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加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217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润滑油加注装置,包括泵油单元、储油单元、控制单元、供气单元和加油单元;所述泵油单元包括固定板、电磁阀组、气动阀门组和油泵;所述储油单元包括废油箱,所述废油箱上设置有齿轮油桶、天然气机油桶、第一柴机油桶和第二柴机油桶,所述废油箱一侧还设置有废油盒;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气路卷管器;所述供气单元包括空压机;所述加油单元包括加油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润滑油加注装置通过储油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大容量的润滑油加注,而且通过废油泵的设置能够对产生的废油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通过控制面板对不同的电磁阀和气动阀门就能实现不同润滑油的加注,操作方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油加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润滑油加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稳定输送的润滑油加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的润滑剂,其主要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0003]目前,润滑油加注一般通过手动操作注油和自动大型注油机,手动操作注油不能保证充注质量,可调节与准确性较差,而且手动操作效率也较低,自动大型注油机体积较大,价格也相对昂贵,不适合一些中小企业。
[0004]而且现有的润滑油加注设备并不具备废油回收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润滑油的使用在递增,产生的废机油也相应增加,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看,若不对废油进行回收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加注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润滑油加注装置,包括泵油单元、储油单元、控制单元、供气单元和加油单元;
[0008]所述泵油单元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设置有电磁阀组,所述电磁阀组下方的固定板上设置有气动阀门组;所述气动阀门组下方的固定板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和废油泵;所述储油单元包括废油箱,所述废油箱上设置有齿轮油桶、天然气机油桶、第一柴机油桶和第二柴机油桶,所述废油箱一侧还设置有废油盒;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气路卷管器;所述供气单元包括空压机;所述加油单元包括加油枪。
[0009]进一步,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和第九电磁阀;所述气动阀门组包括第一气动阀门、第二气动阀门、第三气动阀门、第四气动阀门、第五气动阀门、第六气动阀门、第七气动阀门、第八气动阀门、第九气动阀门和第十气动阀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机油按钮、启动按钮、废油按钮、开关按钮、电压显示按钮、应急开关按钮和禁止按钮;所述加油枪包括第一加油枪、第二加油枪、第三、第四加油枪和吸油枪。
[0010]进一步,所述电磁阀组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上的按钮能够对应控制电磁阀组中的各个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组的进气口与供气单元连接的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
[0011]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一油泵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一气动阀门、第五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二气动阀门、第六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二油泵进气口连接,所述
第五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七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六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八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七电磁阀的出气口与废油泵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八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三气动阀门、第九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九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四气动阀门、第十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
[0012]所述第五气动阀门包括第五输入口和第五输出口,所述第五输入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通过第一油管与齿轮油桶连接,所述第五输出口与第一油泵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气动阀门包括第一输入口和第一输出口,所述第一输入口与第一油泵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输出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与第一加油枪连接;
[0013]所述第六气动阀门包括第六输入口和第六输出口,所述第六输入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通过第二油管与天然气机油桶连接,所述第六输出口与第一油泵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气动阀门包括第二输入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二输入口与第一油泵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与第二加油枪连接;
[0014]所述第九气动阀门包括第九输入口和第九输出口,所述第九输入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通过软管与吸油枪连接,所述第九输出口与废油泵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三气动阀门包括第三输入口和第三输出口,所述第三输入口与废油泵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三输出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通过废油进油管与废油箱连接;
[0015]所述第十气动阀门包括第十输入口和第十输出口,所述第十输入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通过废油排油管与废油箱连接,所述第十输出口与废油泵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四气动阀门包括第四输入口和第四输出口,所述第四输入口与废油泵出油口连接,所述第四输出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通过软管与外部废油处理装置连接;
[0016]所述第七气动阀门包括第七输入口和第七输出口,所述第七输入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通过第三油管与第一柴机油桶连接,所述第七输出口与第二油泵进油口连接;所述第八气动阀门包括第八输入口和第八输出口,所述第八输入口从固定板的背面穿出,并通过第四油管与第二柴机油桶连接,所述第八输出口与第二油泵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油泵出油口与第三、第四加油枪连接。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输入口和第二输入口均与第一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口通过软管与第一油泵出油口连接。
[0018]进一步,所述第三输入口和第四输入口均与第二连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口通过软管与废油泵出油口连接。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润滑油加注装置通过储油单元的设置能够实现大容量的润滑油加注,而且通过废油泵的设置能够对产生的废油进行回收再利用,同时通过控制面板对不同的电磁阀和气动阀门就能实现不同润滑油的加注,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泵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泵油单元的背面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储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供气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加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示意为:1

固定板;2

第一电磁阀;3

第二电磁阀;4

第三电磁阀;5

第四电磁阀;6

第五电磁阀;7

第六电磁阀;8

第七电磁阀;9

第八电磁阀;10

第九电磁阀;11

第一气动阀;12

第二气动阀门;13

第三气动阀门;14

第四气动阀门;15

第五气动阀门;16

第六气动阀门;17

第七气动阀门;18

第八气动阀门;19

第九气动阀门;20

第十气动阀门;21

第一油泵;22

第二油泵、2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油单元、储油单元、控制单元、供气单元和加油单元;所述泵油单元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正面设置有电磁阀组,所述电磁阀组下方的固定板上设置有气动阀门组;所述气动阀门组下方的固定板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和废油泵;所述储油单元包括废油箱,所述废油箱上设置有齿轮油桶、天然气机油桶、第一柴机油桶和第二柴机油桶,所述废油箱一侧还设置有废油盒;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气路卷管器;所述供气单元包括空压机;所述加油单元包括加油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组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和第九电磁阀;所述气动阀门组包括第一气动阀门、第二气动阀门、第三气动阀门、第四气动阀门、第五气动阀门、第六气动阀门、第七气动阀门、第八气动阀门、第九气动阀门和第十气动阀门;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机油按钮、启动按钮、废油按钮、开关按钮、电压显示按钮、应急开关按钮和禁止按钮;所述加油枪包括第一加油枪、第二加油枪、第三、第四加油枪和吸油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油加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组与控制单元信号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上的按钮能够对应控制电磁阀组中的各个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组的进气口与供气单元连接的空压机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一油泵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一气动阀门、第五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二气动阀门、第六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二油泵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五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七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六电磁阀的出气口与第八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七电磁阀的出气口与废油泵进气口连接,所述第八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三气动阀门、第九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九电磁阀的出气口分别与第四气动阀门、第十气动阀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五气动阀门包括第五输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亮郭电领
申请(专利权)人:立擎智动山西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