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626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烟气处理领域的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带有回转结构的活性炭脱硝设备在烟气处理过程中的设置,在进行脱硝处理时,废气的移动路径呈回转状,使废气的移动路径更长,被活性炭吸附的时间更长,更充分,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配合多个倾斜的拨料环的设置,在烟气通入时,不断改变烟气的通入速度,使气体对拨料环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使其发生不断发生角度的变化,对活性炭环囊内的活性炭颗粒起到搅动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活性炭颗粒在烟气作用下,始终处于动态,进而大幅度降低活性炭颗粒板结的概率,使烟气的处理效率以及活性炭的利用率得到有效保证。处理效率以及活性炭的利用率得到有效保证。处理效率以及活性炭的利用率得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烟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烧结烟气是烧结混合料在燃烧烧结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的混合气体,烧结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粉尘含量超标,污染大气,必须进行脱硫脱硝处理才能排放。
[0003]在对烧结烟气进行脱硝脱硫处理时,往往采用活性炭法,其吸附后,还可以进行制酸,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然而在运行过程中,活性炭模块内的活性炭颗粒易板结,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易导致其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变小,使脱硝脱硫效率变差,并且部分活性炭颗粒因板结其不能直接与烟气接触,导致活性炭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目的在于降低烟气脱硝脱硫处理时活性炭颗粒的板结率,从而有效保证烟气处理效率,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脱硫处理:首先将待烧结的烟气通入至氨水设备内,使烟气与氨水充分混合反应,从而实现对烟气的初步脱硫处理,将反应后的烟气再与熟石灰接触,再次进行脱硫;
[0006]S2、除尘处理:将脱硫后的烟气快速经过除尘设备,实现对烟气中小颗粒杂质的去除;
[0007]S3、脱硝处理:将除尘后的烟气通入带有回转结构的活性炭脱硝设备内,进行脱硝处理,在废气流通过程中,废气的通入的速度不断改变;
[0008]S4、检测:对脱硝后的烟气进行检测,达标后再排放,将未达标的烟气再次通入氨水设备内,再次进行脱硫、除尘、脱硝处理,直至达到排放标准。
[0009]通过带有回转结构的活性炭脱硝设备在烟气处理过程中的设置,在进行脱硝处理时,废气的移动路径呈回转状,使废气的移动路径更长,被活性炭吸附的时间更长,更充分,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配合多个倾斜的拨料环的设置,在烟气通入时,不断改变烟气的通入速度,使气体对拨料环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使其发生不断发生角度的变化,对活性炭环囊内的活性炭颗粒起到搅动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活性炭颗粒在烟气作用下,始终处于动态,进而大幅度降低活性炭颗粒板结的概率,使烟气的处理效率以及活性炭的利用率得到有效保证。
[0010]进一步的,步骤S3中废气的通入速度设置基准值,以类似正弦曲线的变化方式,控制废气的通入速度在基准值上下波动,使烟气的通入速度变化是个规律的过程,进而使拨料环在烟气作用下,能相对规律的前后形变摆动,进而使对活性炭颗粒的搅动效果更好更均匀。
[0011]进一步的,带有回转结构的活性炭脱硝设备包括外双层筒以及位于外双层筒内的内导气筒,外双层筒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进气管和排气管,内导气筒与外双层筒之间连
接有两组拨料环,外双层筒内部固定卡接有活性炭环囊,活性炭环囊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且活性炭环囊位于内导气筒内侧,使烟气在进出外双层筒内时,均能与活性炭环囊充分接触,进而实现对烟气的充分吸附。
[0012]进一步的,外双层筒和内导气筒均为密封实心结构,且外双层筒和内导气筒相互穿插并形成回转形的烟气流通通道,回转的烟气流通通道使烟气在外双层筒内整体的流通路径较长,使对烟气得到更加充分的吸附,使脱硝脱硫处理效果更好。
[0013]进一步的,外双层筒固定贯穿活性炭环囊的中部,且外双层筒将活性炭环囊中部分成两个腔体,活性炭颗粒分别填充在两个腔体内,且填充度为腔体容积的60

85%,使活性炭颗粒在腔体内相对自由,在受力后,颗粒间易于发生位置的变化,有效保证拨料环在烟气作用下不断摆动时,能轻易使活性炭颗粒不断移动,处于动态,进而使其不易发生板结现象,有效保证活性炭颗粒高的利用率。
[0014]进一步的,外双层筒位于活性炭环囊内的部分固定镶嵌有多个拨料组件,拨料组件包括固定镶嵌在外双层筒上的承载环以及固定连接在承载环外端的两个拨料环,两个拨料环分别贯穿活性炭环囊并延伸至活性炭环囊内外两侧,使废气在回转时,其同样可以对另一侧的拨料环产生推动力,实现拨料环形变并拨动活性炭颗粒的效果。
[0015]进一步的,拨料环包括固定连接在承载环上的多个变向杆、固定连接在多个变向杆远离承载环一端的随动环、固定连接在随动环远离变向杆一端的多个传导杆以及多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多个传导杆外端的迎气片,传导杆固定贯穿活性炭环囊,迎气片位于活性炭环囊外侧,迎气片直接与烟气接触,即烟气的冲击直接作用在迎气片上,迎气片受力后,带动活性炭环囊内的随动环的倾斜角度改变,实现对活性炭颗粒的拨动,使其处于动态。
[0016]进一步的,活性炭环囊为柔性多通透孔结构,便于烟气在其内外的流通,便于烟气被活性炭颗粒的充分吸附,变向杆为弹性结构,传导杆为硬质结构,使在受到烟气的冲击后,仅变向杆处可在烟气作用下形变,有效保证随动环的倾斜角度能发生变化。
[0017]进一步的,横向相邻的两个迎气片相互错位分布,且径向相邻的两个迎气片之间的距离不小于迎气片的径向跨度,使相邻的多个迎气片能相互补充,使烟气能充分作用在迎气片上,沿着烟气移动的方向,使前一个迎气片不易对后一个迎气片造成遮挡,有效保证多个迎气片均能发生相对均匀的摆动,使腔体内的活性炭颗粒能受到相对均匀的搅动,使对其动态分散的效果更好,有效保护其不易板结。
[0018]进一步的,拨料环截面呈倾斜状,且在静止状态下,沿着烟气的移动方向,烟气流动路径与拨料环之间夹角为钝角,使拨料环受到烟气推动后,其形变的空间相对较大,使其带动随动环摆动的效果更好,有效保证活性炭颗粒能受到搅动。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0020]通过带有回转结构的活性炭脱硝设备在烟气处理过程中的设置,在进行脱硝处理时,废气的移动路径呈回转状,使废气的移动路径更长,被活性炭吸附的时间更长,更充分,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配合多个倾斜的拨料环的设置,在烟气通入时,不断改变烟气的通入速度,使气体对拨料环产生一定的冲击,进而使其发生不断发生角度的变化,对活性炭环囊内的活性炭颗粒起到搅动作用,相较于现有技术,活性炭颗粒在烟气作用下,始终处于动态,进而大幅度降低活性炭颗粒板结的概率,使烟气的处理效率以及活性炭的利用率得到有效保证。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主要的流程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带有回转结构的活性炭脱硝设备的立体图;
[0023]图3为本申请活性炭脱硝设备的半剖立体图;
[0024]图4为本申请活性炭脱硝设备的截面图;
[0025]图5为本申请活性炭环囊的截面图;
[0026]图6为图5中A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申请活性炭环囊内部部分的截面图;
[0028]图8为本申请的拨料组件部分的径向截图;
[0029]图9为本申请的拨料环未受到烟气冲击时的截面图;
[0030]图10为本申请拨料环在受到烟气冲击后截面的变化图。
[0031]图中标号说明:
[0032]11进气管、12排气管、21外双层筒、22内导气筒、3活性炭环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脱硫处理:首先将待烧结的烟气通入至氨水设备内,使烟气与氨水充分混合反应,从而实现对烟气的初步脱硫处理,将反应后的烟气再与熟石灰接触,再次进行脱硫;S2、除尘处理:将脱硫后的烟气快速经过除尘设备,实现对烟气中小颗粒杂质的去除;S3、脱硝处理:将除尘后的烟气通入带有回转结构的活性炭脱硝设备内,进行脱硝处理,在废气流通过程中,废气的通入的速度不断改变;S4、检测:对脱硝后的烟气进行检测,达标后再排放,将未达标的烟气再次通入氨水设备内,再次进行脱硫、除尘、脱硝处理,直至达到排放标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废气的通入速度设置基准值,以类似正弦曲线的变化方式,控制废气的通入速度在基准值上下波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回转结构的活性炭脱硝设备包括外双层筒(21)以及位于外双层筒(21)内的内导气筒(22),所述外双层筒(21)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1)和排气管(12),所述内导气筒(22)与外双层筒(21)之间连接有两组拨料环(5),所述外双层筒(21)内部固定卡接有活性炭环囊(3),所述活性炭环囊(3)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且活性炭环囊(3)位于内导气筒(22)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双层筒(21)和内导气筒(22)均为密封实心结构,且外双层筒(21)和内导气筒(22)相互穿插并形成回转形的烟气流通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烧结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双层筒(21)固定贯穿活性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宝久刘晓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世园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