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浮空器领域,具体地,涉及柔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浮空器是一种利用轻于空气的气体提供升力的飞行器,凭借其滞空时间长、节能、环保和经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囊体材料是浮空器核心结构组件,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耐侯性、较好的抗撕裂性、较低的气体渗透性和良好的加工工艺性等性能。囊体材料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单一的材料无法满足其性能要求,复合材料又存在综合性能较差,服役寿命较低的问题。
[0003]因此,目前的柔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中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问题的发现而做出的:
[0005]相关技术中的复合材料通常包括耐候层、阻隔层和承力层等结构。专利技术人发现,囊体材料在加工或浮空器服役过程中会经受揉搓、摩擦、弯折、挠曲、拖拽以及长时间持续受力等环境考验,相关技术中作为囊体材料的复合材料会因反复的揉搓和弯折而造成其强度、耐候性能和阻气性能的下降,进而影响浮空器的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耐候薄膜、第一气体阻隔层、第一粘合剂层、第二气体阻隔层、塑料薄膜、第二粘合剂层、功能化纤维织物层和热封层,所述功能化纤维织物层包括纤维织物和改性物质,所述改性物质附着于所述纤维织物的表面,所述改性物质包括无机有机杂化聚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织物包括聚酰亚胺纤维织物、聚对苯撑双恶唑纤维织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织物、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织物、芳香族聚酯纤维织物、脂肪族聚酰胺纤维织物和脂肪族聚酯纤维织物中的至少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阻隔层包括无机杂化改性的羟基聚合物和无机杂化改性的羧基聚合物中的至少之一,所述第二气体阻隔层包括阻隔层材料,所述阻隔层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硅、氮化硅、氧化钛和氧化锆中的至少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织物的厚度为30μm
‑
250μm,面密度为25g/m2‑
250g/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阻隔层的厚度为0.1μm
‑
2μm;任选地,所述第二气体阻隔层的厚度为10nm
‑
100n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复合材料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之一:所述耐候薄膜的厚度为8μm
‑
35μm;所述塑料薄膜的厚度为6μm
‑
25μm;所述热封层的厚度为20μm
‑
50μm;所述第一粘合剂层的上胶量为3g/m2‑
15g/m2;所述第二粘合剂层上胶量为10g/m2‑
30g/m2。7.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纤维织物进行改性处理,以获得功能化纤维织物层;对耐候薄膜的一侧表面进行电晕处理,并在所述耐候薄膜经过所述电晕处理的一侧表面上通过第一涂敷工艺形成第一气体阻隔层,以获得气体阻隔耐候薄膜;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表面通过沉积工艺形成第二气体阻隔层,以获得气体阻隔塑料薄膜;令所述气体阻隔耐候薄膜与所述气体阻隔塑料薄膜相对设置,并利用第一粘合剂将所述第一气体阻隔层与所述第二气体阻隔层粘合,以获得第一复合膜;令所述第一复合膜与所述功能化纤维织物层相对设置,并利用第二粘合剂将所述塑料薄膜与所述功能化纤维织物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虎,纪雪梅,盖须召,郑燕,赵伟涛,陈帅,李雅男,宋鑫,刘稀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