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内假体及腔内移植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49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腔内假体及腔内移植物。腔内假体包括连接支架;内嵌分支,固定于连接支架上并收容于连接腔内,内嵌分支围成管状的连通腔,连通腔与连接腔连通,内嵌分支具有沿内嵌分支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过渡覆膜,过渡覆膜密封连接于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开窗结构,设于连接支架上,开窗结构依次通过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和连接腔连通;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的所在面与连接支架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以使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位于连接腔内。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位于连接腔内,为用于重建目标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空间,有利于防止腔内假体挤压分支支架,导致分支支架狭窄甚至闭塞,影响分支血管的血供。管的血供。管的血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腔内假体及腔内移植物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腔内假体及腔内移植物。

技术介绍

[0002]主动脉弓部疾病包括累及主动脉弓部的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溃疡和壁间血肿等病变。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的方法有外科手术,杂交手术和全腔内技术等。
[0003]主动脉弓部解剖结构复杂,主动脉弓部主体血管呈弯曲形态,是头部、内脏和下肢供血的主干道,不同个体的分支血管直径差异较大,多个分支血管之间的间距差异也较大。主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难点是主动脉弓部疾病被隔绝的同时,保证主动脉弓部上的分支血管的通畅;脑部供血一旦缺血时间较长,将给患者造成致命的伤害。目前市场现有腔内产品较难实现,主要采用外科(全弓置换)的治疗方式。但是全弓置换外科手术难度和创伤很大、需要在深低温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术后的并发症也较多。目前有些技术中针对双内嵌分支(即至少两个分支血管)的重建还需做搭桥手术或者覆盖其中一个分支血管,创伤相对较大,手术时间长,中远期容易发生桥血管狭窄或闭塞或者导致脑部缺血等症状。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搭接桥血管的患者,其中就有25%的膈神经麻痹并发症,因此三个分支血管腔内手术具有优势。
[0004]目前的技术存在分支血管的分支定位困难的问题,例如主动脉弓上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三大动脉重要分支血管,如何建立主动脉上重要分支血管,是目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分支血管的定位精度的腔内假体及腔内移植物,以解决对分支血管的分支定位困难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腔内假体,包括:
[0007]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围成管状的连接腔;
[0008]内嵌分支,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并收容于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内嵌分支围成管状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连接腔连通,内嵌分支具有沿内嵌分支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
[0009]过渡覆膜,所述过渡覆膜密封连接于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
[0010]开窗结构,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开窗结构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以和所述连接腔连通;
[0011]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的所在面与所述连接支架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以使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连接腔内。
[00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腔内移植物,包括主体支架及如上所述的腔内假体,所述主体支架围成主体腔,所述腔内假体插接于所述主体腔内。
[0013]本技术提供的腔内假体及腔内移植物,由于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连接腔内,为用于重建目标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空间,有利于防止腔内假体挤压分支支架,导致分支支架狭窄甚至闭塞,影响分支血管的血供;同时,为重建目标分支血管的分支支架提供的充足的空间还有利于为分支支架提供较大的枢转角度,即分支支架可以在开窗结构的周向上以及轴向上扭转一定的角度,更好的适应不同解剖形态的血管;还有利于提高过渡覆膜位置处的支撑力,减少过渡覆膜发生褶皱的问题,使得血流在连接覆膜内的流通更顺畅,减少血栓的发生,也有利于分支支架更紧密地插接于内嵌分支内。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管腔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管腔支架除去血管植入物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3a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b为密封覆膜的所在面PL与主体支架的中轴线AX所形成的夹角B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植入物的侧视图;
[0020]图5为图4所示的血管植入物沿线A

A的剖视图;
[0021]图6为血管植入物的展开示意图;
[0022]图7a为图6的血管植入物的区域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b为第二骨架的第一部分与开窗结构沿连接覆膜的中轴线方向在图6所示的投影面P

P上的投影示意图;
[0024]图8a为图4所示的血管植入物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8b为图8a所示的血管植入物的区域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9a为血管植入物的内嵌分支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9b为图9a所示的内嵌分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10为血管植入物用于重建主动脉弓的左锁骨下动脉的场景示意图;
[0029]图11为血管植入物用于重建腹主动脉的肾动脉的场景示意图;
[0030]图12为管腔支架应用于重建主动脉弓的三个分支血管的场景示意图;
[0031]图13为管腔支架应用于重建主动脉弓的两个分支血管的场景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植入物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0033]图15为图8a所示的血管植入物中内嵌分支的近端口为斜口的可能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0034]图16为图15中的内嵌分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7为内嵌分支的近端口所在面、内嵌分支的远端口所在面与内嵌分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的一可能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0036]图18为内嵌分支的近端口所在面、内嵌分支的远端口所在面与内嵌分支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的另一可能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1000、腔内移植物;100、腔内假体;50、开窗结构;52、第一开窗部;54、第二开窗部;56、环状件;70、内嵌分支;72、分支覆膜;726、裂口;720、连通腔;722、第一端口;724、第二端口;74、过渡覆膜;76、支撑环;77、定位环;78、缝合线迹;20、连接覆膜;22、连接腔;30、支撑骨架;31、支撑杆;31a、波峰;312a、高波;314a、低波;31b、波谷;32、近侧支撑骨架;34、远侧支撑骨架;36、第一骨架;38、第二骨架;382、第一部分;384、第二部分;40、第一支撑部;42、第二支撑部;420、锚定钩;44、第三支撑骨架;200、主体支架;201、主体覆膜;203、主体支撑结构;205、主腔通道;210、主体腔;300、根部开口;400、分隔支架;410、分隔腔;401、分隔覆膜;4012、近端开口;4014、远端开口;403、分隔支撑结构;404、分隔定位结构;405、显影标记;500、密封覆膜;501、主腔口;503、子腔口;700、防漏框;800、定位杆;2000、分支支架;3000、主动脉弓;3001、左锁骨下动脉;3002、左颈总动脉;3003、头臂干动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内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围成管状的连接腔;内嵌分支,固定于所述连接支架上并收容于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内嵌分支围成管状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与所述连接腔连通,内嵌分支具有沿内嵌分支的轴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过渡覆膜,所述过渡覆膜密封连接于所述内嵌分支的所述第一端口;开窗结构,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开窗结构依次通过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以和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的所在面与所述连接支架的中轴线之间形成夹角,以使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位于所述连接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为斜口,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靠近连接支架的中轴线的一侧向连接支架的近端方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上的第一端口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开窗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包括分支覆膜以及至少一个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分支覆膜上;靠近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的支撑环的靠近连接支架的中轴线的一侧向连接支架的近端方向延伸。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一端口设有定位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分支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雅莎尹玉杨王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