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313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所述复合滤网结构包括滤网部、第一插接框体以及第二插接框体,滤网部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第一滤网贴向电源壳体的散热气孔板内壁,第二滤网贴向第一滤网;第一插接框体和第二插接框体分别通过电源壳体上开设的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槽连带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装入电源壳体内部;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朝向散热气孔板的一面分别设置有清洁刷头。基于上述复合滤网结构,可以实现滤网的简单取出清洗而无需拆卸电源壳体,同时通过每次单独取出其中一个滤网清洗,在清洗过程电源壳体内仍保有过滤防尘结构,电源能继续正常工作。而清洁刷头能简单扫除清洁容易堆积灰尘的散热气孔板和第一滤网的表面。一滤网的表面。一滤网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脑电源
,尤其是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源是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能的装置,为了配套产品的使用,许多电源会形成模块化并装设到起到保护和防尘作用的电源壳体内,也便于电源装配到特定的位置。为了起到足够的防尘作用,减少四周空气中灰尘进入到电源壳体内进而影响到电源正常工作,许多电源壳体内会在散热扇与散热气孔板之间设置防尘滤网,以针对散热扇处空气流动大带动灰尘多的状况,但是随着电源使用时间的增加,灰尘会逐渐附着堆积到防尘滤网表面并且容易堵塞散热气孔,严重影响散热气孔的气流流通,引发电源散热障碍。
[0003]若要对散热气孔和防尘滤网进行清理除尘,需要将电源壳体拆开卸下滤网而难以直接在电源壳体的外部对其进行清理,电源壳体往往通过螺纹等方式进行锁固,拆卸不便,并且灰尘极易在外部清理工具作用下落入电源壳体的内部更深处,反而会对电源造成危害。所以,有必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所述复合滤网结构包括滤网部、第一插接框体以及第二插接框体,所述滤网部包括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贴向电源壳体的散热气孔板内壁,所述第二滤网贴向所述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插接框体内,所述第一插接框体通过电源壳体上开设的第一插接槽连带所述第一滤网装入电源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滤网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插接框体内,所述第二插接框体通过电源壳体上开设的第二插接槽连带所述第二滤网装入电源壳体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朝向所述散热气孔板的一面分别设置有清洁刷头。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槽位于所述电源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插接槽位于所述电源壳体的底部。
[0008]优选地,所述清洁刷头的数目为多个,所述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上的清洁刷头呈等间隔的阵列排布。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滤网上的清洁刷头与所述散热气孔板上的散热气孔数目一一对应。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框体上设置有夹持所述第一滤网的另一端的第一夹板,所述第二插接框体可封闭所述第二插接槽。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框体上设置有夹持所述第二滤网的另一端的第二夹板。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框体上远离所述散热气孔板的一端上设置有集尘挡板,所
述集尘挡板从第二插接框体朝向第一插接框体的方向延伸。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框体和第二插接框体上分别设置有与电源壳体存在间隙的第一抠槽位和第二抠槽位。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包括:
[0015]利用电源壳体上所开设的第一插接槽将装设有第一滤网的第一插接框体可拆卸地插接到电源壳体的内部,并利用电源壳体上所开设的第二插接槽将装设有第二滤网的第二插接框体可拆卸地插接到电源壳体的内部,构成双滤网的复合结构,可实现滤网的简单取出拆卸清洗,而无需拆卸电源壳体;
[0016]单独取出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中的任意一个,待清洗完成其中一个滤网后重新插接到电源壳体的内部,再取出另一个滤网进行清洗,使得在清洗过程电源壳体内仍保有至少一个滤网,电源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而不会使得电源壳体内失去防尘结构,保障效率;
[0017]由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朝向散热气孔板的一面分别设置有清洁刷头,当移动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时,第一滤网上的清洁刷头可以将散热气孔板上附着的灰尘刷落,而第二滤网上的清洁刷头可以将第一滤网上附着的灰尘刷落,并由位于底部的第二插接框体起到集尘作用,起到在不拆卸清洗前提下,简单清洁位于靠近外界一侧而相对容易堆积灰尘的散热气孔板和第一滤网的表面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复合滤网结构及电源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0019]图2为所述复合滤网结构插接于电源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对应图2中的虚线框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4为对应图2中的虚线框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5为所述复合滤网结构从电源壳体内取出时的示意图。
[0023]上述附图中的各个附图标记为:
[0024]第一滤网1、第二滤网2、电源壳体3、散热气孔板31、散热气孔310、第一插接框体41、第一插接槽410、第一抠槽位411、第二插接框体42、第二插接槽420、第一夹板421、第二夹板422、集尘挡板423、第二抠槽位424、清洁刷头5。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26]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壳体3的复合滤网结构,所述复合滤网结构包括复合滤网部、第一插接框体41以及第二插接框体42。
[0028]所述复合滤网部包括第一滤网1和第二滤网2,所述第一滤网1贴向电源壳体3的散
热气孔板31内壁,所述第二滤网2贴向所述第一滤网1;所述第一滤网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插接框体41内。结合图2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插接框体41通过电源壳体3上开设的第一插接槽410连带所述第一滤网1装入电源壳体3内部;所述第二滤网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插接框体42内,所述第二插接框体42通过电源壳体3上开设的第二插接槽420连带所述第二滤网2装入电源壳体3内部。
[0029]其中,所述第一滤网1和第二滤网2朝向所述散热气孔板31的一面分别设置有清洁刷头5。
[0030]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壳体3的复合滤网结构,利用电源壳体3上所开设的第一插接槽410将装设有第一滤网1的第一插接框体41可拆卸地插接到电源壳体3的内部,同理,利用电源壳体3上所开设的第二插接槽420将装设有第二滤网2的第二插接框体42可拆卸地插接到电源壳体3的内部,由此,当需要对滤网部进行清洁时,可以轻易地将第一滤网1或第二滤网2直接从电源壳体3内部取出以进行后续清洗,无需对电源壳体3自身进行拆卸。而且,在需要清洗时,可以先单独取出第一滤网1和第二滤网2中的任意一个,待清洗完成其中一个滤网后重新插接到电源壳体3的内部,再取出另一个滤网进行清洗,使得在清洗过程电源壳体3内仍保有至少一个滤网,电源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而不会使得电源壳体3内失去防尘结构。另外,由于第一滤网1和第二滤网2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滤网部,包括第一滤网(1)和第二滤网(2),所述第一滤网(1)贴向电源壳体(3)的散热气孔板(31)内壁,所述第二滤网(2)贴向所述第一滤网(1);第一插接框体(41),所述第一滤网(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插接框体(41)内,所述第一插接框体(41)通过电源壳体(3)上开设的第一插接槽(410)连带所述第一滤网(1)装入电源壳体(3)内部;第二插接框体(42),所述第二滤网(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插接框体(42)内,所述第二插接框体(42)通过电源壳体(3)上开设的第二插接槽(420)连带所述第二滤网(2)装入电源壳体(3)内部;其中,所述第一滤网(1)和第二滤网(2)朝向所述散热气孔板(31)的一面分别设置有清洁刷头(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槽(410)位于所述电源壳体(3)的顶部,所述第二插接槽(420)位于所述电源壳体(3)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壳体的复合滤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刷头(5)的数目为多个,所述第一滤网(1)和第二滤网(2)上的清洁刷头(5)呈等间隔的阵列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艳华李智华刘祥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富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