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810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氢气和空气预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其包括缓存仓,所述缓存仓包括至少一个进气端和至少一个出气端,缓存仓的每个出气端上设置预混管,所述预混管内设置前后贯通的预混腔;缓存仓的每个出气端包括至少一个氢气射流孔,所述氢气射流孔设置在缓存仓仓壁上,氢气射流孔朝向预混腔的上开口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让氢气高速穿过氢气射流孔射出,动压损失较高,导致氢气射流孔中射出的氢气射流的气压小于周围环境中空气气压,氢气射流在周围环境中空气气压的作用下,被束缚在预混管直径范围内,从而保证氢气射流能够完全进入预混腔内,为燃烧室提供更大的预混气流量,避免氢气流逃逸到外部环境中造成的损失。避免氢气流逃逸到外部环境中造成的损失。避免氢气流逃逸到外部环境中造成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氢气和空气预混
,尤其是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氢气具有密度低、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的特点,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燃料,尤其是在航空航天和地面燃机领域。传统燃气轮机燃烧室常采用旋流稳焰燃烧组织方式,所有燃料均由放置在燃烧室头部的燃料喷嘴一次性供给。
[0003]现有技术中,氢气和空气的混合供给结构体积大、混合距离长、供给效果较差,并且难以保证出口速度分布的均匀性。如直接应用在现有的以氢气为燃料的地面燃气轮机或航空发动机上,会导致火焰中当量比高,出现大范围高温区,使得氮氧化物排放高;还有可能发生回火现象,烧毁燃料供给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供给混合均匀度高达90%的预混气体,并保证出口流动速度的均匀性且没有氢气逸出,从而消除燃烧室内由混合不均匀燃烧导致的局部热点,实现氢气的低氮燃烧,降低以氢气为燃料的燃烧室的NOx排放,同时可避免回火现象。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包括缓存仓,所述缓存仓包括至少一个进气端和至少一个出气端,缓存仓的进气端上设置氢气燃料供给管,缓存仓的每个出气端上设置预混管,所述预混管内设置前后贯通的预混腔;缓存仓的每个出气端包括至少一个氢气射流孔,所述氢气射流孔设置在缓存仓仓壁上,氢气射流孔朝向预混腔的上开口端;所述预混管的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多组空气射流孔组,每组空气射流孔组包括多个沿预混管圆周方向分布的空气射流孔。
[0006]进一步的,缓存仓的出气端和预混管密封连接。
[0007]进一步的,缓存仓的出气端和预混管之间留有间隙L
gap
, L
gap
的范围为0 mm~0.5D
in mm。
[0008]进一步的,氢气射流孔中心轴线与预混管中心轴线存在偏心距离b,b的范围为0mm~0.3D
in mm。
[0009]进一步的,预混腔的出口端设置喷口收缩段,喷口收缩段的横截面积由进口端向出口端由大变小。
[0010]进一步的,氢气燃料供给管和缓存仓一体成型,氢气燃料供给管设置在缓存仓上端面中心位置,进一步的,预混管为圆筒形结构,预混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预混管的分布轴线L2为直线,预混管的内径D
in
范围为3mm~30mm,外径D
out
范围在Din基础上增加1mm~8mm,预混管长度L
p
范围为10 mm ~100mm。
[0011]进一步的,氢气射流孔为等截面孔,氢气射流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氢气射流孔的直径d
H2
范围为0.5mm~5mm,氢气射流孔与预混管轴线的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

60
°
~60
°

[0012]进一步的,空气射流孔中心线与预混管的轴线相交。
[0013]进一步的,空气射流孔中心线与预混管的轴线成一距离偏置,具有偏置量的空气射流孔结构可为空气射流引入切向动量。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氢气通过氢气射流孔后产生小动量的氢气射流,空气通过空气射流孔后产生大动量的空气射流,大动量的空气射流的空气射流横向冲击小动量的氢气流,能够大幅提高大动量空气对小动量氢气的穿透深度,使得空气射流能够进入氢气射流的中心位置,保证氢气和空气充分混合,从而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供给混合均匀度高达90%的预混气体,从而消除燃烧室内由混合不均匀燃烧导致的局部热点,实现氢气的低氮燃烧,降低以氢气为燃料的燃烧室的NOx排放,同时可避免回火现象;本专利技术让氢气高速穿过氢气射流孔射出,由于速度较高,动压损失较高,导致氢气射流孔中射出的氢气射流的气压小于周围环境中空气气压,氢气射流在周围环境中空气气压的作用下,被束缚在预混管直径范围内,从而保证氢气射流能够完全进入预混腔内,为燃烧室提供更大的预混气流量,避免氢气流逃逸到外部环境中造成的损失;缓存仓的出气端和预混管之间可以密封连接,也可以留有间隙,氢气流均不会逃逸到外部环境中,方便了缓存仓和预混管的安装;本专利技术在预混腔出口端设置喷口收缩段,在预混腔内混合好的气体通过喷口收缩段进行整流,保证从预混管出口端出来的混合气流速度均匀。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立体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主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仰视图。
[0018]图4为图3中A

A剖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半剖图。
[0020]图6为预混管横截面结构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预混燃烧仿真图。
[0022]其中:1、氢气燃料供给管;2、缓存仓;3、预混管;4、氢气射流孔;5、空气射流孔;6、喷口收缩段;7、预混腔;A1、氢气射流孔射出的氢气流;A2、空气射流孔射出的空气流;A3、预混腔内气流;A4、喷口收缩段内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包括用于临时储存氢气的缓存仓2,缓存仓2包括至少一个进气端和至少一个出气端。
[0025]如图2和图3所示,缓存仓2为长方体结构,缓存仓2的横截面为矩形,缓存仓2的分布轴线L1为直线,缓存仓2长度L
g
范围是2 D
out
~50D
out

[0026]根据实际需要,缓存仓2也可以是长筒状结构或圆环状结构。缓存仓2的横截面形
状也可以是圆形,六边形,三角形,椭圆形,长圆形,拱形。缓存仓2的分布轴线L1也可以是曲线,包括圆弧,椭圆弧和抛物线。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缓存仓2的进气端上设置氢气燃料供给管1,氢气燃料供给管1能够向缓存仓2通入氢气。氢气燃料供给管1的横截面积小于缓存仓2的横截面积,氢气从氢气燃料供给管1进入缓存仓2中时,氢气压力下降。
[0028]如图4所示,氢气燃料供给管1和缓存仓2一体成型,氢气燃料在从氢气燃料供给管1中进入缓存仓2过程中不会发生泄漏,密封性较好。氢气燃料供给管1设置在缓存仓2上端面中心位置,氢气燃料供给管1中的氢气燃料进入缓存仓2后能够向两侧均匀扩散。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缓存仓2的每个出气端上设置预混管3,预混管3内设置前后贯通的预混腔7,预混腔7用于氢气和空气的均匀混合。
[0030]当缓存仓2的出气端上设置两个以上预混管3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预混管3的排列方式、管间距进行设置。
[0031]如图2和图4所示,预混管3为圆筒形结构,预混管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预混管3的分布轴线L2为直线,预混管3的内径D
in
范围为3mm~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包括缓存仓(2),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仓(2)包括至少一个进气端和至少一个出气端,缓存仓(2)的进气端上设置氢气燃料供给管(1),缓存仓(2)的每个出气端上设置预混管(3),所述预混管(3)内设置前后贯通的预混腔(7);缓存仓(2)的每个出气端包括至少一个氢气射流孔(4),所述氢气射流孔(4)设置在缓存仓(2)仓壁上,氢气射流孔(4)朝向预混腔(7)的上开口端;所述预混管(3)的侧壁上沿轴线方向设置多组空气射流孔组,每组空气射流孔组包括多个沿预混管(3)圆周方向分布的空气射流孔(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仓(2)的出气端和预混管(3)密封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仓(2)的出气端和预混管(3)之间留有间隙L
gap
,L
gap
的范围为0 mm~0.5D
in 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射流孔(4)中心轴线与预混管(3)中心轴线存在偏心距离b,b的范围为0mm~0.3D
in
mm。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预混管氢气供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腔(7)的出口端设置喷口收缩段(6),喷口收缩段(6)的横截面积由进口端向出口端由大变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宇震王永志张弛韩啸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明阳氢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