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348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其包括吸波层、蓄热层、上基底层及下基底层,所述吸波层通过涂覆于下基底层上表面再经热压形成固定,蓄热层通过涂覆于上基底层上表面形成固定,蓄热层上表面与吸波层上表面经高温高压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蓄热吸波复合材料,通过将具有吸波功能的吸波层与具体吸热与导热功能的蓄热层进行复合,复合后的兼具了吸波与蓄热功能,蓄热层可快速吸收吸波层将波转换后的热量以及电路板的电转热量,并向空气中进行散热,保障了材料的吸波稳定。保障了材料的吸波稳定。保障了材料的吸波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


[0001]本技术涉及电磁屏蔽吸波膜
,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

技术介绍

[0002]吸波材料,指能吸收或者大幅减弱其表面接收到的电磁波能量,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干扰的一类材料。可分为石墨烯、碳纤维、碳纳米管的碳系;铁氧体、磁性铁纳米材料的铁系;碳化硅的陶瓷系以及导电聚合物、等离子材料的其他类型吸波材料。
[0003]目前应用于电路板上的吸波材料,由于材料吸波后转换为热量,结合电路板自身的电转热损耗,整个材料的受热较高,吸波材料整体物理性质易发生改变,变干变脆,吸波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具备使用方便,兼顾了吸波以及导热,保障了吸波稳定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其包括吸波层、蓄热层、上基底层及下基底层,所述吸波层通过涂覆于下基底层上表面再经热压形成固定,蓄热层通过涂覆于上基底层上表面形成固定,蓄热层上表面与吸波层上表面经高温高压复合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底层与下基底层均为PET离型膜。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吸波层厚度为30~300μm。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吸波层磁导率为50~250。
[0012]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层厚度为50~700μm。/>[0013]进一步的,所述蓄热层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设置的热管理通路。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底层厚度为25~75μm。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底层厚度为25~75μm。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吸波层与蓄热层总厚度为30~1000μm,总磁导率为50~180,总热传导率为0.3~3W/m.k,总比热为300~900J/Kg.K,总热容量为150~1500J/g。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具备使用方便,兼顾了吸波以及导热,保障了吸波稳定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此方案主要用于芯片及线路,吸波材再吸收杂波时会将杂波转换为热能,芯片等线路信号传输也会有大量的热。
[0020](2)本技术所述蓄热吸波复合材料,通过将具有吸波功能的吸波层与具体吸热与导热功能的蓄热层进行复合,复合后的兼具了吸波与蓄热功能,蓄热层可快速吸收吸
波层将波转换后的热量以及电路板的电转热量,并向空气中进行散热,保障了材料的吸波稳定。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0024]吸波层1、上基底层2、下基底层3、蓄热层4、热管理通路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7]如图1所示,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其包括吸波层1、蓄热层4、上基底层2及下基底层3,所述吸波层1通过涂覆于下基底层3上表面再经热压形成固定,蓄热层4通过涂覆于上基底层2上表面形成固定,蓄热层4上表面与吸波层1上表面经高温高压复合连接。
[00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基底层与下基底层均为PET离型膜。
[00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吸波层1厚度为30~300μm。
[00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吸波层1磁导率为50~250。
[003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蓄热层4厚度为50~700μm。
[00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蓄热层4上设有若干上下贯通设置的热管理通路5。
[003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基底层厚度为25~75μm。
[003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下基底层厚度为25~75μm。
[003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吸波层与蓄热层总厚度为30~1000μm,总磁导率为50~180,总热传导率为0.3~3W/m.k,总比热为300~900J/Kg.K,总热容量为150~1500J/g。
[0036]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其制备步骤如下:
[0037]1)吸波层制备:按重量份,将100重量份聚酯系树脂中加入10重量份磁性合金粉末,加入到10重量份溶剂中,搅拌2

4h,使填料与树脂充分溶解;5重量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溶于10重量份溶剂中,搅拌0.5h,使树脂充分溶解;而后将上述溶液混合,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磁性吸波胶水;
[0038]其中,溶剂为乙酸乙酯、丁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一种或几种;
[0039]磁性粉末是铁硅铝、镍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与微波铁氧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0040]2)蓄热层制备:按重量份,将30重量份导热粉末和15重量份散热粉末加入到30重量份溶剂一中,浸泡0.5h,使导热粉末充分润湿,然后加入到30重量份醋酸丁酯、40重量份丙烯酸丁酯、2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5重量份丙烯酸、2重量份苯乙烯以及5重量份丙烯酸羟丁酯的混合物中,搅拌60—120mi n,充分混合均匀,将混合均匀的物料通过200目过滤网过滤得到丙烯酸导热/散热压敏胶水;
[0041]将1重量份蓄热颗粒加入过滤的丙烯酸导热/散热压敏胶水内,继续搅拌混合均匀;将0.2重量份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溶于2重量份溶剂一中,而后加入胶水中得到蓄热丙烯酸压敏胶胶水。
[0042]其中,溶剂一为乙酸乙酯或丁酮的一种或几种。
[0043]导热粉末为氧化铝、氮化铝和氮化硼的一种或几种。
[0044]散热粉末是石墨或石墨烯的一种或几种。
[0045]蓄热颗粒是包覆性相变颗粒,相变颗粒为浸石蜡压缩膨胀石墨、石蜡和盐水合物基相变材料的一种或几种。
[0046]3)将步骤1)制备的吸波层1通过涂覆于下基底层3上表面,再经180℃,100kg条件下热压形成连接,厚度为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吸波层、蓄热层、上基底层及下基底层,所述吸波层通过涂覆于下基底层上表面再经热压形成固定,蓄热层通过涂覆于上基底层上表面形成固定,蓄热层上表面与吸波层上表面经高温高压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底层与下基底层均为PET离型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吸波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层厚度为30~3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蓄热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萍朱娜杨洋张世友喻四海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