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586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和下壳板,上壳板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和后壳板,后壳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其中,后壳板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直线开槽上装设有露出于后壳板的外侧的键帽,键帽连接有位于后壳板的内侧并紧贴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用户仅需在电脑电源壳体外部拉动键帽,除尘刷条可在键帽的带动下沿直线开槽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时将散热孔处的异物向后壳板外侧推出,排出到电脑电源壳体外部,无需拆卸电脑电源壳体,便可实现对电脑电源壳体上散热孔的清洁,防止灰尘影响内部电脑电源硬件的工作,避免造成电脑电源散热不良。源散热不良。源散热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电脑电源
,尤其是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

技术介绍

[0002]电脑电源是一种安装在主机箱内的封闭式独立部件,它的作用是将交流电变换为不同电压而稳定可靠的直流电,供给主机箱内的系统板、各种适配器和扩展卡、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等系统部件及键盘和鼠标的用电。
[0003]用于装载及保护电脑电源的电脑电源壳体一般需要设置散热风扇并在壳体的外周开设散热孔,以解决内部电源的散热问题。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四周空气中灰尘容易积攒在散热孔处,堵塞散热孔,并且散热风扇带动空气流动,更容易使外界的灰尘等小型异物飘过并堆积在散热孔处,加速散热孔的堵塞。长久以往将造成散热不良,还会污染电脑电源内部硬件,影响电脑电源的工作。
[0004]而若要对散热孔进行清理除尘,往往需要将电脑电源壳体拆开卸下进行清理而难以直接在电脑电源壳体的外部对其进行清理,灰尘极易在外部清理工具作用下落入电脑电源壳体的内部更深处,反而会对电脑电源造成损害。
[0005]因此,有必要提出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所述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和下壳板,其中,所述上壳板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和后壳板,所述后壳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其中,所述后壳板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所述直线开槽上装设有露出于所述后壳板的外侧的键帽,所述键帽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壳板的内侧并紧贴所述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所述除尘刷条可在所述键帽的带动下沿所述直线开槽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时将散热孔处的异物向所述后壳板外侧推出。
[0009]优选地,所述直线开槽平行于散热孔的行向或列向的排列方向。
[0010]优选地,所述除尘刷条朝向后壳板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弹性推块,所述弹性推块分别一一对应逐行的散热孔。
[0011]优选地,所述除尘刷条为硅胶条。
[0012]优选地,所述键帽与除尘刷条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键帽的连接杆和从所述连接杆外周延伸出的卡固裙边,所述连接杆插接于所述直线开槽内,所述卡固裙边抵接于所述后壳板内壁,所述除尘刷条的一端插入所述连接杆内。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除尘刷条的一端为弹性端,所述除尘刷条通过其弹性端可拆卸地插接固定于所述连接孔内。
[0014]优选地,所述下壳板的左右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左翼板和右翼板,所述上壳板和下壳板对接使前壳板、左翼板、后壳板以及右翼板构成合围状态。
[0015]优选地,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边缘分别延伸形成卡装件,所述上壳板的对应所述卡装件设置有卡装槽。
[0016]优选地,所述下壳板对应所述上壳板的散热孔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所述集尘盒的长度大于各行散热孔的横向跨度。
[0017]优选地,所述集尘盒的边缘设置有卡扣槽,所述集尘盒通过卡扣槽可拆卸地夹固在所述下壳板上。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包括:
[0019]本技术提供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利用其后壳板上开设直线开槽并装设除尘刷条,仅需通过在电脑电源壳体的外部拉动连接除尘刷条的键帽,便可带动紧贴所述后壳板内壁的除尘刷条刷过散热孔,使得散热孔处积攒的灰尘等异物被除尘刷条推出孔外并从后壳板外侧落下,异物被排出到便于清理的电脑电源壳体外部,保持电脑电源壳体内部的洁净,防止影响内部电脑电源硬件的工作,避免造成电脑电源散热不良;
[0020]在下壳板对应所述上壳板的散热孔所在区域下方设置有集尘盒,可以统一收集从散热孔处落下的灰尘,便于清理外部的灰尘而不会使灰尘直接掉落在地面上引发后续清理问题;
[0021]除尘刷条通过弹性端插入固定到键帽的连接杆,可以便于用户拆卸更换,以便于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对除尘刷条自身进行必要的清洁。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所述电脑电源壳体的后壳板上连接的键帽与除尘刷条的截面图;
[0024]图3为对应图1中的圆形虚线框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对应图2中的圆形虚线框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0026]上述附图中的各个附图标记为:
[0027]上壳板1、前壳板11、后壳板12、散热孔120、直线开槽121、卡装槽13、下壳板2、集尘盒21、卡扣槽211、左翼板22、右翼板23、卡装件24、键帽31、除尘刷条32、弹性推块321、连接杆331、卡固裙边3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29]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关系不大
的其他细节。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所述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1和下壳板2。所述上壳板1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11和后壳板12,所述后壳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120。
[0031]其中,所述后壳板12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121,所述直线开槽121上装设有露出于所述后壳板12的外侧的键帽31,结合图2所示,所述键帽31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壳板12的内侧并紧贴所述后壳板12内壁的除尘刷条32,所述除尘刷条32可在所述键帽31的带动下沿所述直线开槽121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120时将散热孔120处的异物向所述后壳板12外侧推出。
[0032]本技术所提供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对其设置散热孔120的后壳板12进行了便于除尘的改进,通过在后壳板12上开设直线开槽121并在其中装设以上键帽31和所连接的除尘刷条32,用户无需拆卸上壳板1和下壳板2这些壳体结构,通过拉动键帽31带动除尘刷条32沿着所述直线开槽121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可以使紧贴所述后壳板12内壁的除尘刷条32刷过后壳板12内壁,也即是刷过各个散热孔120,从而使散热孔120处积攒的灰尘等异物被除尘刷条32推出孔外并从后壳板12外侧落下,使得异物排出到便于清理的电脑电源壳体外部,保持电脑电源壳体内部的洁净,防止影响内部电脑电源硬件的工作,避免造成电脑电源散热不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构成电脑电源的容纳空间的上壳板(1)和下壳板(2),所述上壳板(1)的前后相对两侧延伸形成有前壳板(11)和后壳板(12),所述后壳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阵列排布的散热孔(120),其中,所述后壳板(12)上还开设有直线开槽(121),所述直线开槽(121)上装设有露出于所述后壳板(12)的外侧的键帽(31),所述键帽(31)连接有位于所述后壳板(12)的内侧并紧贴所述后壳板(12)内壁的除尘刷条(32),所述除尘刷条(32)可在所述键帽(31)的带动下沿所述直线开槽(121)的开口行程方向移动,用于在经过散热孔(120)时将散热孔(120)处的异物向所述后壳板(12)外侧推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开槽(121)平行于散热孔(120)的行向或列向的排列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刷条(32)朝向后壳板(1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弹性推块(321),所述弹性推块(321)分别一一对应逐行的散热孔(1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刷条(32)为硅胶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除尘的电脑电源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31)与除尘刷条(32)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键帽(31)的连接杆(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艳华李智华刘祥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富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