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材料老化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包括底盘和样品夹框,样品设置于所述样品夹框上,所述样品夹框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根据需求调整样品在非光路位置和光路位置之间变换,进而检测样品产生的气体信息、附着于样品的气体信息和样品的结构变化信息等多重信息,保证老化检测结果的完整性、准确性。准确性。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材料老化评价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样品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分子材料的使用环境中长期存在光、热、氧和水汽等环境因素,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材料会逐渐发生老化,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会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寿命。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已经成为高分子材料性能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红外吸收光谱技术利用样品分子对红外光中的一些频率的吸收使得穿过样品的红外光线发生变化来检测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检测高分子材料老化的重要技术。
[0003]清华大学研究设计了一种检测高分子材料老化的装置,公开在现有技术CN208568584U中,商品化后被称为原位老化评价仪,该原位老化评价仪包括原位反应模块和红外光谱检测模块。原位反应模块包括:光照模块、加热模块、红外入射端和红外出射端,红外光谱检测模块包括:发光端,检测端以及检测区域。高分子材料样品设置于原位反应模块中的样品盘上,光照模块发出预定强度的预定光线从原位反应模块的上端照射高分子材料样品,加热模块对上述高分子材料样品仪预定的温度加热,高分子材料样品生产气态产物。通过高灵敏度红外线原位测定材料老化过程中产生的痕量气相降解产物,进行材料老化综合评价,极大地提高了老化检测的灵敏度,缩短了老化评价周期。但该装置中样品材料并不在红外光路上,测试过程中仅能够得到样品老化过程产生的气体红外光谱,无法得到样品本身的结构变化信息,此外,部分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能会吸附于材料上,这些气体的信息也无法得到,导致信息的缺失。
[0004]现有技术CN106959283B公开了一种基于泵浦探测的红外原位反应测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通过样品装置固定和添加样品。样品装置包括样品托和顶盖;样品托与顶盖连接并用于承载样品,通过调节样品托的位置使得样品处于检测光路上,但该装置与上述检测高分子材料老化的装置相比未设置光照模块,因此该样品托也未适应光照模块设置,因此无法直接应用于本申请提出的清华大学研究设计的一种检测高分子材料老化的装置上,更无法解决该装置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清华大学的检测高分子材料老化的装置存在的样品未处于红外光路上,导致检测信息缺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解决了样品无法处于光路上,难以检测样品经光照老化后附着于样品上的气体和样品的结构变化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包括底盘和样品夹框。样品设置于所述样品夹框上。所述样品夹框设置为与所述底盘转动连接,从而通过样品夹框相对底
盘的旋转动作来带动样品在光路位置和非光路位置上旋转。基于这样的设计,当需要检测样品的结构变化特征时,能够转动样品夹框使其与底盘呈现一定角度从而将样品转移到光路位置上,而当不需要检测样品的结构变化仅需要检测样品老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时,转动样品夹框使得样品处于非光路位置即可,从而提升了原位老化评价仪的检测信息多样性和准确性以及使用灵活性。
[0008]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盘包括底板和连接板,两块所述连接板彼此相对设置并径向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样品夹框包括具有开口的框架,所述框架的开口端分别与两块连接板通过转动连接件活动连接。
[0009]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框架的开口端设置于两块所述连接板内侧或外侧连接。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框架的开口端设置于两块所述连接板内侧时,所述框架的宽度X等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内距Z1;当所述框架的开口端设置于两块所述连接板内侧时,所述框架的宽度X等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外距Z2。
[0011]通过框架和连接板之间的尺寸适应设计,使得框架的开口端能够和连接板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能够通过框架和连接板之间的静摩擦力保持框架和连接板的相对位置,进而将框架固定在任意需要的位置。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框架的开口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后,所述框架的开口端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接触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框架的开口端接触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设置为粗糙表面。粗糙表面的设计能够增大框架和连接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得框架与连接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能够更加稳定,并且使得框架能够携带重量更大的薄膜样品。
[00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框架的开口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后,所述框架的开口端具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接触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框架的开口端接触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第一凹陷,所述第二区域内对应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移动位置设置有若干与第一凸起/第一凹陷契合的第二凹陷/第二凸起。通过在固定位置设置彼此契合的凸起和凹陷的方式能够更便于将框架与底盘之间的角度固定在特定角度,例如45
°
。通过改变第二区域内的第二凹陷/第二凸起的密集程度,能够改变框架与底盘之间的角度变化梯度,从而供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0014]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样品夹框设置为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Y开有用于容纳薄膜样品的第一容纳槽。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材料老化评价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样品的底盘,所述底盘上连接有用于固定样品的样品夹框,所述样品夹框按照能够根据需求将样品在非光路位置和光路位置之间变换的方式设置为与所述底盘枢接,能够解决现有老化评价仪难以将样品置于红外光路上进而难以检测附着于样品上的气体信息和样品本身的结构变化信息的问题,提升检测数据的多样性和准确性以及老化评价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包括底盘和样品夹框,所述样品夹框包括第一夹框和第二夹框,所述第一夹框的一端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二夹框的一端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第一夹框背离所述底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框背离所述底盘的一端彼此靠近且距离至少大于薄膜厚度。
[0017]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夹框与所述底盘径向连接,所述底盘在与所述第一夹框连接处沿所述第一夹框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夹框所在平面与所述底盘所在平面的夹角大于零度而小于九十度。薄膜样品放入样品夹框后,一端位于凹槽内,另一端从第一夹框和第二夹框彼此靠近的间隙内穿过,从而被固定在样品夹框上,通过凹槽、第一夹框和第二夹框的限制使得样品与底盘保持一定夹角,从而被抬高至光路上,使得红外光路能够穿过该样品。
[0018]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与原位老化评价仪联用,可以测定吸附于材料上的痕量气体中间产物,与原位老化评价仪测定的样品材料产生的气体相结合,可以得到完整的监测数据,更利于探索材料老化机制或材料光催化机制;
[0020]2、本技术与原位老化评价仪联用,通过调整样品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包括底盘(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夹持样品(300)的样品夹框(200),所述样品夹框(200)与所述底盘(100)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样品夹框(200)能够根据需求控制样品(300)在非光路位置和光路位置之间变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夹框(200)通过旋转定位机构与所述底盘(100)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样品夹框(200)所在平面与所述底盘(100)所在平面的夹角能够保持在特定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00)包括底板(110)和连接板(120),两块所述连接板(120)彼此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110)的两侧;所述样品夹框(200)包括框架(210),所述框架(210)的开口端(211)与所述连接板(120)通过旋转定位机构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原位老化评价仪的薄膜样品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10)的开口端(211)设置为与两块所述连接板(120)的内侧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丽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