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明胶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9570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骨明胶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先将浸酸工序废水分离磷酸氢钙产品后的上清液用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分别得到浓相和清相;取60~70%的清相,与浓硫酸混合反应,反应生成含盐酸和硫酸钙的混合液;所述混合液过滤,得到硫酸钙固体和含盐酸滤液,所述含盐酸滤液用于浸酸工序。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将废水中的氯离子转化成盐酸,经处理提纯后可以返回浸酸工序使用,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盐酸的用量;并且还得到了硫酸钙产品。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浸酸工序废水分离磷酸氢钙产品后的上清液未处理外排,而是在生产体系中循环使用,因此还增加了磷酸氢钙的产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增加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明胶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骨明胶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采用骨类原料制备骨明胶的过程,主要包括砸骨、脱脂、分选、浸酸、浸灰以及中和水洗等工序。其中浸酸工序是将骨粒转化成所需的骨素的过程。浸酸工序除去脱脂骨中的矿物质(如Ca3(PO4)2和CaCO3)和其他盐类,同时游离出胶原骨胶,即生成骨素,骨素的主要成分是胶原,也含有粘多糖和少量的其他蛋白质等。目前在以骨粒为原料生产明胶时,浸酸工序一般是采用浓盐酸。根据工艺要求,并按照环境温度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稀盐酸,之后加入到装有固定质量骨粒的浸酸罐中,采取连续浸酸,直到骨粒中的无机物被去除,得到合格的骨素。浸酸合格的骨素之后进入浸灰工序处理。采用盐酸进行浸酸,涉及的反应主要有:
[0003]Ca3(PO4)2+4HCl
‑‑‑‑‑
Ca(H2PO4)2+2CaCl2[0004]CaCO3+2HCl
‑‑‑‑‑
CaCl2+H2O+CO2↑

[0005]浸酸得到的废水先加氢氧化钙对其中的磷酸二氢钙提取,得到磷酸氢钙产品,之后澄清所得的上清液即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与骨明胶处理中骨粒经水力输送至浸酸后的输送废水、浸灰工序排放的废水、中和工序排放的废水、制胶车间排放废水等混合,一起进入废水环保系统处理。废水环保处理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外排水的氨氮、总氮、COD都能达到排放标准,但处理后的废水中氯离子含量却较高,可达到6000ppm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浸酸过程中,盐酸与骨粒中无机物反应生成的氯化物会溶于水中,导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钙。例如磷酸氢钙提取后的上清液中氯化钙含量可达到50

60kg/m3,氯离子含量极高。
[0006]随着今后环保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骨明胶废水的绿色环保处理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骨明胶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步骤:
[0008](1)浸酸工序废水分离磷酸氢钙产品后的上清液用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分别得到浓相和清相;
[0009](2)取60~70%的清相,与浓硫酸混合反应,反应生成含盐酸和硫酸钙的混合液;
[0010](3)所述混合液过滤,得到硫酸钙固体和含盐酸滤液,所述含盐酸滤液用于浸酸工序。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超滤膜通量为5~10L/(m2˙
h),孔径1000道尔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浓硫酸的用量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0013]S1:分别以所述清相中钙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浓度为基准计算浓硫酸的用量:
[0014]以钙离子浓度计算浓硫酸用量M1,计算式为:
[0015]M1(m3)=V
步骤(2)清相
×
0.95
×
Ca
2+
浓度
÷
40
÷
1.84;
[0016]其中:0.95是校正常数,Ca
2+
浓度单位是吨/100m3,V
步骤(2)清相
单位为m3;
[0017]以氯离子浓度计算浓硫酸用量M2,计算式为:
[0018]M2(m3)=V
步骤(2)清相
×
(Cl

浓度

0.25)
÷
71
÷
1.84;
[0019]其中:0.25是校正常数,Cl

浓度单位是吨/100m3,V
步骤(2)清相
单位为m3;
[0020]S2:以计算出的M1、M2中较小的用量为准添加浓硫酸。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硫酸钙固体用剩余清相洗涤,得到硫酸钙产品。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清相洗涤硫酸钙固体后还有剩余时,剩余的清相用于与氧化钙反应制备得到氢氧化钙,所述氢氧化钙用于浸酸工序废水提取磷酸氢钙产品。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含盐酸滤液经纯化,得到稀盐酸产品,所述稀盐酸产品用于浸酸工序。
[002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纯化包括一次板框过滤、脱除硫酸根处理、二次板框过滤。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脱除硫酸根处理采用的试剂为氯化钡。
[002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脱除硫酸根处理包括:
[0027](1)所述含盐酸滤液经一次板框过滤后,测定其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并计算出硫酸根离子含量;
[0028](2)按照Ba
2+
:SO
42

摩尔比为1:1的比例称取氯化钡;
[0029](3)将氯化钡加入经一次板框过滤后的含盐酸滤液中,搅拌反应,之后反应混合液输送到板框过滤机进行二次板框过滤,得到固体硫酸钡产品,所得滤液为稀盐酸,所述稀盐酸送至浸酸工序使用。
[003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浸酸工序废水分离磷酸氢钙产品后的上清液先调节pH至4.0~4.2,之后再用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
[003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超滤处理得到的浓相用于动物饲料。超滤膜超滤主要截留上清液中的油脂和蛋白形成浓相,降低总氮和COD及悬浮物。上清液经超滤截留后得到的浓相可用作饲料。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骨明胶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方法,将浸酸工序废水分离磷酸氢钙产品后的上清液单独进行处理,不再与骨明胶处理中产生的其他废水一起进入废水环保系统进行处理,彻底解决了废水环保处理系统外排水氯离子含量高的问题。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将废水中的氯离子转化成盐酸,经处理提纯后可以返回浸酸工序使用,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盐酸的用量;并且还得到了硫酸钙产品。由于本专利技术中浸酸工序废水分离磷酸氢钙产品后的上清液未处理外排,而是在生产体系中循环使用,因此还增加了磷酸氢钙的产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这样的结构和技术在许多出版物中也进行了描述。
[0034]定义
[0035]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技术语都具有如在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相同含义。
[0036]下面提供实施例以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任何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际保护范围在权利要求书中进行阐述。应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任何修改和改变。
[0037]实施例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明胶生产中废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浸酸工序废水分离磷酸氢钙产品后的上清液用超滤膜进行超滤处理,分别得到浓相和清相;(2)取60~70%的清相,与浓硫酸混合反应,反应生成含盐酸和硫酸钙的混合液;(3)所述混合液过滤,得到硫酸钙固体和含盐酸滤液,所述含盐酸滤液用于浸酸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通量为5~10L/(m2˙
h),孔径1000道尔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硫酸的用量通过以下步骤确定:S1:分别以所述清相中钙离子浓度和氯离子浓度为基准计算浓硫酸的用量:以钙离子浓度计算浓硫酸用量M1,计算式为:M1(m3)=V
步骤(2)清相
×
0.95
×
Ca
2+
浓度
÷
40
÷
1.84;其中:0.95是校正常数,Ca
2+
浓度单位是吨/100m3,V
步骤(2)清相
单位为m3;以氯离子浓度计算浓硫酸用量M2,计算式为:M2(m3)=V
步骤(2)清相
×
(Cl

浓度

0.25)
÷
71
÷
1.84;其中:0.25是校正常数,Cl

浓度单位是吨/100m3,V
步骤(2)清相
单位为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多利李科技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丰原明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