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499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成像模块、补光模块、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成像模块用于采集来自拍摄对象的反射光线以进行成像,补光模块设于成像模块的一侧;第一反射件可相对于补光模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第一反射件用于避让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在第二位置,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用于依次反射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以使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入射至拍摄对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补光模块的出光情况选择相应的光路对成像模块的成像进行补光,以减小图像采集装置的补光光束出现近距离向后散射的问题,从而在不同距离的拍摄场景下均能对拍摄对象进行清晰的成像。景下均能对拍摄对象进行清晰的成像。景下均能对拍摄对象进行清晰的成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防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图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视频监控行业的发展,对摄像装置的应用场景和监控画质的清晰度提出较高的要求,通常对摄像装置配置有成对设置的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可使得摄像装置具有夜视和透雾功能。
[0003]在实际应用中,在开启补光模块时,补光模块产生的光束会与空气中的各种颗粒(雾或者灰尘等)产生反射,并且补光模块距离成像模块越近,反射的光强会越强,这个光强分量在最终画面的曝光中会占据较大的能量比例,从而使得成像模块拍摄的图像出现发雾的现象,难以对远处的拍摄对象进行有效观察。
[0004]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将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远离成像模块的光轴,以减小反射至成像模块的光强,从而改善拍摄图像的发雾情况,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增大了摄像装置的体积,并且难以根据补光模块的出光情况对成像模块的成像进行补光调节,导致限制了摄像装置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摄像装置难以根据补光模块的出光情况对成像模块的成像进行补光调节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成像模块、补光模块、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
[0007]所述成像模块用于采集来自拍摄对象的反射光线以进行成像;所述补光模块设于所述成像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补光模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008]在所述第一反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反射件用于避让所述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
[0009]在所述第一反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反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用于依次反射所述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以使所述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入射至所述拍摄对象。
[001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方向与所述第一反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0011]所述第二反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和所述成像模块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所述第二反射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成像模块的一侧倾斜。
[001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二反射件位于所述补光模块背离所述成像模块的一侧;
[0013]沿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一反射件设于所述补光模块的前侧,所述第
二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一反射件的后侧。
[0014]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反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反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015]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导向件和驱动件;所述第一反射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导向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第一反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反射件沿所述导向件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01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导向件沿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方向设于所述补光模块的前侧,所述导向件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方向垂直。
[001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成像模块和所述补光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
[0018]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角度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反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0019]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反射件偏转,以调节所述第二反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相对于所述成像模块的光轴的夹角。
[0020]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反射件连接。
[0021]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成像模块的光轴和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方向平行。
[002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及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0023]所述成像模块、所述补光模块、所述第一反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分别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入射至拍摄对象,或者所述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用于在经过所述第一反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的反射后,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入射至所述拍摄对象;所述拍摄对象的反射光线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入射至所述成像模块。
[002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图像采集装置,通过对成对设置的成像模块和补光模块配置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可根据补光模块的出光情况选择相应的光路对成像模块的成像进行补光,以减小图像采集装置的补光光束出现近距离向后散射的问题,从而在不同距离的拍摄场景下均能对拍摄对象进行清晰的成像。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反射件处于第一位置的结构示意
图;
[0027]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在第一反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成像模块;2、补光模块;3、第一反射件;4、第二反射件;5、第一驱动组件;6、第二驱动组件;7、壳体;8、拍摄对象;51、导向件;52、驱动件;71、容纳腔;72、第一开口;73、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下面结合图1至图2,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成像模块1、补光模块2、第一反射件3和第二反射件4。
[0033]成像模块1用于采集来自拍摄对象8的反射光线以进行成像;补光模块2设于成像模块1的一侧;第一反射件3能够相对于补光模块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0034]在第一反射件3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反射件3用于避让补光模块2发出的光束,以使得补光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像模块,用于采集来自拍摄对象的反射光线以进行成像;补光模块,所述补光模块设于所述成像模块的一侧;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所述第一反射件可相对于所述补光模块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第一反射件远离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端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第一反射件靠近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端的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反射件用于避让所述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在所述第一反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形下,所述第一反射件和所述第二反射件用于依次反射所述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以使所述补光模块发出的光束入射至所述拍摄对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方向与所述第一反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所述第二反射件的反射面的法线和所述成像模块的光轴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所述第二反射件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成像模块的一侧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件位于所述补光模块背离所述成像模块的一侧;沿所述补光模块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一反射件设于所述补光模块的前侧,所述第二反射件设于所述第一反射件的后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反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反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导向件和驱动件;所述第一反射件可移动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良伟马里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