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及发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408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线充电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及发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的后侧设有磁片;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基层线圈和增层线圈,所述增层线圈的匝数少于所述基层线圈的匝数;所述基层线圈与所述增层线圈串联,且绕制方向相同;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前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后端位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圈中部,且所述凸台的外周形状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圈形状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保障同等无线充电功率的情况下,缩小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占用面积,同时,有助于所述感应线圈绕制的规范性,且具有散热效果,避免发热而影响无线充电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线充电能够持续稳定工作。线充电能够持续稳定工作。线充电能够持续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及发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的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及发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线充电技术成为一种新兴的电能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了各种充电场景,如无人机、手机、汽车、AGV等充电场景。无接触式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靠接收和发射线圈通过磁场耦合传输电能,达到无线充电的目的,所以线圈的结构和绕制环节尤为重要,影响到线圈在无线充电过程中的工作状态是否最优,及散热问题。
[0003]在大功率无线充电应用场景中,无线充电装置的体积、尺寸大小等因素,是否便于安装,以及电能传输效率等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目前存在无线充电装置存在占用面积大、传输效率不稳定、发热严重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及发射装置,旨在解决占用面积大、无线充电不稳定、发热严重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的后侧设有磁片;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基层线圈和增层线圈,所述增层线圈的匝数少于所述基层线圈的匝数;所述基层线圈与所述增层线圈串联,且绕制方向相同;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前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后端位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圈中部,且所述凸台的外周形状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圈形状相适配。
[0006]可选地,所述凸台的厚度为a,所述感应线圈的厚度为b;所述a大于二分之一所述b,小于或等于所述b。
[0007]可选地,还包括绝缘定位部件,所述绝缘定位部件的中部设有套口,所述绝缘定位部件的外侧边缘向内凹陷形成利兹线入口,所述套口与所述利兹线入口连通;所述绝缘定位部件位于所述增层线圈的内圈中,且位于所述基层线圈的后侧;所述绝缘定位部件通过所述套口套设在所述凸台的后端,所述基层线圈的内圈端部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利兹线入口,并围所述绝缘定位部件外周绕制形成所述增层线圈。
[0008]可选地,所述基层线圈和所述增层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上设有穿口和缺口,所述第一绝缘隔板通过所述穿口套设在所述凸台上,所述绝缘定位部件的前侧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的后侧抵接;所述基层线圈的内圈端部向上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缺口和所述利兹线入口。
[0009]可选地,所述缺口与所述穿口连通。
[0010]可选地,所述磁片与所述增层线圈之间设有第二绝缘隔板。
[0011]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齿条。
[0012]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壳主体和屏蔽盖,所述屏蔽盖与所述壳主体可拆卸连接;所
述壳主体内设置所述凸台。
[0013]可选地,所述屏蔽盖与所述壳主体之间设有密封条。
[0014]可选地,所述磁片与所述屏蔽盖之间设有第一散热部件。
[0015]可选地,所述壳主体上设有防水接头和透气阀。
[0016]可选地,所述壳体内灌胶。
[00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发射装置,包括如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所述壳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出用于容纳配谐电容组的配谐室;所述分隔板面向所述感应线圈的一侧形状与所述感应线圈外周形状匹配。
[0018]可选地,所述配谐电容组的一侧设有第二散热部件。
[0019]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保障同等无线充电功率的情况下,缩小了本技术的占用面积,同时,本技术有助于所述感应线圈绕制的规范性,且具有散热效果,避免发热而影响无线充电效率,另外,本技术无线充电能够持续稳定工作,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2]图2为实施例一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一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0025]图5为实施例一所述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实施例一所述绝缘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实施例一所述第一绝缘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实施例三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实施例三的爆炸图;
[0030]图10为实施例三所述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实施例三所述绝缘定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01、壳主体,1011、连接柱,1012、齿条,1013、卡位部件,1014、第一安装孔,1015、第一分隔板,1016、第二分隔板,102、屏蔽盖,1021、沉头孔,1022、第二安装孔;
[0034]201、基层线圈,202、增层线圈;
[0035]3、凸台,301、基台层,302、增台层,303、第一凸块,304、第二凸块;
[0036]4、磁片,401、第一磁片层,402、第二磁片层;
[0037]5、绝缘定位部件,501、套口,502、利兹线入口,503、套齿,504、第一环段,505、第二环段,506、第三环段,507、第四环段;
[0038]6、第一绝缘隔板,601、穿口,602、缺口,603、切缝;
[0039]7、第二绝缘隔板,8、密封条,9、第一散热部件,10、第二散热部件,11、第一防水接头,12、第二防水接头,13、透气阀,14、配谐电容组,15、NTC温度传感器。
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1]还应当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4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 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3]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 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的后侧设有磁片;所述感应线圈包括基层线圈和增层线圈,所述增层线圈的匝数少于所述基层线圈的匝数;所述基层线圈与所述增层线圈串联,且绕制方向相同;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前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后端位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圈中部,且所述凸台的外周形状与所述感应线圈的内圈形状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厚度为a,所述感应线圈的厚度为b;所述a大于二分之一所述b,小于或等于所述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定位部件,所述绝缘定位部件的中部设有套口,所述绝缘定位部件的外侧边缘向内凹陷形成利兹线入口,所述套口与所述利兹线入口连通;所述绝缘定位部件位于所述增层线圈的内圈中,且位于所述基层线圈的后侧;所述绝缘定位部件通过所述套口套设在所述凸台的后端,所述基层线圈的内圈端部向上延伸穿过所述利兹线入口,并围所述绝缘定位部件外周绕制形成所述增层线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能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线圈和所述增层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隔板,所述第一绝缘隔板上设有穿口和缺口,所述第一绝缘隔板通过所述穿口套设在所述凸台上,所述绝缘定位部件的前侧与所述第一绝缘隔板的后侧抵接;所述基层线圈的内圈端部向上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缺口和所述利兹线入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志平李小飞包日南周仲兵程锡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