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挖泥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2543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挖泥船,包括主船体,主船体上设置有钢桩行走结构,钢桩行走结构固定在主船体两侧,主船体上设置有钢桩定位结构,钢桩定位结构固定在主船体尾部,主船体通过转动轴与工作船体转动连接,主船体与工作船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该挖泥船通过将两个钢桩行走结构插入到泥面上,然后收缩两个钢桩行走结构的推移油缸,向前移动船体,当两个钢桩行走结构的推移油缸行程变为0时,将钢桩定位结构插入泥面进行固定船体,然后同步将两侧的钢桩行走结构的推移油缸推到最大行程处,在插入泥层,然后将钢桩定位结构拔出泥面,再进行收缩两个钢桩行走结构的推移油缸,向前移动船体,循环工作,带动船体进行自动移动。带动船体进行自动移动。带动船体进行自动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挖泥船


[0001]本技术涉及疏浚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挖泥船。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水土流失对河流湖泊造成淤积,为了疏通河道、发展航运和治理水患等,需要大量挖泥船,近几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国内许多内陆城市的内湖及沟渠清淤工程的实施逐渐被提上实施日程,内湖和沟渠清淤疏浚作为一门新兴的生态修复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
[0003]目前,现有的小型挖泥船一般是通过附属拖轮带动挖泥船进行工作,但是在一些河道较为狭窄的内湖及沟渠工作时,附属拖轮会和小型挖泥船无法同时通过,使得小型挖泥船不方便对一些狭窄的内湖及沟渠进行清淤疏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挖泥船,包括主船体,所述主船体上设置有钢桩行走结构,所述钢桩行走结构固定在主船体两侧,所述主船体上设置有钢桩定位结构,所述钢桩定位结构固定在主船体尾部,所述主船体通过转动轴与工作船体转动连接,所述主船体与工作船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
[0005]优选的,所述钢桩行走结构包括行走钢桩,所述行走钢桩通过连接块与第一倾倒气缸连接,所述连接块和第一倾倒气缸固定在台车滑块上,所述滑块在台车滑轨上滑动,所述滑块一端通过推移油缸与主船体连接,所述行走钢桩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油缸,所述第一升降油缸设置有两个。
[0006]优选的,所述钢桩定位结构包括定位钢桩,所述定位钢桩通过倒桩支架与第二倾倒油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倾倒油缸固定在主船体上,所述定位钢桩与倒桩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油缸,所述第二升降油缸设置有两个。
[0007]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一端固定在主船体上,所述伸缩气缸另一端插入限位板中,所述限位板固定在所述工作船体上。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油缸下方与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上方与第一安装块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与行走钢桩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油缸设置有两个。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油缸下方与倒桩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油缸上方与第二安装块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块与定位钢桩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油缸设置有两个。
[0010]优选的,所述钢桩行走结构和限位结构各设置有两个。
[0011]优选的,所述工作船体上设置有吊架和泥管。
[0012]优选的,所述主船体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钢桩行走结构相适配。
[0013]优选的,所述通槽设置有两个。
[0014]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通过将两个钢桩行走结构插入到泥面上,然后收缩两个钢桩行走结构
的推移油缸,向前移动船体,当两个钢桩行走结构的推移油缸行程变为0时,将钢桩定位结构插入泥面进行固定船体,然后同步将两侧的钢桩行走结构的推移油缸推到最大行程处,在插入泥层,然后将钢桩定位结构拔出泥面,再进行收缩两个钢桩行走结构的推移油缸,向前移动船体,循环工作,带动船体进行自动移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挖泥船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挖泥船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1挖泥船中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挖泥船中钢桩行走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1挖泥船中钢桩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主船体;2、钢桩行走结构;3、钢桩定位结构;4、转动轴;5、工作船体;6、限位结构;7、吊架;8、吸管;9、通槽;201、行走钢桩;202、连接块;203、第一倾倒气缸;204、滑块;205、台车滑轨;206、推移油缸;207、第一升降油缸;208、第一安装块;31、定位钢桩;32、倒桩支架;33、第二倾倒油缸;34、第二升降油缸;35、第二安装块;61、伸缩气缸;6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

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挖泥船,如图1所示,包括主船体1,主船体1上设置有钢桩行走结构2,钢桩行走结构2固定在主船体1两侧,主船体1上设置有钢桩定位结构3,钢桩定位结构3固定在主船体1尾部,主船体1通过转动轴4与工作船体5转动连接,主船体1与工作船体5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6;当船体需要移动时,将两个钢桩行走结构2插入到泥面上,然后收缩两个钢桩行走结构2的推移油缸206,向前移动船体,当两个钢桩行走结构2的推移油缸206行程变为0时,将钢桩定位结构3插入泥面进行固定船体,然后同步将两侧的钢桩行走结构2的推移油缸206推到最大行程处,在插入泥层,然后将钢桩定位结构3拔出泥面,再进行收缩两个钢桩行走结构2的推移油缸206,向前移动船体,循环工作,带动船体进行自动移动。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钢桩行走结构2和限位结构6各设置有两个,工作船体5上设置有吊架7和泥管8,第一升降油缸207下方与连接块202连接,第一升降油缸207上方与第一安装块208连接,第一安装块208与行走钢桩201连接,第一升降油缸207设置有两个,第二升降油缸34下方与倒桩支架32连接,第二升降油缸34上方与第二安装块35连接,第二安装块35与定位钢桩31连接,第二升降油缸34设置有两个;通过吊架7和泥管8将淤泥吸附到船体上。
[0027]如图1和图4所示,钢桩行走结构2包括行走钢桩201,行走钢桩201通过连接块202
与第一倾倒气缸203连接,连接块202和第一倾倒气缸203固定在台车滑块204上,滑块204在台车滑轨205上滑动,滑块204一端通过推移油缸206与主船体1连接,行走钢桩201与连接块202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油缸207,钢桩定位结构3包括定位钢桩31,定位钢桩31通过倒桩支架32与第二倾倒油缸33转动连接,第二倾倒油缸33固定在主船体1上,定位钢桩31与倒桩支架32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油缸34;通过第一倾倒气缸203工作带动行走钢桩201进行转动,完成行走钢桩201插入和拔出泥面,再通过推移油缸206带动台车滑块204移动,进而带动前后行走钢桩201移动,通过第一升降油缸207带动行走钢桩201升降,通过第二倾倒油缸33带动定位钢桩31转动,配合第二升降油缸34带动定位钢桩31插入和拔出泥面,通过绞刀头、泥泵、吊架7、泥管8将淤泥从施工区域泵送到指定区域。
[0028]实施例二:
[0029]如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限位结构6包括伸缩气缸61,伸缩气缸61一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挖泥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船体(1),所述主船体(1)上设置有钢桩行走结构(2),所述钢桩行走结构(2)固定在主船体(1)两侧,所述主船体(1)上设置有钢桩定位结构(3),所述钢桩定位结构(3)固定在主船体(1)尾部,所述主船体(1)通过转动轴(4)与工作船体(5)转动连接,所述主船体(1)与工作船体(5)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桩行走结构(2)包括行走钢桩(201),所述行走钢桩(201)通过连接块(202)与第一倾倒气缸(203)连接,所述连接块(202)和第一倾倒气缸(203)固定在台车滑块(204)上,所述滑块(204)在台车滑轨(205)上滑动,所述滑块(204)一端通过推移油缸(206)与主船体(1)连接,所述行走钢桩(201)与连接块(202)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油缸(207),所述第一升降油缸(207)设置有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挖泥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桩定位结构(3)包括定位钢桩(31),所述定位钢桩(31)通过倒桩支架(32)与第二倾倒油缸(3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倾倒油缸(33)固定在主船体(1)上,所述定位钢桩(31)与倒桩支架(32)之间设置有第二升降油缸(34),所述第二升降油缸(34)设置有两个。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建锋廖永涛朱峰文武黄飞田传鹏孙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装备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