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及其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630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及其摄像装置,包括图像恢复处理系统、摄像装置,其中,通过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对已经退化的图像进行修复,通过相机主体上表面的柔性铜片可以顺利将摄像装置工作期间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柔性铜片,再通过弹簧以及与柔性铜片接触的环形轨道把热量传导出去,避免了热量没有及时排出而导致摄像头工作不稳定,摄像头外壳通过防护罩内壳内表面的绒毛对其进行擦拭,当摄像装置需要进行移动时通过防护罩内壳动作和防护罩外壳刚好成半球状包裹着摄像头外壳,避免摄像头损坏,通过使相机主体侧面与水平面垂直,紧挨着两扇门的弹簧在运输途中,避免了因颠簸对摄像装置结构造成破坏。颠簸对摄像装置结构造成破坏。颠簸对摄像装置结构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及其摄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成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及其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图像复原技术是通过去模糊函数去除图像中的模糊部分,还原图像的本真。其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同采用退化图像的某种所谓的先验知识来对已退化图像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就复原过程来看可以将之视为图像退化的一个逆向过程。
[0003]图像复原处理主要是针对成像过程中的“退化”而提出来的,而成像过程中的“退化”现象主要指成像系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摄像头脏污、器材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器材的固有缺陷等,导致图像的质量不能够达到理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及其摄像装置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及其摄像装置,包括图像恢复处理系统、摄像装置,其中,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图像退化的整个过程加以适当的估计;步骤二:对图像退化的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及其摄像装置,包括图像恢复处理系统、摄像装置,其中,图像恢复处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对图像退化的整个过程加以适当的估计;步骤二:对图像退化的整个过程上建立近似的退化数学模型;步骤三:根据建立的模型用遗传算法对对退化图像进行拟合及适当的修正,对退化过程出现的失真进行补偿,保证复原之后所得到的图像趋近于原始图像,实现图像的最优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包括载具(1),其中:所述载具(1)为长方体型腔,所述长方体型腔呈半球状,所述长方体型腔内壁上安装有环形轨道(21),所述环形轨道(21)内滑动连接有滚轮(24),所述滚轮(24)上安装有电机(23),所述电机(23)安装在滑杆(22)上,所述滑杆(2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相机主体(5),所述相机主体(5)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相机主体(5)上表面等间距安装有柔性铜片(3),所述相机主体(5)在与环形轨道(21)截面垂直的两侧安装有弹簧模块,所述弹簧模块由多个均匀布置的垂直于相机主体(5)侧面的弹簧(41)组成,所述相机主体(5)下表面安装有摄像头(6),所述摄像头(6)外且位于相机主体(5)下表面上安装有摄像头外壳(7),所述相机主体(5)下表面后端中心处铰接有防护罩内壳(81),所述相机主体(5)下表面后端中心处铰接有防护罩外壳(82),所述相机主体(5)下表面前端中心处安装有微型电机(84),所述防护罩内壳(81)前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在微型电机(84)上,所述防护罩外壳(82)前端中心处铰接在防护罩内壳(81)前端中心上,所述防护罩内壳(81)内设置有绒毛(83),所述防护罩内壳(81)为四分之一弧形结构,所述防护罩内壳(81)内设置的绒毛(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牡丹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