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44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丝装置,通过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装置外部释放来实现消耗电力削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2)具有:纺丝箱体(21);热介质封入空间(27),配置在纺丝箱体(21)的内部,对纺丝组件(22)进行加热;遮蔽板(28),配置成覆盖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以及空气层(29),形成在遮蔽板(28)的内侧表面与纺丝箱体(21)的外侧表面之间。(21)的外侧表面之间。(21)的外侧表面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丝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丝装置,具有内部插入有纺丝组件的纺丝箱体。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已知有将高温的熔融聚合物朝下方纺出的纺丝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纺丝装置(熔融纺丝装置),其具有在下部设置有纺丝喷丝头的纺丝组件(spin pack)以及在内侧安装有纺丝组件的纺丝箱体(spin beam)。高温的熔融聚合物在被供给到纺丝组件之后从下部的纺丝喷丝头朝下方纺出。在专利文献1的纺丝装置中,用于对在纺丝组件内通过的熔融聚合物进行保温的热源部(电热丝以及热介质)配置在纺丝箱体的内部。
[0003]从热源部供给的热,不仅朝向纺丝箱体的内侧移动,还朝向纺丝箱体的外侧、即纺丝装置的外侧移动。当从热源部供给的热释放到纺丝装置外部时,无法朝纺丝组件供给足够的热。于是,热源部对纺丝组件内的熔融聚合物的加热效率降低。因此,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纺丝装置中,为了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一般用隔热材料覆盖纺丝箱体的外侧。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11507号公报
[0005]此处,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由隔热材料的种类所固有的热传导率以及隔热材料的厚度决定。为了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需要充分确保覆盖纺丝箱体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尤其地,被广泛用作为隔热材料的岩棉的热传导率在高温区域中大幅度上升。因此,在作为隔热材料而使用岩棉的情况下,在用于对熔融聚合物进行保温的高温区域中,需要进一步增大隔热材料的厚度。
[0006]但是,在纺丝箱体的周围需要确保作业者的作业空间、冷却装置等其他设备的设置空间。因此,对覆盖纺丝箱体的隔热材料的厚度产生限制,有可能无法确保足够的厚度。于是,来自纺丝箱体的散热量增加,通过从热源部供给的热对纺丝组件内的熔融聚合物进行加热的效率降低。在该情况下,必须使热源部的加热温度上升,因此导致消耗电力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丝装置,通过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装置外部释放,来实现消耗电力削减。
[0008]本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纺丝组件,在下端部设置有纺丝喷丝头,将内部的熔融聚合物从上述纺丝喷丝头朝下方纺出;纺丝箱体,在内部插入有上述纺丝组件;热源部,配置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内部,对上述纺丝组件进行加热;遮蔽部件,配置成覆盖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遮蔽来自上述热源部的辐射;以及密闭的气层,形成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内侧表面与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之间。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纺丝箱体的外侧形成有气层并且配置有遮蔽部件。由于气层的热传导率较小,因此即使气层的厚度较小,也能够充分地抑制从热源部朝纺丝装置外部的热
传导。此外,能够通过遮蔽部件抑制从热源部产生的辐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传递。由此,能够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能够实现消耗电力削减。
[0010]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中优选为,上述气层被密闭。
[0011]在气层朝装置外部开放的情况下,由于在气层与装置外部之间进行空气的交换,因此在气层中产生对流。当产生对流时,容易引起热的移动,导致基于气层的隔热性能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气层被密闭,因此气层与装置外部的空气交换消失,能够抑制对流。
[001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优选为,还具备密闭部件,该密闭部件由隔热材料构成,将上述遮蔽部件与上述纺丝箱体进行连接,上述气层由上述遮蔽部件、上述纺丝箱体以及上述密闭部件密闭。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气层密闭而使用由隔热材料构成的密闭部件。因此,能够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顺着密闭部件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
[0014]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优选为,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多个上述气层与多个上述遮蔽部件交替地配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纺丝箱体的外侧,多个气层与多个遮蔽部件交替地配置。即,形成有基于气层和遮蔽部件的多层构造。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层对热传导的抑制以及遮蔽部件对辐射热的抑制的效果。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
[0016]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优选为,还具备多个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贯通上述气层,将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与上述遮蔽部件以及邻接的两个上述遮蔽部件分别进行连接,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气层的两个支承部件在配置在上述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上述遮蔽部件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
[0017]当遮蔽部件产生挠曲时,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与遮蔽部件或者两个遮蔽部件彼此有可能接触。于是,从热源部供给的热会顺着遮蔽部件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因此无法适当地进行气层对热传导的抑制。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抑制纺丝箱体与遮蔽部件以及两个遮蔽部件彼此接触,而设置有多个支承部件。此外,当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气层的两个支承部件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遮蔽部件的相同位置处进行连接时,热容易在该两个支承部件中移动。于是,气层对热传导的抑制效果会降低。在本专利技术中,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气层的两个支承部件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上述遮蔽部件的不同位置处进行连接。因此,与分别贯通相互邻接的气层的两个支承部件在配置在相互邻接的气层之间的遮蔽部件的相同位置处进行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增长顺着支承部件的热的热传导路径,能够抑制气层对热传导的抑制效果降低。由此,能够抑制纺丝箱体与遮蔽部件以及两个遮蔽部件彼此接触,并且能够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
[0018]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优选为,上述气层为空气层,上述空气层的层厚为1mm以上且小于10mm。
[0019]空气层的厚度越大,则热传导的抑制效果越大,另一方面,当空气层的厚度较大时,容易产生对流而引起热的移动。此外,当空气层的厚度过小时,纺丝箱体与遮蔽部件有可能接触。于是,来自热源部的热容易顺着遮蔽部件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根据本专利技术,将空气层的厚度设为如下大小:纺丝箱体与遮蔽部件难以接触,还能够充分确保隔热性能,且能够抑制空气层中的对流。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
部释放。
[002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优选为,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外侧配置有隔热部件。
[0021]在本专利技术中,能够在通过气层和遮蔽部件大幅度抑制了从热源部朝纺丝装置外部的移动热量之后,通过隔热部件进一步可靠地进行隔热。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热源部供给的热朝纺丝装置外部释放。此外,即使在无法充分确保隔热部件的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得到基于隔热部件的隔热性能。
[002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纺丝装置优选为,还具备包覆部件,该包覆部件通过覆盖形成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上的凹凸部分而使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平坦。
[0023]在纺丝箱体的外壁的外侧表面上,有时由于存在突出构件、间隙等而形成有凹凸部分。在以覆盖具有凹凸部分的纺丝箱体的外壁的外侧表面的方式配置遮蔽部件的情况下,形成在纺丝箱体的外壁的外侧表面与遮蔽部件之间的气层的层厚会根据部位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纺丝组件,在下端部设置有纺丝喷丝头,将内部的熔融聚合物从上述纺丝喷丝头朝下方纺出;纺丝箱体,在内部插入有上述纺丝组件;热源部,配置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内部,对上述纺丝组件进行加热;遮蔽部件,配置成覆盖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遮蔽来自上述热源部的辐射;以及气层,形成在上述遮蔽部件的内侧表面与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气层被密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密闭部件,该密闭部件由隔热材料构成,将上述遮蔽部件与上述纺丝箱体进行连接,上述气层由上述遮蔽部件、上述纺丝箱体以及上述密闭部件密闭。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交替地配置有多个上述气层与多个上述遮蔽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多个支承部件,该多个支承部件贯通上述气层,将上述纺丝箱体的外侧表面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匠吾冈田和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