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507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可滑动的位移板,所述位移板顶部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弧板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位移板顶部两侧前端的定位轨,同侧两个定位轨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斜撑板,所述支撑弧板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盘和间距调节组件的配合使用,对位移板的使用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两个支撑弧板的使用间距得以调节,同时在角度调节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支撑弧板的支撑角度得以调节,即可达到多角度调节支撑和促进患肢血液流通、降低静脉压的目的。降低静脉压的目的。降低静脉压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静脉压缓解
,特别是涉及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血液在静脉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压力,称为静脉血压,简称静脉压,静脉压很低,故一般以水柱高低表示,不同部位的静脉其压力不等,愈近心脏压力愈低,静脉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静脉与右心房的距离、体位、呼吸运动、肌肉运动等都可使静脉压增高或降低。
[0003]血管内壁狭窄可能引起静脉压低,长期以往血液流通不畅,可能引发静脉血栓,导致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通过将患者的腿部抬高,能有效的加快下肢的血液循环速度,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通过将患者的腿部抬高,能有效的加快下肢的血液循环速度,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可滑动的位移板,所述位移板顶部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弧板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位移板顶部两侧前端的定位轨,同侧两个定位轨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斜撑板,所述支撑弧板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斜撑板的顶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柱的表面,所述底盘的内腔设置有间距调节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底盘内腔左侧的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右端贯穿至底盘的右侧,所述位移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的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位移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T形限位条,所述底盘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与螺纹套和T形限位条相适配的限位滑槽。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柱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限位柱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螺纹帽相适配的外螺纹。
[0010]优选的,所述位移板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垫块。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弧板的内腔粘合有防磨垫,所述防磨垫为透气网布。
[001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底盘和间距调节组件的配合使用,对位移板的使用位置进行调节,使得两个支撑弧板的使用间距得以调节,同时在角度调节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支撑弧板的支撑角度得以调节,即可达到多角度调节支撑和促进患肢血液流通、降低静脉压的目的,解决了血管内壁狭窄可能引起静脉压低,长期以往血液流通
不畅,可能引发静脉血栓,导致患肢局部肿痛,皮下可扪及有压痛的条索状物或伴有病变远端浅表静脉曲张等静脉回流受阻现象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间距调节组件的设置,其中双向螺杆和螺纹套的配合使用,对两个位移板起到了螺纹驱动的作用,使得两个位移板可同时相向或背向运动,继而使得两个支撑弧板之间的间距得以调节,更加便于对使用者患肢的支撑。
[0014]3、本技术通过螺纹帽和外螺纹的配合使用,对定位轨起到了螺纹挤压的作用,继而使得限位柱在调节至一定位置后得以限位固定,提高了支撑弧板在设定支撑角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5]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底盘、角度调节组件和间距调节组件的立体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图3中A点的局部放大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底盘,2、位移板,3、支撑弧板,4、角度调节组件,41、定位轨,42、限位柱,43、斜撑板,44、矩形凹槽,45、固定柱,5、间距调节组件,51、双向螺杆,52、螺纹套,53、T形限位条,54、限位滑槽,6、螺纹帽,7、外螺纹,8、防磨垫,9、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的实施例。
[0023]图1

4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包括底盘1:底盘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可滑动的位移板2,位移板2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垫块9,位移板2顶部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弧板3,支撑弧板3的内腔粘合有防磨垫8,防磨垫8为透气网布,支撑弧板3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4,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位移板2顶部两侧前端的定位轨41,同侧两个定位轨41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柱42,限位柱42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帽6,限位柱42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与螺纹帽6相适配的外螺纹7,通过螺纹帽6和外螺纹7的配合使用,对定位轨41起到了螺纹挤压的作用,继而使得限位柱42在调节至一定位置后得以限位固定,提高了支撑弧板3在设定支撑角度的稳定性,限位柱4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斜撑板43,支撑弧板3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44,矩形凹槽4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5,斜撑板43的顶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柱45的表面,底盘1的内腔设置有间距调节组件5,间距调节组件5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底盘1内腔左侧的双向螺杆51,双向螺杆51的右端贯穿至底盘1的右侧,位移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52,螺纹套52螺纹连接在双向螺杆51的表面,位移板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T形限位条53,底盘1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三个与螺纹套52和T形限位条53相适配的限位滑槽54,通过间距调节组件5的设置,其中双向螺杆51和螺纹套52的配合使用,对两个位移板2起到了螺纹驱动的作用,使得两个位移板2可同时相向或背向运动,继而使得两个支撑弧板3之间的间距得以调节,更加便于对使用者患肢的支撑。
[0024]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将底盘1放置在床位位置,随后根据两
条腿作为舒适的间距对位移板2的使用位置进行调节,在调节时,使用者转动双向螺杆51,双向螺杆51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其表面螺纹带动两个位移板2相向或背向运动,通过两个位移板2带动两个支撑弧板3发生位移,待调节至最为舒适的位置间距后,使用者向后侧拨动限位柱42,限位柱42受定位轨41顶部弧形凹槽作用向斜后方发生滑动,限位柱42向后滑动的过程中带动斜撑板43向后侧滑动,并对支撑弧板3产生斜向挤压,支撑弧板3在得以顶升的过程中以位移板2和支撑弧板3连接轴点为转动中心发生旋转,使得支撑弧板3的后端升起,限位柱42卡合在新设定的弧形凹槽内,斜撑板43对支撑弧板3进行斜向支撑,转动螺纹帽6,通过螺纹帽6挤压定位轨41的表面,对限位柱42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最终,使用者将患肢放置在支撑弧板3的内腔,使得患肢高于身体,促进患肢血液流通,从而降低静脉压即可。
[0025]综上所述:该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通过底盘1和间距调节组件5的配合使用,对位移板2的使用位置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可滑动的位移板(2),所述位移板(2)顶部的前侧转动连接有支撑弧板(3),所述支撑弧板(3)的底部设置有角度调节组件(4),所述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固定连接在位移板(2)顶部两侧前端的定位轨(41),同侧两个定位轨(41)的内腔设置有限位柱(42),所述限位柱(42)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斜撑板(43),所述支撑弧板(3)的底部开设有矩形凹槽(44),所述矩形凹槽(4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柱(45),所述斜撑板(43)的顶端转动连接在固定柱(45)的表面,所述底盘(1)的内腔设置有间距调节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肢静脉压缓解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组件(5)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底盘(1)内腔左侧的双向螺杆(51),所述双向螺杆(51)的右端贯穿至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