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31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及其制备方法,该海绵的主要成分为:四种不同羟值的聚醚多元醇、水、硅油、胺化合物、催化剂和甲苯异氰酸酯;相对于两种聚醚多元醇,四种可以更好兼顾玻璃化温度、海绵物性。经过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温不变硬海绵在0℃的温度下,海绵硬度不变,而且在低温下也不影响海绵的回弹效果,解决了海绵在低温下回弹不敏感的问题。决了海绵在低温下回弹不敏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慢回弹泡沫的
,具体涉及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慢回弹泡沫主要特点是泡沫受到外力产生形变,挠曲后恢复很慢,反冲弹性好,且不产生残留形变,所以慢回弹海绵又被称为记忆海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回弹泡沫逐渐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0003]慢回弹泡沫是多种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聚醚混合物。但是现有的慢回弹海绵存在低温条件下回弹不敏感,承载性能较差,手感变硬的问题,限制其使用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通过四种特定羟值的聚醚多元醇复配,在低温下仍具有良好的回弹效果,且硬度不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的制备方法,不加入开孔剂,流程少,操作便捷,适合大规模生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聚醚多元醇A45~55份、聚醚多元醇B19~22份、聚醚多元醇C23~27份、聚醚多元醇D3~6份、硅油0.9~1.2份、水1~3份、胺化合物0.21~0.28份、催化剂0.02~0.05份和甲苯异氰酸酯36~37份;其中,聚醚多元醇A的羟值为100~125,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为200~260,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为30~45,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D的羟值为50~65,官能度为3。
[0007]进一步,所述硅油为改性硅油。
[0008]进一步,所述低温不变硬海绵还包括抗黄剂1~1.5份。
[0009]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醇A、所述聚醚多元醇B、所述聚醚多元醇C和所述聚醚多元醇D均为生物质聚醚多元醇。
[0010]更进一步,所述生物质聚醚多元醇的生物质来源为淀粉、蓖麻油、菜籽油、大豆油、石油和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
[0011]进一步,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石油基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B为蓖麻油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C为大豆油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D为石油基聚醚多元醇。
[0012]进一步,所述催化剂为2

乙基己酸亚锡。
[0013]进一步,所述胺化合物购自佛山市南海区同众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TZ

A33。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5]上述的低温不变硬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将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聚醚多元醇D在密闭条件下混合,降温,得到聚醚多元醇混合物;
[0017]2)在聚醚多元醇混合物中加入硅油、水、胺化合物和催化剂,混合;
[0018]3)最后加入甲苯异氰酸酯,搅拌后,进行成型,得到低温不变硬海绵。
[0019]进一步,步骤1)中,将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聚醚多元醇D在密闭条件下混合20~40min,降温至20~25℃,得到聚醚多元醇混合物;步骤2)中,混合的时间为3~5s;步骤3)中,搅拌的转速为5000~7000r/min,时间为3~5s,成型的温度为25~35℃。
[0020]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的低温不变硬海绵的主要成分为:四种不同羟值的聚醚多元醇、水、硅油、胺化合物、催化剂和甲苯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是聚氨酯泡沫塑料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聚醚多元醇是一种聚合物,其分子主链上有醚键(-C-O-C-),并且分子链的两端有部分羟基团(-OH),所以由它合成出来的聚醚硬质泡沫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高和保温效果好的特点。相对于两种聚醚多元醇,四种可以更好兼顾玻璃化温度、海绵物性。经过测试,本专利技术的低温不变硬海绵在0℃的温度下,海绵硬度不变,而且在低温下也不影响海绵的回弹效果,解决了海绵在低温下回弹不敏感的问题。
[0022](2)本专利技术的低温不变硬海绵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四种聚醚多元醇在密闭条件下混合,然后加入除甲苯异氰酸酯外的其他成分混合,最后再添加甲苯异氰酸酯进行反应,然后倒入模具在常温下成型,得到低温不变硬海绵;制备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聚醚多元醇A 53份、聚醚多元醇B 20份、聚醚多元醇C 25份、聚醚多元醇D 5份、硅油1份、水2份、胺化合物0.25份、催化剂0.03份、甲苯异氰酸酯35份和抗黄剂1.2份;其中,聚醚多元醇A的羟值为115,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为250,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为35,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D的羟值为55,官能度为3。
[0026]其中,所述硅油为购自亨瑞高分子材料(深圳)有限公司的硅油L

580。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石油基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B为蓖麻油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C为大豆油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D为石油基聚醚多元醇。所述催化剂为2

乙基己酸亚锡。所述胺化合物购自佛山市南海区同众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TZ

A33。
[0027]上述的低温不变硬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1)将聚醚多元醇A、聚醚多元醇B、聚醚多元醇C、聚醚多元醇D在密闭条件下混合30min,降温至25℃,得到聚醚多元醇混合物;
[0029]2)在聚醚多元醇混合物中加入硅油、水、胺化合物和催化剂,混合4s;
[0030]3)最后加入甲苯异氰酸酯,以6000r/min的转速搅拌4s后,倒入模具在30℃下成型,得到低温不变硬海绵。
[0031]实施例2
[0032]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聚醚多元醇A 45份、聚醚多元醇B19份、聚醚多元醇C 23份、聚醚多元醇D 3份、硅油0.9份、水1份、胺化合物0.21份、催化剂0.02份、甲苯异氰酸酯36份和抗黄剂1份;其中,聚醚多元醇A的羟值为100,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为200,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为30,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D的羟值为50,官能度为3。
[0033]其中,所述硅油为购自亨瑞高分子材料(深圳)有限公司的硅油L

580。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石油基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B为蓖麻油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C为大豆油聚醚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D为石油基聚醚多元醇。所述催化剂为2

乙基己酸亚锡。所述胺化合物购自佛山市南海区同众化工有限公司,型号为TZ

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不变硬海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重量份计的原料:聚醚多元醇A45~55份、聚醚多元醇B19~22份、聚醚多元醇C23~27份、聚醚多元醇D3~6份、硅油0.9~1.2份、水1~3份、胺化合物0.21~0.28份、催化剂0.02~0.05份和甲苯异氰酸酯36~37份;其中,聚醚多元醇A的羟值为100~125,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B的羟值为200~260,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C的羟值为30~45,官能度为3;聚醚多元醇D的羟值为50~65,官能度为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不变硬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为改性硅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不变硬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不变硬海绵还包括抗黄剂1~1.5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不变硬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A、所述聚醚多元醇B、所述聚醚多元醇C和所述聚醚多元醇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生物质聚醚多元醇。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不变硬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聚醚多元醇的生物质来源为淀粉、蓖麻油、菜籽油、大豆油、石油和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物。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低温不变硬海绵,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A为石油基聚醚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安迪梁伟鉴王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豪钻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