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壳上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80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壳上料结构,包括振动盘,振动盘的出口位置连通设置排料组件,排料组件下端安装底板,底板上端设置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活动部安装壳体,壳体下端对称滑动连接两个夹板,壳体内部滑动连接移动块,移动块上端设置第一磁块,第一磁块上侧设置电磁铁,移动块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等腰梯形槽,壳体内部底端对称滑动连接两个T型板的横向部,两个T型板的竖向部下端均穿过壳体并分别与两个夹板连接,两个T型板的上端朝外棱角位置均开设斜面,且两个斜面分别贴合在等腰梯形槽的两个腰部倾斜面上,该设计达到对外壳进行弹性夹持的目的,有效减少因夹持对外壳外部造成损坏概率或防发生无法对外壳进行有效夹持现象,实用性高。实用性高。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壳上料结构


[0001]本技术是一种外壳上料结构,属于快插接头生产


技术介绍

[0002]快插接头是最方便的即插即用的连接方式,尤其在一些管路连接非常不方便,困难的空间场合下,更能体现快插接头的优越性,而快插接头一般会采用自动化装配来进行生产,并且生产时,一般先利用上料结构将外壳放置到位于自动化设备上的工装上,现有技术中外壳上料结构一般由机架、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移动板、固定部安装在机架上且活动部与移动板连接的伸缩设备、固定部设置在移动板上的升降设备、活动部与升降设备的活动部连接的推动架以及与推动架的活动部连接的两个夹爪构成,在使用时,先启动升降设备,进而驱动推动架上的活动部移动,从而使两个夹爪收缩,进而利用两个夹爪对外壳进行夹持,然后启动伸缩设备,从而驱动移动板移动,进而使夹持的外壳向工装上进行放置,实现上料作业,但是不同外壳的待夹持部尺寸在生产中具有属于设计内的误差数据,而通过伸缩设备驱动两个夹爪向内收缩距离一般是固定的,导致在对外壳进行夹持操作中,而外壳的待夹持部尺寸大于设计数据时,易发生两个夹爪对外壳造成夹损现象,当外壳的待夹持部尺寸小于设计数据时,易发生两个夹爪对外壳无法进行有效夹持,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壳上料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达到对外壳进行弹性夹持的目的,有效减少因夹持对外壳外部造成损坏概率或防发生无法对外壳进行有效夹持现象,实用性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外壳上料结构,包括振动盘,所述振动盘的出口位置连通设置排料组件,所述排料组件下端安装底板且底板固定在工作机架上,所述底板上端设置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位于排料组件后侧,所述驱动组件的活动部安装壳体且壳体位于排料组件左侧,所述壳体下端对称滑动连接两个夹板,所述壳体内部滑动连接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端设置第一磁块,所述第一磁块上侧设置与第一磁块相互排斥布置的电磁铁且电磁铁安装在壳体内部顶端,所述移动块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下宽上窄布置的等腰梯形槽,所述壳体内部底端对称滑动连接两个T型板的横向部且两个T型板上端均延伸入等腰梯形槽内,两个所述T型板的竖向部下端均穿过壳体并分别与两个夹板连接,两个所述T型板的上端朝外棱角位置均开设斜面,且两个斜面分别贴合在等腰梯形槽的两个腰部倾斜面上,两个所述T型板的横向部朝内端均安装第一磁块且两个第二磁块相互排斥布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两个第二通槽,两个所述T型板的竖向部下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通槽且第二通槽与T型板的竖向部滑动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端的竖板,所述竖板前端上侧边缘位置设置呈横向布置的U型固定板的横向部,所述U型固定板的横向部前端滑动连接呈竖向布
置的U型活动板的竖向部,所述U型固定板右端安装伸缩设备的固定部,且伸缩设备的活动部与U型活动板连接,所述U型活动板的竖向部前端滑动连接L型移动板的竖向部,且L型移动板的纵向部下端设置壳体,所述U型活动板上端设置升降设备的固定部,且升降设备的活动部与L型移动板的竖向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排料组件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端的托架,所述托架上端设置横向布置的输料板,所述输料板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用于输送呈L形结构的外壳的T型输送槽,且T型输送槽位于托架前侧,所述T型输送槽右端与振动盘的出口连通布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输料板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多个第一通槽,多个所述第一通槽等距连通在T型输送槽的横向部上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端设置竖向布置的支架,所述支架上端安装固定块且固定块贴合在输料板左端,所述固定块左端面向右凹陷形成L型槽且L型槽贯穿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壳体右侧,所述L型槽的竖向部延伸至固定块上端且L型槽的竖向部与T型输送槽连通布置,所述固定块上端面与T型输送槽的横向部内底端面重合在一起。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1]利用电磁铁与第一磁块之间的排斥力,使第一磁块、移动块以及腰梯形槽下移,进而使腰梯形槽的腰部倾斜面与T型板的斜面进行相对运动,从而使两个T型板以及两个夹板向内移动,从而使两个夹板分别与外壳的矩形部的两个相对端进行有效贴合,达到对外壳进行弹性夹持的目的,有效减少因夹持对外壳外部造成损坏概率或防发生无法对外壳进行有效夹持现象,实用性高。
[0012]利用振动盘,将外壳逐一向外移动,可将外壳的竖向部上侧的矩形部推入T型输送槽的横向部内,并外壳相互挤压下,使外壳沿着T型输送槽向左移动,进而使外壳的下部进入L型槽内,此时外壳的竖向部上侧的矩形部移入固定块上端,实现对外壳进行定位排料,方便后续夹持作业。
[0013]将壳体以及外框贴合在L型移动板的纵向部下端上,并将螺栓的杆部贯穿外框、L型移动板的纵向部以及凹槽并与螺母螺纹连接,使壳体与L型移动板之间可拆卸安装,另外当螺栓与螺母之间无法正常拆卸时,可对位于凹槽内螺栓的杆部进行切断处理,达到壳体与L型移动板之间的便捷拆卸的目的。
[0014]断开电磁铁的电路,进而使电磁铁与第一磁块之间的排斥力消失,可在两个第二磁块之间的排斥力作用下,使两个T型板向外移动,进而使两个夹板向外移动,从而将对夹持的外壳进行松开,实现上料作业。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外壳上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外壳上料结构中壳体、夹板以及电磁铁的装配图;
[0018]图3为图2的剖视图;
[0019]图4为图3中A

A向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一种外壳上料结构中排料组件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一种外壳上料结构中输料板的立体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一种外壳上料结构中固定块的立体图;
[0023]图8为本技术一种外壳上料结构中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0024]图中:1

振动盘、2

排料组件、3

驱动组件、4

壳体、5

夹板、6

底板、7

电磁铁、8

第一磁块、9

移动块、21

输料板、22

托架、23

支架、24

固定块、25

L型槽、31

竖板、32

U型活动板、33

L型移动板、34

第一气缸、35

U型固定板、3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盘(1),所述振动盘(1)的出口位置连通设置排料组件(2),所述排料组件(2)下端安装底板(6)且底板(6)固定在工作机架上,所述底板(6)上端设置驱动组件(3)且驱动组件(3)位于排料组件(2)后侧,所述驱动组件(3)的活动部安装壳体(4)且壳体(4)位于排料组件(2)左侧,所述壳体(4)下端对称滑动连接两个夹板(5),所述壳体(4)内部滑动连接移动块(9),所述移动块(9)上端设置第一磁块(8),所述第一磁块(8)上侧设置与第一磁块(8)相互排斥布置的电磁铁(7)且电磁铁(7)安装在壳体(4)内部顶端,所述移动块(9)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下宽上窄布置的等腰梯形槽(91),所述壳体(4)内部底端对称滑动连接两个T型板(51)的横向部且两个T型板(51)上端均延伸入等腰梯形槽(91)内,两个所述T型板(51)的竖向部下端均穿过壳体(4)并分别与两个夹板(5)连接,两个所述T型板(51)的上端朝外棱角位置均开设斜面,且两个斜面分别贴合在等腰梯形槽(91)的两个腰部倾斜面上,两个所述T型板(51)的横向部朝内端均安装第一磁块(8)且两个第二磁块(52)相互排斥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壳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下端面向上凹陷形成两个第二通槽,两个所述T型板(51)的竖向部下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二通槽且第二通槽与T型板(51)的竖向部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壳上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安装在底板(6)上端的竖板(31),所述竖板(31)前端上侧边缘位置设置呈横向布置的U型固定板(35)的横向部,所述U型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连汽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