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行为学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591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使用头端直径为0.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行为学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行为学检测方法,属于动物模型


技术介绍

[0002]中风,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者阻塞而造成脑部损伤的一种疾病。越来越多的医生及科研工作者热衷于对中风相关疾病的研究。
[0003]线栓法MCAO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中风动物模型,其方法是使用与实验动物体重相符的尼龙线栓(尖端圆滑处理或者包被硅胶,防止戳破血管),通过颈外动脉进入颈内动脉,直至线栓进入大脑中动脉起始端,阻断大鼠中动脉供血,造模成大鼠脑部缺血损伤的一种模型,具有不开颅、损伤小、能够很好的模拟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且可以控制缺血与再灌注时间的特点。但存在梗死体积不稳定,死亡率高,脑梗死范围不均一的不足之处,尚有改进的余地。另外,对于永久脑缺血模型的行为学检测,目前也缺少可长期适用的、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行为学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建立的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梗死体积稳定,死亡率低,脑梗死范围均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行为学检测方法,可有效检测脑卒中模型长期的行为学变化(目前常用的方法只能短期内使用,一般在一个月内),为以后临床前药效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使用头端直径为0.40
±
0.02mm的尼龙线栓,用生理盐水浸泡0.5小时(软化线栓,防止戳破血管),通过大鼠颈外动脉创口插入,并经过颈内动脉进入大鼠大脑中动脉,从而堵塞中动脉前端完成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
[0007]进一步地,步骤如下:
[0008](1)选择SD大鼠,雌性,6~8周,体重280~320g;将其放入麻醉箱中,处于麻醉状态后,放置于固定台上,轻掐动物尾端确认动物是否处于麻醉状态,注射麻药以保障持续麻醉;
[0009](2)用医用胶带固定大鼠四肢使其仰卧于手术台上,剔除大鼠颈部被毛,碘伏消毒;
[0010](3)事先准备好4根4cm的5

0缝合线,颈部正中央纵形剪开皮肤3cm;钝性分离皮下肌肉,分离到气管前肌后,沿右侧胸锁乳突肌腱向下分离,见到颈动脉鞘后上拉钩暴露颈总动脉;
[0011](4)分离出颈总、颈外、颈内动脉,结扎颈总(蛙心夹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死结)、颈内动脉(活结),颈外动脉近心端挂线,用眼科剪将颈外动脉剪一小口,插入线栓,当线栓成功插入颈外动脉时,将颈外动脉近心段挂的线结扎(死结),剪断颈外动脉;
[0012](5)松开颈内动脉活结,继续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起始端(线栓标记处),取下蛙心夹剪掉线头,滴加少量青霉素以防止感染,缝合皮下肌肉和皮肤,并在对皮肤进行消毒后放入鼠笼中;
[0013](6)将大鼠放入鼠笼,使用注射器向其口中滴加少量清水,苏醒2小时后根据神经功能缺失体征评分观察效果。挑选一部分大鼠在造模后24小时处死,进行TTC染色确认脑梗死体积(使用的试剂为sigma的TTC试剂,使用时配置为2%的PBS溶液,染色时需要避光)。
[0014]一种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行为学检测方法:在造模后1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16周,检测模型组大鼠的行为学,并与正常大鼠进行比较;实验期间每周进行体重检测;所述行为学的检测项目包括除粘、网格、转棒、圆筒、mNSS、水迷宫等。
[0015]进一步地,行为学检测项目中,除粘实验使用的器具为边长为0.8cm的方形医用胶带;网格实验使用的器具为网格为50cm*40cm网带,网眼大小为2.3cm
×
2.3cm的铁丝网格;转棒实验使用的仪器为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ZH

疲劳仪,设置转速为15r/min;圆筒实验使用的器具为直径18cm、高30cm的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有机玻璃圆筒;水迷宫实验使用的仪器为上海欣软公司生产的XR

XM101。
[0016]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比不同型号线栓建立了稳定的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并提供了可长期适用的、有效的行为学检测方法,为基础研究建立有效的永久脑缺血动物模型及鉴定方法提供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结果可靠的实验方法。
附图说明
[0017]图1:大鼠体重对比示意图。
[0018]图2:TTC染色结果示意图。
[0019]图3:行为学结果示意图——感知。
[0020]图4:行为学结果示意图——移除。
[0021]图5:行为学结果示意图——mNSS。
[0022]图6:行为学结果示意图——网格。
[0023]图7:行为学结果示意图——圆筒。
[0024]图8:行为学结果示意图——转棒。
[0025]图9:行为学结果示意图——训练4天。
[0026]图10:行为学结果示意图——到达时间。
[0027]图11:行为学结果示意图——通过平台次数。
[0028]图12:行为学结果示意图——象限停留时间。
[0029]图13:行为学结果示意图——象限路程。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饰。
[0031]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材料,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仪器、试剂、材料,可通过正规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实验方法、检测方
法,若无特别说明,均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常规实验方法、检测方法。
[0032]实验使用0.40
±
0.05mm的尼龙线栓造模
[0033]1.实验仪器及材料
[0034]如表1所示。
[0035]表1
[0036][0037][0038]2.实验方法
[0039]2.1动物信息
[0040]SD大鼠,雌性,6~8周,体重280~320g。普通环境饲养,灭菌饲料饲养,自由饮水。
[0041]2.2模型建立
[0042]2.2.1动物放入麻醉箱中,处于麻醉状态后,放置于固定台上,轻掐动物尾端确认动物是否处于麻醉状态,按体重10%水合氯醛,0.35ml/100g注射麻药以保障持续麻醉。
[0043]2.2.2用医用胶带固定大鼠四肢使其仰卧于手术台上,剔除大鼠颈部被毛,碘伏消毒。
[0044]2.2.3事先准备好4根4cm的5

0缝合线,颈部正中央纵形剪开皮肤3cm;钝性分离皮下肌肉,分离到气管前肌后,沿右侧胸锁乳突肌腱向下分离,见到颈动脉鞘后上拉钩暴露颈总动脉。
[0045]2.2.4分离出颈总、颈外、颈内动脉,结扎颈总(蛙心夹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头端直径为0.40
±
0.02mm的尼龙线栓,生理盐水浸泡0.5小时,通过大鼠颈外动脉创口插入,并经过颈内动脉进入大鼠大脑中动脉,从而堵塞中动脉前端完成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D大鼠永久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SD大鼠,雌性,6~8周,体重280~320g;将其放入麻醉箱中,处于麻醉状态后,放置于固定台上,轻掐动物尾端确认动物是否处于麻醉状态,注射麻药以保障持续麻醉;(2)用医用胶带固定大鼠四肢使其仰卧于手术台上,剔除大鼠颈部被毛,碘伏消毒;(3)事先准备好4根4cm的5

0缝合线,颈部正中央纵形剪开皮肤3cm;钝性分离皮下肌肉,分离到气管前肌后,沿右侧胸锁乳突肌腱向下分离,见到颈动脉鞘后上拉钩暴露颈总动脉;(4)分离出颈总、颈外、颈内动脉,结扎颈总(蛙心夹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死结)、颈内动脉(活结),颈外动脉近心端挂线,用眼科剪将颈外动脉剪一小口,插入线栓,当线栓成功插入颈外动脉时,将颈外动脉近心段挂的线结扎(死结),剪断颈外动脉;(5)松开颈内动脉活结,继续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起始端(线栓标记处),取下蛙心夹剪掉线头,滴加少量青霉素以防止感染,缝合皮下肌肉和皮肤,并在对皮肤进行消毒后放入鼠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孙晓东王培培王楠李明煜
申请(专利权)人: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