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693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和夹持结构;首先把电缆的一端的最外层的保护层去掉,进一步向屏蔽层喷涂一些硅脂介质,单手握住带动杆与主体框架结构,通过带动杆的一端与调节弧板的活动连接,使得调节弧板向固定弧板方向移动,两个海绵片与电缆的屏蔽层接触,进一步手动带动本新型结构沿电缆长度方向滑动,这样两个海绵片能够对电缆进行涂抹,这样避免了徒手的方式把硅脂介质均匀涂抹到屏蔽层,即不安全且环保的问题。即不安全且环保的问题。即不安全且环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涂抹
,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硅脂介质呈半液体状,硅脂介质是聚有机硅氧烷的二次加工产品,具有很高的生理安全性、优良的耐热性、抗氧化性、脱模性和电气绝缘性能优异,通常可在零下50℃到230℃范围内使用,对高压电器接头、电瓶接头、穿刺线夹的齿型口处的绝缘、密封、防潮、防腐,各种金属或塑料、金属或橡胶结合面装配时的润滑剂。
[0003]电缆由内向外的基本为线芯、绝缘层、屏蔽层和保护层组成,在电缆铺设过程少不了对接电缆,对接电缆基本流程为,首先把施工员电缆的对接端的保护层割掉,留下线芯、绝缘层以及屏蔽层,进一步,施工员带上一次性手套通过徒手的方式把硅脂介质均匀涂抹到屏蔽层上,电缆中间接头保护壳套设到电缆上,进一步电缆对接尾端进行对接,完成对接后电缆中间接头套设在电缆对接处。
[0004]然而,上述方案中通过徒手的方式把硅脂介质均匀涂抹到屏蔽层,每次涂抹一次就使用一个一次性手套,且保护层割掉时很容易产生倒刺,徒手的方式把硅脂介质均匀涂抹到屏蔽层,即不安全且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以解决上述方案中存在的徒手的方式把硅脂介质均匀涂抹到屏蔽层,即不安全且环保的问题。
[0006]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包括主体框架和夹持结构;
[0007]主体框架的上端开设放置槽,主体框架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通槽;
>[0008]夹持结构,包括固定弧板、调节弧板和带动杆,固定弧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通槽的一端内,调节弧板的一端铰接设置在通槽的另一端内,固定弧板、调节弧板对称设置且两者对称面为弧面结构,带动杆的一端与调节弧板的活动连接,带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放置槽内;
[0009]两个弧面结构上均设置有海绵片。
[0010]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带动杆包括管体、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为左螺旋结构,第二螺纹杆为右螺旋结构,管体的一端内壁圆周开设左螺旋孔,管体的另一端内壁圆周开设右螺旋孔,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放置槽铰接,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左螺旋孔螺接,第二螺纹杆的一端与远离主体框架的调节弧板的一端铰接,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与右螺旋孔螺接。
[0011]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管体的外壁套设柔性套。
[0012]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填料结构,填料结构包括固定管、弹性圆柱和推动杆,固定弧板沿主体框架的长度方向开设固定孔,固定管固定设置在固定孔,弹性圆柱滑动设
置在固定管内,弹性圆柱与推动杆同轴对接设置。
[0013]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圆柱由橡胶制成。
[0014]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还包括螺栓,固定弧板的一侧开设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与固定孔连通,螺栓与固定螺纹孔螺接,螺栓与固定管抵接。
[0015]上述方案有益的效果为:首先把电缆的一端的最外层的保护层去掉,进一步向屏蔽层喷涂一些硅脂介质,单手握住带动杆与主体框架结构,通过带动杆的一端与调节弧板的活动连接,使得调节弧板向固定弧板方向移动,两个海绵片与电缆的屏蔽层接触,进一步手动带动本新型结构沿电缆长度方向滑动,这样两个海绵片能够对电缆进行涂抹,这样避免了徒手的方式把硅脂介质均匀涂抹到屏蔽层,即不安全且环保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的填料剖视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说明附图标记
[0021]10、主体框架;11、放置槽;12、通槽;20、夹持结构;21、固定弧板;22、调节弧板;220、固定孔;23、带动杆;210、弧面结构;24、海绵片;230、管体;231、第一螺纹杆;232、第二螺纹杆;233、左螺旋孔;234、右螺旋孔;25、柔性套;221、固定螺纹孔;30、填料结构;31、固定管;32、弹性圆柱;33、推动杆;40、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第一实施例:
[0024]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0和夹持结构20;
[0025]主体框架10的上端开设放置槽11,主体框架10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通槽12;
[0026]夹持结构20包括固定弧板21、调节弧板22和带动杆23,固定弧板2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通槽12的一端内,调节弧板22的一端铰接设置在通槽12的另一端内,固定弧板21、调节弧板22对称设置且两者对称面为弧面结构210,带动杆23的一端与调节弧板22的活动连接,带动杆2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放置槽11内;
[0027]两个弧面结构210上均设置有海绵片24。
[0028]首先把电缆的一端的最外层的保护层去掉,进一步向屏蔽层喷涂一些硅脂介质,单手握住带动杆23与主体框架10结构,通过带动杆23的一端与调节弧板22的活动连接,使得调节弧板22向固定弧板21方向移动,两个海绵片24与电缆的屏蔽层接触,进一步手动带
动本新型结构沿电缆长度方向滑动,这样两个海绵片24能够对电缆进行涂抹,这样避免了徒手的方式把硅脂介质均匀涂抹到屏蔽层,即不安全且环保的问题。
[0029]第二实施例:
[0030]带动杆23包括管体230、第一螺纹杆231和第二螺纹杆232,第一螺纹杆231为左螺旋结构,第二螺纹杆232为右螺旋结构,管体230的一端内壁圆周开设左螺旋孔233,管体230的另一端内壁圆周开设右螺旋孔234,第一螺纹杆231的一端与放置槽11铰接,第一螺纹杆231的另一端与左螺旋孔233螺接,第二螺纹杆232的一端与远离主体框架10的调节弧板22的一端铰接,第二螺纹杆232的另一端与右螺旋孔234螺接。手动旋转管体230,使得带动杆23整体长度伸长或是缩短,进而,实现不同直径的电缆进行涂抹,另外,通过上述的设置,在实操情况下,手无需握住带动杆23结构,单手直接握住主体框架10即可,增加实用性。
[0031]管体230的外壁套设柔性套25。
[0032]还包括填料结构30,填料结构30包括固定管31、弹性圆柱32和推动杆33,固定弧板21沿主体框架10的长度方向开设固定孔220,固定管31固定设置在固定孔220,弹性圆柱32滑动设置在固定管3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开设放置槽,所述主体框架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通槽;夹持结构,包括固定弧板、调节弧板和带动杆,所述固定弧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通槽的一端内,所述调节弧板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所述通槽的另一端内,所述固定弧板、所述调节弧板对称设置且两者对称面为弧面结构,所述带动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弧板的活动连接,所述带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放置槽内;两个所述弧面结构上均设置有海绵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外层介质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动杆包括管体、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为左螺旋结构,所述第二螺纹杆为右螺旋结构,所述管体的一端内壁圆周开设左螺旋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内壁圆周开设右螺旋孔,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放置槽铰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螺旋孔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兴杨世豪龙艺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宽裕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