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出结构及侧抽芯后二次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151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出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模板和定模板、设于动模板凹模、设于定模板中的凸模、以及可在动模板中顶出的第一推杆,动模板靠近定模板的一侧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可在滑槽中滑动的顶块,顶块靠近滑槽底部的一侧与第一推杆的顶出端固定连接,顶块的另一侧为顶出面,顶出面在合模时与定模板接触,且顶出面与凸模和凹模之间的型腔内的薄壁注塑产品的侧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侧抽芯后二次顶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顶出结构可以解决扁顶容易断问题,减小模具维修率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侧抽芯后二次顶出结构可以实现了避开注塑产品特殊结构相互阻碍进行二次顶出。进行二次顶出。进行二次顶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出结构及侧抽芯后二次顶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顶出结构及侧抽芯后二次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成型是一种将塑料熔融后注入到注塑模具内有特定形状的型腔中,冷却定型后形成特定形状的产品的一种成型方法,由于注塑成型能够生产的形状尺寸方位广,加工精度高,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是生产塑料产品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0003]如生产薄壁注塑产品时,通常注塑模具中对薄壁注塑产品经常会用到用扁顶对产品进行顶出。由于扁顶的厚度较小容易断,增加模具维修率,且由于扁顶上下运动易出现磨损误差,生产久了会出现表面不平,造成产品表面有缺陷,影响产品外观。同时,对于一个产品的一个顶出位通常就会对应设置一个扁顶或顶针,使得模具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复杂程度增大。
[0004]而对于垂直于顶出方向上的凸起或台阶的薄壁产品,如公开号为CN202178532U专利所公开的线槽外角结构,L型直角内角的两条边的侧壁上本别设有左凸台扣位和右凸台扣位,使得该产品注塑成型时既不能使用内角侧抽芯直接一次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出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动模板(1)和定模板(2)、设于所述动模板(1)凹模(11)、设于所述定模板(2)中的凸模(22)、以及可在所述动模板(1)中顶出的第一推杆(31),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板(1)靠近所述定模板(2)的一侧设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内设有可在滑槽(12)中滑动的顶块(32),所述顶块(32)靠近所述滑槽(12)底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推杆(31)的顶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块(32)的另一侧为顶出面(321),所述顶出面(321)在合模时与所述定模板(2)接触,且所述顶出面(321)与所述凸模(22)和凹模(11)之间的型腔内的薄壁注塑产品的侧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均的数量为偶数且沿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所述滑槽(12)的两侧,所述顶块(32)位于对称轴上,且所述顶出面(321)的两侧均与所述型腔内的薄壁注塑产品的侧面接触,合模时,所述顶出面(321)的中间与所述定模板(2)中凸模(22)的分型面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2)的内侧壁从滑槽(12)的底面到顶面逐渐向外倾斜,所述顶块(32)的形状与所述滑槽(12)的形状相互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32)的形状为棱台状,所述顶出面(321)为棱台中面积较大的底面,所述滑槽(12)的形状也为与所述顶块(32)的形状相互配合的棱台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华新
申请(专利权)人:联塑市政管道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