酶活性提高了21
‑
115%,并且表达量相比于野生型酶提高了两倍以上(Li Ding,et al.CARBOHYD RES,2015,408:127
‑
133)。这证明了该方法在6
′‑
唾液酸转移酶改造中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基于美人鱼发光杆菌damselae的Pd2
‑
6ST基因,构建一种改造后具有高浓度底物CTP耐受性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
[0005]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述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在生产制备唾液酸乳糖中的应用和在CTP异位再生体系中的应用。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所述的突变体是由序列为SEQ ID NO:1的野生型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而来。
[0008]其中,所述的突变是将第449位亮氨酸突变成丙氨酸。
[0009]其中,所述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0010]其中,编码上述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0011]一种重组载体,含有上述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
[0012]一种宿主细胞,含有上述重组载体或上述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
[0013]上述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1)构建包含所述6
′‑
唾液酸转移酶的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所述重组质粒以大肠杆菌为宿主;
[0015](2)以步骤(1)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利用带有突变位点的寡聚核苷酸序列为引物对,通过环状PCR扩增得到包含有SEQ ID NO:5所示的碱基序列的PCR产物,之后将PCR产物采用DpnI酶消化模板,得到环状重组质粒;
[0016](3)将步骤(2)得到的环状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细胞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获得含有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的基因工程菌。
[0017]其中,步骤(1)中,所述的重组质粒为pET
‑
28a
‑
Pd2,6ST。
[0018]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环状重组质粒为pET
‑
28a
‑
Pd2,6ST
‑
L449A。
[0019]上述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在生产制备唾液酸乳糖中的应用。
[0020]结果表明,虽然随着底物CTP的终浓度从40mM提高至80mM,6
′‑
唾液酸转移酶的转化效率明显降低。但是在同一底物浓度下(40mM、80mM)比较,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M4相比于野生型6
′‑
唾液酸转移酶WT的转化率分别高出了18.03%、26.40%。由此可见,经过改造后的6
′‑
唾液酸转移酶具有更好的底物耐受性。
[0021]上述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在CTP异位再生体系中的应用。
[0022]结果表明,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能够适配异位再生体系,反应可以在2L体系中,经过4
‑
5h生成40g/L左右的唾液酸乳糖。
[0023]有益效果: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的6
′‑
唾液酸转移酶具有更高的底物耐受性,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唾液酸乳糖的制备上,也能够适配异位再生体系,实现CTP再生。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0025]图1为重组质粒pET
‑
28a
‑
Pd2,6ST
‑
E430Y质粒图谱。
[0026]图2为重组质粒pET
‑
28a
‑
Pd2,6ST
‑
A446E质粒图谱
[0027]图3为重组质粒pET
‑
28a
‑
Pd2,6ST
‑
S447G质粒图谱
[0028]图4为重组质粒pET
‑
28a
‑
Pd2,6ST
‑
L449A质粒图谱
[0029]图5为野生6
′‑
唾液酸转移酶及其突变体的转化子的PCR验证,其中M:5000bp Marker;1:野生6
′‑
唾液酸转移酶的转化子;2:E430Y的转化子;3:A446E的转化子;4:S447G的转化子;5:L449A的转化子。
[0030]图6为CTP异位再生体系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0032]下述实施例中,所述的DpnI酶购自于Takara;所述的pET
‑
28a载体、大肠杆菌宿主BL21(DE3)购自于Novagen;所述的5
’‑
胞苷三磷酸二钠购自于源叶生物。
[0033]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变体是由核苷酸序列为SEQ IDNO:1的野生型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而来,其中,所述的突变是将第449位亮氨酸突变成丙氨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3.编码要求权利求2所述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4.一种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3所述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5.一种宿主细胞,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6'
‑
唾液酸转移酶突变体的核苷酸序列。6.权利要求1
‑
3所述的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东,王伟祎,郑诚,应汉杰,庄伟,王志,刘金乐,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