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泥水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1334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煤泥水净化器。涉及环保领域中的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净化器体底部的排污口和顶部的出水口,排污口和出水口之间设进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依次设旋流区、碰撞区和过滤区。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直流混凝、微絮凝造粒、离心分离、重力分离、及污泥浓缩等过程有机融合为一体,在同一器体内完成煤泥水的多级净化,实现了在线式快速连续高效处理,极大的提高了煤泥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领域中的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煤矿、电力等行业中的煤泥水净化器
技术介绍
煤属于易燃物质,遇火及在高温环境下易燃,且煤灰遇风易扬尘,造成对空气的破 坏,对此煤矿厂、发电厂及燃料公司为了防止煤的自燃和扬尘,用水定期对其喷淋冲洗,使 煤降温防燃,并避免产生扬尘。但洗煤用的煤泥水含有大量颗粒煤和微粒煤灰等悬浮固态 污染物,水色发黑,直接排放势必会造成水的污染,且煤灰水中所含有的固态污染物大多为 颗粒煤和煤灰,直接排放也会造成能源的损耗。对此也该对煤泥水进行净化,达到水的净化 和污染物二次利用的目的,长期以来,煤泥水的物化处理基本使用混凝反应、斜管沉淀、过 滤、污泥浓縮及气浮反应、过滤、污泥浓縮等传统工艺。传统工艺繁杂,占地面积大、净化时 间长、能耗高、处理效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高效对煤泥水进行净化,实现煤泥水 的多级净化,达到煤泥水的净化,同时有效的回收煤泥水中的煤粉,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一种 煤泥水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设置在净化器体底部的排污口和顶部的出水 口 ,排污口和出水口之间设进水口 ,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依次设旋流区、碰撞区和过滤 区。 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稳流区,过滤区上方设筛板,筛板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在 过滤区段设反洗搅拌器。 所述的进水口沿器体切线方向开设,所述的旋流区和稳流区之间设一阻旋板。 所述的碰撞区由若干平行设置、相互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絮凝板组成。 所述的絮凝板和水平面呈倾斜设置,倾斜角优先选为60。。 所述的过滤区由托板和设置在托板上的呈悬浮状的滤料组成。 在器体侧壁开设有多个观察口 ,在器体的下部侧壁设防堵口 。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直流混凝、微絮凝造粒、离心分离、动态把关过滤和压 縮沉淀的原理,将煤水净化中的混凝反应、离心分离、重力沉降、动态过滤、污泥浓縮等处理 技术有机组合集成在一起,在同一罐体内短时间(20-30分钟)完成煤水的多级净化。 直流混凝原理本专利技术在煤泥水进入净化器前靠泵前负压将无机药液一并吸入泵 体,通过泵体混合,同时在泵的出水直流管道上用加药泵定量加入有机助凝剂混合,并防止 形成矾花或较大絮体。 旋流絮凝反应机理完成直流混凝后的煤泥水高速进入净化器旋流区产生旋流, 在压縮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沉淀和网捕等混凝反应机理作用下,絮凝体快速变3大,形成矾花,完成絮凝反应及微絮凝造粒。 重力分离和离心分离机理煤泥水沿切线方向高速进入器体后快速旋转产生离心 力,废水中质量大的颗粒(大于20um)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向罐壁,并随下旋流及自身重力 作用下滑到锥形泥斗区浓縮,质量小的微粒在药剂作用下形成较大絮体(矾花)也被甩向 器壁,并随下旋流及自身作用下滑至污泥浓縮区。煤泥水在沿器壁作用下旋流作用到一定 程度后,经净化的水即向中心靠拢,形成向上的旋流不断上升进入碰撞区。 碰撞机理煤泥水经旋流区离心及重力净化后,进入碰撞区,未能在旋流区净化的 微小颗粒在碰撞区中的絮凝板上相互碰撞、摩擦,逐渐形成大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至污 泥浓縮区,实现煤泥水的二级净化,而净化的水则在压力的作用下继续上升至过滤区。 动态过滤机理煤泥水经上述过程后,水质基本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尚有少量质 量小的颗粒漂浮物随着净化水上升进入过滤区,过滤区内采用特殊结构、微小粒径的悬浮 滤料,借助旋流及上升流,滤料间产生挠动,从而实现动态过滤。动态过滤的特点是,滤料在 旋流及上升流的作用下相互摩擦、碰撞,滤料不易板结,不会在过滤面形成泥饼,具有自清 洗能力,反冲洗周期长,颗粒漂浮物容易凝聚脱落下沉。这一区域,粒径在5um以上的颗粒 基本被截留,实现煤水的三级把关净化,颗粒杂质被滤料表面吸附,当吸附的颗粒物不断截 留,堆积达一定程度后随着滤料颗粒的相互摩擦作用而脱落,在离心力作用下又下滑到污 泥区,而净化的水最终通过筛板从顶部的出水口出水。 污泥压縮沉淀机理通过重力和离心的污泥进入锥形泥斗区,泥斗区中上部污泥 在聚合力作用下,颗粒群体结合成一整体,各自保持相对不变的位置共同下沉。在泥斗区中 下部,污泥浓度相对较高,颗粒互相接触,互相支承,在罐体内水及上层颗粒重力作用下,下 层颗粒间隙中的液体被挤出界面,固体颗粒被浓縮压密,最后从锥体底部排泥管连续或间 断排出,留待后续处理制成煤饼等形式加以再次利用。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将直流混凝、微絮凝造粒、离心分离、重力分离、及污泥浓縮等过 程有机融合为一体,在同一器体内完成煤泥水的多级净化,实现了在线式快速连续高效处 理,极大的提高了煤泥水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出水口、2为筛板、3为搅拌器、4为悬浮滤料、5为托板、6为絮凝板、7为絮凝板承托架、8为进水口 、9为阻旋板、10为排污口 、 11为防堵口 、 12为观察口 。 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A视图 图4为图1中的B-B视图 图5为图1中的C-C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设置在净化器体底部的排污口 IO和顶部的出水口 l,排污口 IO和出水 口 1之间设进水口 8,在进水口 8和出水口 1之间依次设旋流区、碰撞区和过滤区,进水口 8 和出水口 1之间设稳流区,过滤区上方设筛板2,筛板2上开设有若干出水孔,在过滤区段设4搅拌器3。 本专利技术的工作为1)煤泥水首先进行预处理,即在进入净化器之前,通过负压将煤泥水和药业压入泵中进行初次混合,同时加入相应的絮凝剂相混合2)而后通过沿器体切线方向开口设置的进水口 8进入器体,净化器旋转产生旋流,煤泥水中的大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并随下旋流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滑到呈倒锥形的泥斗区浓縮,同时质量小的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大颗粒也被甩向器壁,同样下滑至泥斗区浓縮,而经过上述一级净化的水则向器体重心靠拢,形成向上的旋流不断进入碰撞区;3)进入碰撞区的煤泥水中的小颗粒从设置在絮凝板承托架7上的絮凝板6经过时,和絮凝板6产生碰撞、摩擦,增大了小颗粒接触、团聚的机率,小颗粒因此逐渐形成大颗粒下滑至泥斗区,而经过上述二级净化的煤泥水则继续上升至过滤区;3)过滤区内微小的悬浮滤料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至筛板2处,此时设置在托板5上的悬浮滤料4在水旋流的作用下产生挠动,从而微小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形成大颗粒杂质下层,而经过上述三级净化的水则通过筛板2上开设的小孔从出水孔内出水;4)通过上述处理过后在器体底部泥斗区的污泥相互挤压形成一整体后逐渐下沉,因底部口径较小,使得底部的污泥密度较大,颗粒之间间隙小,在上部水和上层颗粒的作用下逐渐被从排污口 10被挤出,此时挤出的污物已形成一定致密度的煤饼,再将其运送至相应的环节进行处理后形成新的能源待用。 本专利技术为了提高净化效果1)进水口 8沿器体切线方向开设,亦可为渐开线形式的结构,以提高旋流效果;2)为了使泥斗区和旋流区有所隔离,以不使斗泥区的污泥在旋流力的作用下上升,同时为了提高斗泥区颗粒之间的挤压力,特在旋流区和稳流区之间设一阻旋板9 ;3)为了尽可能增大碰撞区颗粒之间的碰撞、摩擦机率,絮凝板6和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且倾斜角优选为60。 ;4)为了能提高反冲洗效果,在过滤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泥水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净化器体底部的排污口和顶部的出水口,排污口和出水口之间设进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依次设旋流区、碰撞区和过滤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天祥吕俊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兄弟环境保护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