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端母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86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端母座连接器,包括母座外壳,接电组件,以及接地片,所述母座外壳包括插接端、以及固定端,插接端设有插接腔,固定端设有固定腔,固定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插接腔;接电组件包括金属外壳、设于金属外壳内的绝缘座、以及设于绝缘座内的接电端子,金属外壳内将绝缘座铆接包覆,金属外壳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腔内、另一端延伸至插接腔,插槽于接电端子朝向所述插接腔;母座外壳位于插接腔的两侧设有接地固定槽,接地片插设在接地固定槽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连接器在使用中存在导电不稳定的问题,金属外壳和接电端子配合进行导电传输数据。外壳和接电端子配合进行导电传输数据。外壳和接电端子配合进行导电传输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端母座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板端母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0003]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2100324.3,涉及一种6PIN Mini USB板端连接器,采用了固定分隔结构将端子进行分隔保护,同时还将连接端子连接部分采用开叉结构进行连接传输,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杜绝了接触不良的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结构受限,直插事容易出现结构不稳定的现象,导致出现接电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了现有连接器在使用中存在导电不稳定的问题,金属外壳和接电端子配合进行导电传输数据的板端母座连接器。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端母座连接器,包括母座外壳,接电组件,以及接地片,所述母座外壳包括插接端、以及固定端,所述插接端设有插接腔,所述固定端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插接腔;所述接电组件包括金属外壳、设于金属外壳内的绝缘座、以及设于绝缘座内的接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内设有铆接腔,所述铆接腔将绝缘座铆接包覆,所述绝缘座内设有多个插槽,多个插槽内均插设有接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腔内、另一端延伸至插接腔,所述插槽于接电端子朝向所述插接腔;所述母座外壳位于插接腔的两侧设有接地固定槽,所述接地片插设在接地固定槽上。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插接导向条,多个插接导向条间隔设有插接导向槽,所述插接导向槽上设有导向斜面。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母座外壳位于插接端的两侧设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上设有定位销。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接地固定槽包括垂直槽体、以及纵向槽体,所述垂直槽体开设在插接腔的两侧,所述纵向槽体开设在垂直槽体内,所述接地片包括垂直连接片、纵向插脚、以及垂直引脚,所述垂直连接片插设在垂直槽体上,所述纵向插脚插入至纵向槽体,所述垂直引脚朝下延伸。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金属外壳由金属片一体冲压形成,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铆接部、以及板端连接部,所述铆接部将绝缘座铆接固定,所述板端连接部设有连接引脚,所述连接引脚朝下延伸,所述板端连接部设有空腔,所述接电端子的一端延伸至空腔。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铆接部朝内冲压有铆接块,所述绝缘座开设有铆接固定槽,所述铆接块用于配合在铆接固定槽。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绝缘座包括座体、以及端子固定座,所述座体的一端设有连接块,所述端子固定座的一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配合连接槽。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槽包括端子固定部以及端子插接部,所述端子固定部开设在端子固定座,所述端子插接部开设在座体,所述端子插接部的外径尺寸大于端子固定部的外径尺寸。
[00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接电端子包括紧固端、以及接触端,所述紧固端用于插设在端子固定部,所述接触端延伸至端子插接部,所述接触端由片状金属冲压形成夹爪状的接触结构。
[00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紧固端延伸有弯折端,所述弯折端朝下延伸。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相比现有的连接器,本技术用于汽车连接器的板端母座连接,母座外壳内设置了插接腔和固定腔,两个结构相互连通,接电端子的金属外壳装配在固定腔内并朝向插接腔延伸,在连接器配合时插入至插接腔,使得接电组件的金属外壳和接电端子配合连接器插接和导电连接,结构稳定,接电效果好,而且接电端子为多个进行插接使用,导电传输稳定。解决了现有连接器在使用中存在导电不稳定的问题,金属外壳和接电端子配合进行导电传输数据。具体是,设置了母座外壳,接电组件,以及接地片,所述母座外壳包括插接端、以及固定端,所述插接端设有插接腔,所述固定端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插接腔;所述接电组件包括金属外壳、设于金属外壳内的绝缘座、以及设于绝缘座内的接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内设有铆接腔,所述铆接腔将绝缘座铆接包覆,所述绝缘座内设有多个插槽,多个插槽内均插设有接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腔内、另一端延伸至插接腔,所述插槽于接电端子朝向所述插接腔;所述母座外壳位于插接腔的两侧设有接地固定槽,所述接地片插设在接地固定槽上。设置了接地片的作用是在连接器在板端使用时可以直接接地线,进一步保证了连接器使用导电的安全性,通过接地固定槽和接地片进行配合,结构稳定,可以直接连接在板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板端母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板端母座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板端母座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板端母座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板端母座连接器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A

A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母座外壳1、插接腔11、插接导向条111、插接导向槽112、固定腔12、接地固定槽13、垂直槽体131、纵向槽体132、定位条14、定位销141;
[0024]接电组件2、金属外壳21、铆接部211、铆接块2111、板端连接部212、连接引脚2121、绝缘座22、插槽221、端子固定部2211、端子插接部2212、铆接固定槽222、座体223、连接块2231、端子固定座224、连接槽2241、接电端子23、紧固端231、接触端232、弯折端233;
[0025]接地片3、垂直连接片31、纵向插脚32、垂直引脚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端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母座外壳,所述母座外壳包括插接端、以及固定端,所述插接端设有插接腔,所述固定端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插接腔;接电组件,所述接电组件包括金属外壳、设于金属外壳内的绝缘座、以及设于绝缘座内的接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将绝缘座铆接包覆,所述绝缘座内设有多个插槽,多个插槽内均插设有接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固定在固定腔内、另一端延伸至插接腔,所述插槽于接电端子朝向所述插接腔;接地片,所述母座外壳位于插接腔的两侧设有接地固定槽,所述接地片插设在接地固定槽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插接导向条,多个插接导向条间隔设有插接导向槽,所述插接导向槽上设有导向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外壳位于插接端的两侧设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上设有定位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母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固定槽包括垂直槽体、以及纵向槽体,所述垂直槽体开设在插接腔的两侧,所述纵向槽体开设在垂直槽体内,所述接地片包括垂直连接片、纵向插脚、以及垂直引脚,所述垂直连接片插设在垂直槽体上,所述纵向插脚插入至纵向槽体,所述垂直引脚朝下延伸。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承志焦秋兰滕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信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