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盖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82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轴承盖封油结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包括旋转设备主轴,油盆,轴承盖,挡油板,轴承盖内密宫,安装于填料位置的负压吸风环,本实用装置通过在轴承盖密宫位置,根据旋转设备主轴直径和漏油、油雾及冷却需要加工安装负压吸风环,取代原密封结构及密封填料,负压吸风环吸气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调节吸油孔径和数量,彻底消除原密封结构和密封填料因各种因素不能理想密封的后患,解决了高速旋转设备主轴因离心力而飞浅的溢油,吸收了因高温而产生的油雾,降低了轴承油盆温度,节省了密封填料,大大降低了维护量,具有加工简单,投资少,安全环保,安装方便,免维护,效果好的特点。效果好的特点。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盖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盖防漏油结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盖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立式高转速机组运行中,由于油盆盖与主轴产生磨损,间隙增大,就使上下导油盆内产生甩油及油雾从油盆盖与发电机大轴之间的间隙处甩出,使油盆内油位下降,轴瓦温度升高,严重时可能造成烧瓦、机组非计划停运。甩出的油污对机坑内的设备造成污染,严重时造成机组冷却风路堵塞,同时降低发电机转子线圈和定子线棒绝缘。
[0003]针对主轴现有密封装置的不足,难以达到理想的封油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于:
[0004]1、主轴运行时产生磨损,光洁度减小,油分子附着力增加,沿转轴运动,产生渗油;
[0005]2、主轴旋转时离心力作用带动油珠飞溅形成渗油;
[0006]3、由于轴瓦与转轴摩擦产生热量使油温升高,浓度变小,产生雾化,形成油雾而逸出,轴承温度一般50

60℃,高时达到65℃。
[0007]从而设计了一款能够高效吸油并同时具有一定降温、驱雾功能的封油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盖处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具有高效吸油并对轴承降温、油盆驱雾等优点,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主轴运行时摩擦升温产生油雾、甩油泄露并伴随轴承温度升高等技术问题。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轴承盖内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竖直设置于油盆的中部,所述油盆的顶部设置有轴承盖,所述轴承盖的底部与所述油盆顶部之间设置有挡油板,所述轴承盖内环壁的中部设置有密宫,所述主轴表面固定连接有负压吸风环,所述负压吸风环的四周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负压风孔,所述负压风孔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负压吸风环四周表面和底部,所述负压吸风环处于所述密宫内,所述负压吸风环随所述主轴转动并通过各所述负压风孔将所述密宫内渗油、油雾、外部冷空气吸入所述轴承盖与所述挡油板之间形成的回流腔室内部,所述轴承盖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油气输入管和油液回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油气输入管和油液回流管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轴承盖分别与所述回流腔室和所述油盆连通。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环采用横截面呈矩形的金属环形板制成,多个所述负压风孔均匀分布于所述金属环形板四周和底部,所述金属环形板固定于所述主轴表面。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负压风孔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负压风管通过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堵塞件。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环包括多个吸风弧板和多个连接弧板,多个所述吸风弧板和多个所述连接弧板呈交错设置并以此收尾相交接呈链条状箍紧于所述主轴外部,所述负压风孔设置于所述吸风弧板中部。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环两端的所述负压吸风环或者所述连接弧板的一端均铰接有锁紧耳板,两个所述锁紧耳板通过螺栓组件紧固连接。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风弧板的尺寸固定,所述连接弧板根据所述主轴直径匹配设置有多个尺寸型号。
[0016]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吸风弧板和所述连接弧板的背面均设置有卡槽,各所述卡槽均与密封条卡接,所述密封条与所述主轴外表面。
[0017]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负压风孔由两个分别呈水平和垂直设置的通风孔一端连通组成,水平设置的所述通风孔与垂直平面的夹角为四十五度,两个所述通风孔的夹角大于一百二十度。
[0018]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油气输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轴承盖的底部齐平。
[001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吸风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2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本技术通过在轴承盖密宫位置,在不损坏原旋转主轴封油结构的同时,只是根据旋转设备主轴直径和漏油、油雾及冷却需要加工安装负压吸风环,取代原密封结构及密封填料,负压吸风环吸油吸气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调节,彻底消除原密封结构和密封填料因各种因素不能理想密封及密封结构、密封填料与旋转轴摩擦发热、消除油雾的缺点。投资少,加工简单,安装方便,免维护,效果好。
[0022]2、本技术通过将负压吸风环设置为可拆卸的链式结构箍紧主轴进行固定安装,通过设置吸风弧板、连接弧板两组模块,通过调整两组模块的数量,从而灵活调整负压吸风环的圈径和吸风量,从而使得负压吸风环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且通过模块化的结构设置,使得装置的制造加工成本和难度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负压吸风环第一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负压吸风环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3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主轴;2、轴承盖;21、密宫;3、挡油板;4、油盆;5、负压吸风环;51、金属环形板;52、负压风孔;53、吸风弧板;54、连接弧板;55、锁紧耳板;56、密封条;57、卡槽;6、油气分离器;7、油液回流管;8、油气输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盖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包括主轴(1),所述主轴(1)竖直设置于油盆(4)的中部,所述油盆(4)的顶部设置有轴承盖(2),所述轴承盖(2)的底部与所述油盆(4)顶部之间设置有挡油板(3),所述轴承盖(2)内环壁的中部设置有密宫(2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表面安装连接有负压吸风环(5),所述负压吸风环(5)的四周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负压风孔(52),所述负压风孔(52)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负压吸风环(5)四周表面和底部,所述负压吸风环(5)处于所述密宫(21)内,所述负压吸风环(5)随所述主轴(1)转动并通过各所述负压风孔(52)将所述密宫(21)内渗油和油雾吸入所述轴承盖(2)与所述挡油板(3)之间形成的回流腔室内部,所述轴承盖(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油气分离器(6),所述油气分离器(6)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油气输入管(8)和油液回流管(7)的一端连接,所述油气输入管(8)和油液回流管(7)的另一端均穿过所述轴承盖(2)分别与所述回流腔室和所述油盆(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盖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风环(5)采用横截面呈矩形的金属环形板(51)制成,多个所述负压风孔(52)均匀分布于所述金属环形板(51)四周的表面,所述金属环形板(51)安装于所述主轴(1)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盖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风孔(52)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负压风孔(52)通过所述内螺纹螺纹连接的堵塞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盖旋转负压封油降温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克松李佳佳侯明旺冉玉华龙昌奉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长源恩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