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430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架,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生态砌块,所述生态砌块包括底座和前座,所述前座与所述底座一侧边连接,所述前座和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相互配合且形成孔的卡接部位,所述前座的高度大于所述底座的高度,所述底座顶部远离所述前座的一侧上设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围在所述通孔顶部边缘的U型件和连接件,所述U型件开口朝向所述前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U型件远离所述前座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件高度大于所述U型件高度,所述U型件顶部与所述前座顶部齐平。该生态架结构稳定,拼装方便,使用多样。使用多样。使用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架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架。

技术介绍

[0002]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生态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现有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多用砌块和水泥直接砌成,重量大,砌成后不易拆卸,拆卸后利用率低,不利于节约成本和资源,并且在应对不同地形环境时,砌块难以自由拼接,导致搭建不便。另外现有的生态架或生态墙只能用一种砌块砌成,难以实现多元化使用,适应性低,不能充分利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进行创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稳定,拼装方便,使用多样的生态架。
[0004]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生态砌块,所述生态砌块包括底座和前座,所述前座与所述底座一侧边连接,所述前座和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相互配合且形成孔的卡接部位,所述底座上设有通孔。
[0006]优选为:所述卡接部位包括分别设在所述前座左右两侧边上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分别设在所述底座左右两侧边上的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四凹部过渡连接,所述底座左右两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一凸面和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一凹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凹部和所述第四凹部相邻并过渡连接,相邻所述生态砌块的所述第一凸面卡入所述第一凹面内。
[0007]优选为:所述底座上设有通孔。
[0008]优选为:所述前座的高度大于所述底座的高度,所述底座顶部远离所述前座的一侧上设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围在所述通孔顶部边缘的U型件和连接件,所述U型件开口朝向所述前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U型件远离所述前座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件高度大于所述U型件高度,所述U型件顶部与所述前座顶部齐平。
[0009]优选为:所述U型件靠近所述前座的一端顶部上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留有供所述生态砌块叠加的限位空间。
[0010]优选为:所述前座靠近所述通孔的一侧上设有上下贯通并与所述通孔连通的凹槽。
[0011]优选为:所述第一凹部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凹部的弧长,所述前座靠近所述第二凹部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一凹部上。
[0012]优选为:所述第三凹部与第四凹部的大小相等。
[0013]优选为:所述前座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为波浪形。
[0014]优选为:还包括生态块本体,所述生态块本体包括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的容纳圈
体、开设于底板上且位于容纳圈体内侧的贯通口,所述容纳圈体顶部左端设有凸出部一,所述容纳圈体顶部右端设有凸出部二,所述容纳圈体顶部后端设有环形圈体,所述凸出部一与环形圈体之间在容纳圈体上形成限位槽,所述凸出部二与环形圈体之间也在容纳圈体上形成限位槽,所述生态块本体底部卡接在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生态砌块底部卡接在所述限位槽内。
[0015]有益效果:
[0016]通过多个生态砌块拼接和叠加,使得组装后的生态架更一体化,结构更牢固,生态砌块上的通孔、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的设置,使得生态砌块在拼装后形成供石柱插入的孔,使得土壤与生态架为一体,使得结构更稳固并且方便拆卸,重复利用率高。另外,通孔、凹槽和前座波浪形的设计可以减轻生态砌块的重量,波浪形的设计还可以在减少生态架的搭建空间同时保持生态架结构的稳定性。整体可以自由拆卸和拼装,使用方便。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在实施例中详细阐述,从而使得有益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生态砌块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生态砌块拼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
[0022]1、生态砌块;2、底座;20、通孔;21、第三凹部;22、第四凹部;23、第一凸面;24、第一凹面;3、前座;31、第一凹部;32、第二凹部;33、凹槽;4、卡座;41、U型件;42、连接件;5、限位块;51、限位空间;6、生态块本体;61、底板;62、容纳圈体;63、贯通口;621、凸出部一;622、凸出部二;623、环形圈体;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

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态架,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生态砌块1,所述生态砌块1包括底座2和前座3,所
述前座3与所述底座2一侧边连接,所述前座3和所述底座2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相互配合且形成孔的卡接部位,相邻的生态砌块1通过卡接部位相互拼接,然后向上叠加时,卡接部位形成的孔都重合在一起,此时在孔内插入石柱或灌入水泥进行固定,使得结构更稳固,使得拼接后的生态架更平整。拼接后形成生态架,放在水位线以下,可以防止泥土流失,并且方便拆装,拆下后也可重复利用,降低了成本。
[0028]所述卡接部位包括分别设在所述前座3左右两侧边上的第一凹部31和第二凹部32,分别设在所述底座2左右两侧边上的第三凹部21和第四凹部22,所述第一凹部31和所述第三凹部21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凹部32和所述第四凹部22过渡连接,相邻两个生态砌块1的第一凹部31、第三凹部21和第二凹部32、第四凹部22在拼接后形成一个孔,用于插入石柱或灌入水泥来固定,优先为石柱,方便生态砌块1的拆装,提高利用率。所述底座2左右两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一凸面23和第一凹面24,所述第一凸面23和所述第一凹面24分别与所述第三凹部21和所述第四凹部22相邻并过渡连接,相邻所述生态砌块1的所述第一凸面23卡入所述第一凹面24内,使得生态砌块1连接更稳定。
[0029]所述底座2上设有通孔20,使得生态砌块1的重量更小,节约成本。所述前座3的高度大于所述底座2的高度,所述底座2顶部远离所述前座3的一侧上设有卡座4,卡座4用于上下两层生态砌块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互拼接的生态砌块,所述生态砌块包括底座和前座,所述前座与所述底座一侧边连接,所述前座和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边上设有相互配合且形成孔的卡接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位包括分别设在所述前座左右两侧边上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分别设在所述底座左右两侧边上的第三凹部和第四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三凹部过渡连接,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四凹部过渡连接,所述底座左右两侧边上分别设有第一凸面和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一凹面分别与所述第三凹部和所述第四凹部相邻并过渡连接,相邻所述生态砌块的所述第一凸面卡入所述第一凹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的高度大于所述底座的高度,所述底座顶部远离所述前座的一侧上设有卡座,所述卡座包括围在所述通孔顶部边缘的U型件和连接件,所述U型件开口朝向所述前座,所述连接件与所述U型件远离所述前座的一侧连接,所述连接件高度大于所述U型件高度,所述U型件顶部与所述前座顶部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晓斌蔡洪杰李丽敏蒋建明钱钟海徐栋孙艺许泽琦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久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