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306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字功放电感元器件领域,具体为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它包括绕组本体和座体,其特征在于,绕组本体由两组并列设置的绕组线圈和其绕组引出脚组成,绕组线圈为内外两层耦合结构且内部插设有R棒;座体为用于包覆绕组本体的金属粉末压制成型块体;座体底面呈矩形,绕组引出脚在座体底面外侧设置有引脚弯整段。本技术方案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进行成型制作,感值在4.7u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


[0001]本技术涉及数字功放电感元器件领域,具体为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

技术介绍

[0002]数字功放具有失真小、噪音低、动态范围大等特点,在音质的透明度、解析力、低频的震撼力度方面是传统功放不可比拟的;功放电感的制造加工发展路径是从传统的模拟功放即工字形电感

屏蔽式的插件电感和环形电感

组装式数字功放电感(锰锌铁氧体磁芯及其特殊的EP/EPI磁芯结构)

一体成型式数字功放。
[0003]而目前市面上数字功放电感其感值范围比较窄且产品高度也比较低,还有好多传统电感无法代替;且其加工工序由于需要进行设备及参数定制,加工成本高,对主流生产线适应性差,推广生产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数字功放电感由于旧式结构和成型工艺的限制,无法实现高品质的声音和低失真。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它包括绕组本体和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本体由两组并列设置的绕组线圈和其绕组引出脚组成,所述绕组线圈为内外两层耦合结构且内部插设有R棒;所述座体为用于包覆绕组本体的金属粉末压制成型块体;所述座体底面呈矩形,所述绕组引出脚在座体底面外侧设置有引脚弯整段。
[0006]本技术方案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一体成型技术进行成型制作,感值在4.7uH

33uH之间,采用圆线线圈和扁平线线圈并在线圈中间插入材料的R棒及二个线圈并列成型等结构,具有低磁损,低ESR,寄生电容小等优点;同时磁屏蔽结构具有超低的噪声和辐射噪声;超强电流,低电阻。
[0007]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对绕组引出脚的排布进行优化设计。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绕组线圈与绕组引出脚的连接处为线圈引出端,所述绕组线圈上下的线圈引出端设置在绕组线圈同一侧,所述绕组引出脚并排设置座体底面的长边一侧。
[0009]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的排布方式是出脚位置从产品底部出脚非产品侧面的同侧出脚。
[0010]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对绕组引出脚的排布进行优化设计。
[0011]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绕组线圈与绕组引出脚的连接处为线圈引出端,所述绕组线圈上下的线圈引出端分别设置在绕组线圈两侧,所述绕组引出脚并排设置座体底面的短边一侧。
[0012]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的排布方式是出脚位置从产品底部出脚非产品侧面的非同侧出脚。
[0013]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对绕组引出脚设置在座体外侧的引脚弯整段进行优化。
[001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座体在其底面上设置有用于承接引脚弯整段的座体垫层。
[0015]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用于便于标记和整弯的座体垫层,实现更好的生产管理和加工效率。
[0016]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优化电感元器件的电感量范围。
[001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它的电感量L值为4.7uH

33uH。
[0018]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将产品的电感量L值优化在4.7uH

33uH之间,
[0019]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对一体成型的座体材料进行优化。
[002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座体为一种合金粉或羟基铁粉压制成型块体。
[0021]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金属粉末的配制是该技术的核心技术,不同的磁粉、不同的比例、不同的添加剂等将对磁导率、损耗率、频率、磁饱和等参数有重要影响。粉末配制是本公司高度机密且有二十多年的专业技术及通过长期的实验及生产经验和精密搭配设计,从而使各种软磁性材料具有导磁率高、介电常数好、损耗低、高频特性好等特点再加上合理科学的配方生产才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和市场对于产品的电流、温度、频率等方面的各种需求。
[0022]本技术方案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对绕组线圈进行优化。
[0023]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创造改进后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绕组线圈为扁平线圈。
[0024]本技术方案改进后的有益效果为:将绕组线圈设置有扁平状线圈,更加便于加工成型。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效果示意图。
[0027]如附图所示:1、绕组本体;2、座体;3、绕组线圈;4、绕组引出脚;5、座体垫层;9、线圈引出脚;10、引脚整弯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9]实施例1:
[0030]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它包括绕组本体1和座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本体1由两组并列设置的绕组线圈3和其绕组引出脚4组成,所述绕组线圈3为内外两层耦合结构
且内部插设有R棒;所述座体2为用于包覆绕组本体1的金属粉末压制成型块体;所述座体2底面呈矩形,所述绕组引出脚7在座体2底面外侧设置有引脚弯整段10。
[0031]实施例2:
[003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它包括绕组本体1和座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本体1由两组并列设置的绕组线圈3和其绕组引出脚4组成,所述绕组线圈3为内外两层耦合结构且内部插设有R棒;所述座体2为用于包覆绕组本体1的金属粉末压制成型块体;所述座体2底面呈矩形,所述绕组引出脚7在座体2底面外侧设置有引脚弯整段10。所述绕组线圈3与绕组引出脚4的连接处为线圈引出端9,所述绕组线圈3上下的线圈引出端9设置在绕组线圈3同一侧,所述绕组引出脚4并排设置座体2底面的长边一侧。
[0033]实施例3:
[003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它包括绕组本体1和座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本体1由两组并列设置的绕组线圈3和其绕组引出脚4组成,所述绕组线圈3为内外两层耦合结构且内部插设有R棒;所述座体2为用于包覆绕组本体1的金属粉末压制成型块体;所述座体2底面呈矩形,所述绕组引出脚7在座体2底面外侧设置有引脚弯整段10。所述绕组线圈3与绕组引出脚4的连接处为线圈引出端9,所述绕组线圈3上下的线圈引出端9分别设置在绕组线圈3两侧,所述绕组引出脚4并排设置座体2底面的短边一侧。
[0035]实施例4:
[003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它包括绕组本体1和座体2,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绕组本体(1)和座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本体(1)由两组并列设置的绕组线圈(3)和其绕组引出脚(4)组成,所述绕组线圈(3)为内外两层耦合结构且内部插设有R棒;所述座体(2)为用于包覆绕组本体(1)的金属粉末压制成型块体;所述座体(2)底面呈矩形,所述绕组引出脚(4)在座体(2)底面外侧设置有引脚弯整段(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线圈(3)与绕组引出脚(4)的连接处为线圈引出端(9),所述绕组线圈(3)上下的线圈引出端(9)设置在绕组线圈(3)同一侧,所述绕组引出脚(4)并排设置座体(2)底面的长边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成型的数字功放电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丰肖体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奇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