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燃烧器及其多用途多燃料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48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梯度燃烧器及其多用途多燃料锅炉,属于一种锅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燃烧器筒体,为一端大一端小的筒状结构,大尺寸端为开放的燃烧喷口;燃烧喷口,为多个,一个设置在燃烧器筒体的小口端,朝向燃烧器筒体内,其余分布在燃烧器筒体中朝向燃烧器筒体的中央及大口端倾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物质锅炉是多用途,多燃料锅炉,采用的是直燃与汽化间接燃烧相结合的模式,能够与各种燃气及甲醇、燃油等混合及单独燃烧,通过梯度混合燃烧器可以实现生物质热解气与燃气、甲醇、燃油的梯度混合燃烧,解决了因生物质热解气产气不稳定,热值低,而造成的难以点燃,燃烧不稳定及燃烧不充分,爆燃等问题。爆燃等问题。爆燃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度燃烧器及其多用途多燃料锅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梯度燃烧器及其多用途多燃料锅炉,属于一种锅炉。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中小型生物质锅炉多数是链排直燃及颗粒螺旋送料直燃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造价高,运行成本高,操作麻烦,噪声大,遇停电和故障极易出现回火现象,造成安全事故。
[0003]因为现有的生物质锅炉基本上都是直燃式锅炉,直燃式锅炉在燃烧生物质燃料时,无法回收生物质燃料中的木醋液及低位热量,由于生物质直燃锅炉燃烧温度高,所产生草木灰中的钾、磷形成不溶水的硅酸钾复盐和磷酸三钙,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因此,不能作为肥料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梯度燃烧器及其多用途、多燃料生物质锅炉。使用少量的高品质燃料,通过燃烧器的助燃混烧,解决了因生物质热解气热值低,产气不稳定而造成的难点燃,易爆燃的问题,在供热的同时,可生产生物炭、木炭、木醋液等,提高了热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锅炉的安全可靠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梯度燃烧器,包括,
[0007]燃烧器筒体,为一端大一端小的筒状结构,大尺寸端为开放的燃烧喷口;
[0008]燃烧喷口,为多个,一个设置在燃烧器筒体的小口端,朝向燃烧器筒体内,其余分布在燃烧器筒体中朝向燃烧器筒体的中央及大口端倾斜。
[0009]作为优选,所述小口端燃烧喷口为主燃烧喷口,内壁设置多个成螺旋布置的副燃烧喷口,主燃烧喷口内通入高热值燃气,副燃烧喷口内通入低热值燃气。
[0010]作为优选,所述副燃烧喷口与燃烧器筒体的内壁沿纵向线夹角处于15

80度之间,副燃烧喷口与燃烧器筒体的内壁沿半径线夹角处于30

60度之间。
[0011]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筒体为一锥形状的腔体。
[0012]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筒体为多个筒体由小到大呈阶梯状相连,所述燃烧器设置在筒体的内壁上。
[0013]设有所述梯度燃烧器的多用途多燃料锅炉,该锅炉内设置有前燃烧室和后燃烧室,前燃烧室和后燃烧室之间设有隔离板,所述梯度燃烧器的大端口朝向隔离板下方位置,前燃烧室的上方设有固体燃料投放口,前燃烧室的前侧臂设有进气口与观察口,后燃烧室的顶部设有排烟口。
[0014]作为优选,所述后燃烧室内设有高温碳化室,高温碳化室的室门设置在后燃烧室的侧壁上。
[0015]作为优选,还包括两投料板,两投料板在前燃烧室的上方交错布置,中间交错位置为所述的燃料投放口,两投料板的上方为固体燃料来料方向,固体燃料为生物质燃料。
[0016]作为优选,投料板的上方为料仓,料仓的底部设置转轮式给料器,转轮式给料器为横向布置的无周面结果的圆柱,圆柱的中间设有转轴,圆柱内部从中心转轴位置放射状布置隔板,相邻隔板间封闭,两隔板之间空间为单次加料腔,横向布置的圆柱周面位置接触料仓量相对侧侧面。
[0017]作为优选,前燃烧室和后燃烧室的炉壁为空心壁,内部充满换热介质溶液。
[0018]本专利技术的生物质锅炉是多用途,多燃料锅炉,采用的是直燃与汽化间接燃烧相结合的模式,能够与各种燃气及甲醇、燃油等混合及单独燃烧,通过梯度混合燃烧器可以实现生物质热解气与燃气、甲醇、燃油的梯度混合燃烧,解决了因生物质热解气产气不稳定,热值低,而造成的难以点燃,燃烧不稳定及燃烧不充分,爆燃等问题。
[0019]本专利技术在供热的同时能够产生生物炭及木炭,具有结构简单,机械运动部件少,方便操作,噪音低,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运行费用低,燃烧温度低优点。本专利技术中的炭化炉可回收木醋液,燃烧产物草木灰中的钾、磷水溶性好,肥效高。特别适合边远及农村社区的分布式集中供热。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梯度燃烧器的实施例一的截面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梯度燃烧器的实施例一的大口端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梯度燃烧器的实施例二的截面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多用途多燃料锅炉的外部结构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多用途多燃料锅炉的截面,
[0025]附图标记:
[0026]1、燃烧器筒体,11、大口端,12、小口端,2、燃烧喷口,21、主燃烧喷口,22、副燃烧喷口,221、第一副燃烧喷口,222、第二副燃烧喷口,223、第三副燃烧喷口,224、第N副燃烧喷口,3、锅炉,31前燃烧室,32后燃烧室,33、隔离板,34、固体燃料投放口,35、投料板,36、投料仓,37、进气口与观察口,38、排烟口,4、高温碳化室,5、转轮式给料器,51、转轴,52、加料隔板,53、单次加料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8]本专利技术梯度燃烧器,结构如图1

图3所示,包括燃烧器筒体1和多个燃烧器。
[0029]本专利技术燃烧器筒体1由耐高温材料制作,为一端大一端小的筒状结构,大口端11为开放的燃烧喷口,大口端是高温气体出口,小口端12用于燃烧器固定。
[0030]燃烧喷口一个设置在燃烧器筒体1的小口端12,朝向燃烧器筒体1内,其余分布在燃烧器筒体1中朝向燃烧器筒体1的中央及大口端11倾斜。
[003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小口端12燃烧喷口为主燃烧喷口21,内壁设置多个成螺旋布置的副燃烧喷口22,主燃烧喷口21内通入高热值燃气,副燃烧喷口22内通入低热值燃气。
[0032]副燃烧喷口22与燃烧器筒体1的内壁沿纵向线夹角处于15

80度之间,副燃烧喷口22与燃烧器筒体1的内壁沿半径线夹角处于30

60度之间。燃烧形成后,副燃烧喷口22喷出的火焰形成螺旋状,燃烧效率高。
[0033]本专利技术梯度燃烧器的副燃烧喷口通入生物质热解气及燃气进口,进口上装有气体流量控制器及温度传感器。根据温度反馈对其通气量进行控制。
[0034]燃烧器筒体1有两种结构,一种是一锥形状的腔体,如图1和图2所示。
[0035]另一种燃烧器筒体1为多个筒体由小到大呈阶梯状相连,所述燃烧喷口设置在筒体的内壁上,如图3所示。
[0036]本专利技术多用途多燃料锅炉3,如图4和图5所示,该锅炉3内设置有前燃烧室31和后燃烧室32,前燃烧室31和后燃烧室32之间设有隔离板33,所述梯度燃烧器的大端口朝向隔离板33下方位置,前燃烧室31的上方设有固体燃料投放口34,前燃烧室31的前侧臂设有进气口与观察口,后燃烧室32的顶部设有排烟口。
[0037]后燃烧室32内设有高温碳化室4,高温碳化室4的室门设置在后燃烧室32的侧壁上。高温碳化室4设有生物质热解气排出管及液体排出口。所述生物质热解气排出管连接于副燃烧器喷口,副燃烧器喷口将生物质热解气进行燃烧利用。
[0038]还包括两投料板35,两投料板35在前燃烧室31的上方交错布置,中间交错位置为所述的燃料投放口,两投料板35的上方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度燃烧器,其特征是,包括,燃烧器筒体(1),为一端大一端小的筒状结构,大口端(11)为开放的燃烧喷口;燃烧喷口,为多个,一个设置在燃烧器筒体(1)的小口端(12),朝向燃烧器筒体(1)内,其余分布在燃烧器筒体(1)中朝向燃烧器筒体(1)的中央及大口端(11)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小口端(12)燃烧喷口为主燃烧喷口(21),内壁设置多个成螺旋布置的副燃烧喷口(22),主燃烧喷口(21)内通入高热值燃气,副燃烧喷口(22)内通入低热值燃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度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副燃烧喷口(22)与燃烧器筒体(1)的内壁沿纵向线夹角处于15

80度之间,副燃烧喷口(22)与燃烧器筒体(1)的内壁沿半径线夹角处于30

60度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度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燃烧器筒体(1)为一锥形状的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度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述燃烧器筒体(1)为多个筒体由小到大呈阶梯状相连,所述燃烧喷口设置在筒体的内壁上。6.一种设有所述梯度燃烧器的多用途多燃料锅炉(3),其特征是,该锅炉(3)内设置有前燃烧室(31)和后燃烧室(32),前燃烧室(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王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市佳昊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