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卧式驱动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447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卧式驱动轮,具体涉及驱动轮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箱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箱体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动卧式驱动轮,在实际工作中,第一扇叶进行旋转,进而即可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带出,水泵通过连接管与输液管,可以将蓄水箱内的液体传动进入降温管内,进入降温管内的液体便能够吸收电机的热量,吸收热量的液体会通过回流管重新进入蓄水箱内,而蓄水箱会对其进行降温,经过降温的液体会通过水泵再次进入降温管内,使液体进行循环,配合散热块,从而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的速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卧式驱动轮


[0001]本技术涉及驱动轮
,特别涉及电动卧式驱动轮。

技术介绍

[0002]驱动轮作为普遍的驱动装置,在叉车和转运小车等机械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驱动轮又分为立式驱动轮和卧式驱动轮,卧式驱动轮是指驱动轮同轴装置在驱动电机的外圆上,即驱动电机本身作为驱动轮的主轴。
[0003]电动卧式驱动轮是通过电机带动其进行转动,而电机的长时间运行,电机自身的温度便会上升,当电机上升至一定温度时,便容易对电机的内部结构造成损伤,而如今所采取的方法,大多是停止电机的运行,使其自然降温,而自然降温的速度较慢,故而便容易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为了解决以上缺陷,本专利技术人提出电动卧式驱动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电动卧式驱动轮,可以有效解决自然降温的速度较慢,故而便容易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电动卧式驱动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箱体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箱体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箱体的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三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支撑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轮体,且转轴的一端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
[0007]所述箱体的外表面一侧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块,所述箱体的外顶面一侧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蓄水箱,所述箱体的外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且水泵与蓄水箱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箱体的内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降温盒,且降温盒与水泵之间固定连接输液管,所述降温盒与蓄水箱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流管。
[0008]优选的,所述散热块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马达,所述第一马达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框。
[0009]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外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液口,所述蓄水箱的外顶面两侧均设有流动孔,两个所述流动孔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蓄水箱的内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盒,所述第一固定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马达,所述第二马达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扇叶。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的顶面均设有多个开口。
[0011]优选的,所述降温盒包括盒体与导热盖,所述降温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降温管,所述降温管的一端与输液管固定连接,且降温管的另一端与回流管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螺纹杆,且支撑架的内部另一侧固定
安装有丝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刷板,且两个刷板均与丝杆活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设有两段方向相反的螺纹凹槽。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刷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多个刷毛。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公开了电动卧式驱动轮,通过设置散热块与降温盒,在实际工作中,第一马达能够带动第一扇叶进行旋转,进而即可将电机产生的热量带出,而水泵通过连接管与输液管,则可以将蓄水箱内的液体传动进入降温管内,进入降温管内的液体便能够吸收电机的热量,吸收热量的液体会通过回流管重新进入蓄水箱内,而蓄水箱会对其进行降温,经过降温的液体会通过水泵再次进入降温管内,以此使液体进行循环配合散热块,从而便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的速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散热块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蓄水箱剖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降温盒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箱体;2、支撑架;3、电机;4、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6、第三齿轮;7、转轴;8、轮体;9、散热块;10、蓄水箱;11、水泵;12、连接管;13、输液管;14、回流管;15、降温盒;901、连接板;902、第一马达;903、第一扇叶;904、防护框;1001、进液口;1002、流动孔;1003、挡板;1004、第一固定盒;1005、第二马达;1006、第二扇叶;1501、盒体;1502、导热盖;1503、降温管;201、螺纹杆;202、丝杆;203、刷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本技术公开了电动卧式驱动轮,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1,箱体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箱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箱体1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4,且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4固定连接,电机3能够带动第一齿轮4进行旋转,箱体1的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齿轮5,且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啮合,当电机3带动第一齿轮4旋转时,第一齿轮4便会带动第二齿轮5进行旋转,箱体1的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三齿轮6,且第三齿轮6与第二齿轮5啮合,而第二齿轮5则可以带动第三齿轮6进行旋转,支撑架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7,转轴7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轮体8,当转轴7旋转时,便会带动轮体8进行旋转,且转轴7的一端与第三齿轮6固定连接,当第二齿轮5带动第三齿轮6进行旋转时,第三齿轮6便会带动转轴7进行旋转,进而便会带动轮体8进行旋转。
[0025]并且,箱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块9,箱体1的外顶面一侧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蓄水箱10,蓄水箱10用于储存吸收热量的液体,箱体1的外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11,且水泵11与蓄水箱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箱体1的内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降温盒15,且降温盒15与水泵11之间固定连接输液管13,降温盒15与蓄水箱10之间固定连接
有回流管14,水泵11通过连接管12与输液管13,能够将蓄水箱10内的液体传输进降温盒15内,而降温盒15与电机3接触,进而进入降温盒15内的液体便会吸收电机3产生的热量,而吸收热量的液体便会通过回流管14重新进入蓄水箱10内,经过蓄水箱10对其进行降温,而后再次通过水泵11传输进降温盒15内,以此循环,配合散热块9,即可以有效地对电机3进行散热。
[0026]紧接上述实用例,如图2所示,散热块9包括连接板901,连接板9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马达902,第一马达90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903,第一马达902能够带动第一扇叶903旋转,进而带动空气流动,以将电机3产生的热量带出,连接板9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框904,而防护框904能够有效地避免驱动轮在移动时,飞扬的砂石等杂物对第一扇叶903造成损伤。
[0027]为了对吸收热量的液体进行散热,如图3所示,蓄水箱10的外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液口1001,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卧式驱动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所述箱体(1)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3),所述箱体(1)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齿轮(4),且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齿轮(5),且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4)啮合,所述箱体(1)的内部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三齿轮(6),且第三齿轮(6)与第二齿轮(5)啮合,所述支撑架(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7),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轮体(8),且转轴(7)的一端与第三齿轮(6)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块(9),所述箱体(1)的外顶面一侧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蓄水箱(10),所述箱体(1)的外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泵(11),且水泵(11)与蓄水箱(10)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箱体(1)的内顶面一侧固定安装有降温盒(15),且降温盒(15)与水泵(11)之间固定连接输液管(13),所述降温盒(15)与蓄水箱(10)之间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卧式驱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9)包括连接板(901),所述连接板(9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马达(902),所述第一马达(902)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叶(903),所述连接板(90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框(9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卧式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海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克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