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23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四个机翼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顶部安装有抗撞环。本装置通过设置抗撞环对无人机的叶片也就是机翼的核心部分进行保护,同时抗撞环还包括有环形气囊、弹性气囊、第一液体囊、第二液体囊和缓冲气囊等部分,利用第一液体囊和第二液体囊在撞击后液压油向外挤压后进入到滑动管内并推动活塞杆和齿条进行横向运动,从而推动齿轮进行旋转,调整喷气口喷气的具体位置,让出气的位置能够朝向撞击点,这样喷气施加的对无人机的反作用力与建筑物撞击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同的,不需要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做出反应,此结构可以在撞击的一瞬间就可以立即反应。此结构可以在撞击的一瞬间就可以立即反应。此结构可以在撞击的一瞬间就可以立即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是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在目前航拍等拍摄环境经常使用到,被很多摄影爱好者经常使用,用于在拍摄中俯拍整个城市或者整个环境,同时也在山岭火灾或者野生动物拍摄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由于目前无人机的发展已经不需要通过肉眼观察无人机的具体位置,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让无人机远程将画面投放到显示设备上,这也是拍摄过程中常用的手段,但是由于无人机的拍摄角度的限制,在例如无人机摄像头向前看,而无人机在向后倒退的过程中,如果无人机使用人员在没有看到肉眼观察到无人机,仅仅只凭借显示器来判断无人机位置时,就很难发现倒退过程中后方的建筑物,无人机在撞击后轻则只是对无人机造成轻微的伤害,重则在高空中就拾取平衡出现掉落的情况,更有可能会砸伤无辜的路人,导致更加危险的事故,而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无人机在撞击后容易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所以需要一种功能来实现在撞击时任然可以保证无人机处于平衡状态。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所述无人机的四个机翼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顶部安装有抗撞环,所述抗撞环内部包括有与连接框相互固定连接的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体囊和第二液体囊,所述第一液体囊和第二液体囊之间连接有缓冲气囊,所述无人机的四个机翼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底部通过开槽转动连接有喷气口,所述喷气口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气管,所述喷气口外壁嵌套有齿轮,所述连接套筒内壁通过开槽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关于齿轮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齿条同一侧均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位于滑动管内壁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滑动管的内壁构成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与齿条构成活动连接,两个所述有滑动管远离齿条的一端均连接有软管,两个所述软管分别与第一液体囊和第二液体囊连接,所述连接套筒内部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齿条远离活塞杆的一端相互活动连接。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抗撞环整体围绕无人机机翼环形分布。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喷气口整体呈“L”形结构,所述喷气口的出风口朝向缓冲气囊的方向,所述喷气口的出风口位于无人机机翼的正下方。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气囊、第一液体囊、第二液体囊和缓冲气囊构成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并围绕在弹性气囊外侧。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体囊和第二液体囊内部的液体通过软管可进入到滑动管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装置通过设置抗撞环对无人机的叶片也就是机翼的核心部分进行保护,同时抗撞环还包括有环形气囊、弹性气囊、第一液体囊、第二液体囊和缓冲气囊等部分,利用第一液体囊和第二液体囊在撞击后液压油向外挤压后进入到滑动管内并推动活塞杆和齿条进行横向运动,从而推动齿轮进行旋转,调整喷气口喷气的具体位置,让出气的位置能够朝向撞击点,这样喷气施加的对无人机的反作用力与建筑物撞击产生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同的,不需要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做出反应,此结构可以在撞击的一瞬间就可以立即反应,保证无人机在无意撞击建筑物后任然可以保持平衡的状态,避免出现不平衡后掉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防碰撞型无人机的主视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防碰撞型无人机中碰撞模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防碰撞型无人机中抗撞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防碰撞型无人机中连接套筒侧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防碰撞型无人机中连接套筒俯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无人机;2、连接框;3、抗撞环;301、环形气囊;302、弹性气囊;303、第一液体囊;304、第二液体囊;305、缓冲气囊;4、连接套筒;5、喷气口;501、顶盖;502、第一连接气管;503、齿轮;6、齿条;7、滑动管;8、活塞杆;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中,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包括无人机1,所述无人机1的四个机翼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框2,所述连接框2顶部安装有抗撞环3,所述抗撞环3内部包括有与连接框2相互固定连接的环形气囊301,所述环形气囊301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囊302,所述弹性气囊302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体囊303和第二液体囊304,所述第一液体囊303和第二液体囊304之间连接有缓冲气囊305,所述无人机1的四个机翼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4,所述连接套筒4底部通过开槽转动连接有喷气口5,所述喷气口5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顶盖501,所述顶盖501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型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1),所述无人机(1)的四个机翼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框(2),所述连接框(2)顶部安装有抗撞环(3),所述抗撞环(3)内部包括有与连接框(2)相互固定连接的环形气囊(301),所述环形气囊(301)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气囊(302),所述弹性气囊(302)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液体囊(303)和第二液体囊(304),所述第一液体囊(303)和第二液体囊(304)之间连接有缓冲气囊(305),所述无人机(1)的四个机翼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套筒(4),所述连接套筒(4)底部通过开槽转动连接有喷气口(5),所述喷气口(5)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顶盖(501),所述顶盖(501)外壁一侧连接有第一连接气管(502),所述喷气口(5)外壁嵌套有齿轮(503),所述连接套筒(4)内壁通过开槽滑动连接有齿条(6),所述齿条(6)关于齿轮(503)左右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齿条(6)同一侧均连接有滑动管(7),所述滑动管(7)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杆(8),所述活塞杆(8)位于滑动管(7)内壁的一端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与滑动管(7)的内壁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杨云峰沈启威刘小千赵梓嘉焦禹赫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高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