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1149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1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包括用于装盛生理溶液的容器、刺激电极以及张力换能器,容器上设置有通氧气的通气孔,刺激电极一端插入生理溶液中;张力换能器固定在容器的正上方;此外还包括固定在容器底部的固定元件,离体骨骼肌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另一端所附着的骨骼通过固定元件水平夹持固定,使肌肉与骨骼呈垂直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替换的固定元件,可以实现对扁肌及一端肌腱较短的长肌的体外固定,通过高度方向可调的刺激元件,刺激离体骨骼肌产生张力。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维持稳定的刺激参数,进而有效检测不同刺激条件下不规则骨骼肌的张力变化,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可重复性强。实验可重复性强。实验可重复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离体骨骼肌刺激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检测实验动物离体骨骼肌的张力,现有技术通过固定骨骼肌两侧肌腱,并连接电极进行刺激,通过张力换能器检测张力变化。如文献《Bonetto A,Andersson DC and Waning DL.Assessment of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in mice.Bonekey Rep,2015,4:732》中的附图1

2所示,图1为实验动物死亡后,分离目标骨骼肌,将两端肌腱用棉线打结固定;图2为离体骨骼肌刺激装置,主要包括容器,用于储存生理溶液,容器底部具有固定桩,侧面含有通气孔,顶部连接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垂直插入容器,将骨骼肌两端棉线分别连接至固定桩和张力换能器,当刺激电极通电后,骨骼肌接受电刺激,产生收缩,并拉动张力换能器,生成张力曲线。
[0003]该装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只能用于固定两端肌腱较长的长肌,而无法有效固定形状不规则的离体骨骼肌,如扁肌(冈下肌和胸大肌等)和肌腱较短的长肌(桡侧腕屈肌和指总屈肌等);其次,由于刺激电极是垂直插入容器,与骨骼肌上端的棉线及张力换能器位置发生重叠,刺激方向和位置受限;此外,棉线在肌腱上的打结位置很难保持恒定,导致不同批次实验中的肌肉初长度不同,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离体骨骼肌刺激装置存在的如下问题:只能用于固定两端肌腱较长的长肌,而无法有效固定形状不规则的离体骨骼肌;刺激电极与骨骼肌上端的棉线及张力换能器在空间上相互干扰;使用棉线在肌腱上的打结位置很难保持恒定,导致不同批次实验中的肌肉初长度不同,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包括用于装盛生理溶液的容器、刺激电极以及张力换能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通氧气的通气孔,所述刺激电极一端插入生理溶液中;所述张力换能器固定在容器的正上方;此外还包括固定在容器底部的固定元件,离体骨骼肌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另一端所附着的骨骼通过固定元件水平夹持固定,使肌肉与骨骼呈垂直状态。
[000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匚形固定架,所述匚形固定架包括一体成型的侧壁、底壁和顶壁,所述底壁固定在容器底部,所述匚形固定架的顶壁上设置有垂直推进夹具。
[0007]进一步的,所述垂直推进夹具包括设置在匚形固定架顶壁上的推进螺杆,所述推进螺杆顶端设置有推进旋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推进螺杆底端还设置有压盘。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推进螺杆上还套设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位于所述推进旋钮
和匚形固定架顶壁之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匚形固定架通过螺钉与容器底部设置的螺纹沉孔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元件为塑料材质。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元件为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材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刺激电极为L形。
[0014]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架,所述刺激电极另一端加持在升降架上。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可替换的固定元件,可以实现对扁肌及一端肌腱较短的长肌的体外固定,通过高度方向可调的刺激元件,刺激离体骨骼肌产生张力。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以维持稳定的刺激参数,进而有效检测不同刺激条件下不规则骨骼肌的张力变化,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可重复性强。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离目标骨骼肌,将两端肌腱用棉线打结固定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离体骨骼肌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夹持长骨和关节的固定元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公开的夹持长骨和关节的固定元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公开的夹持扁骨的固定元件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

容器,101

通气孔,2

固定元件,201

匚形固定架,202

推进螺杆,203

压盘,204

推进旋钮,205

紧固螺母,206

螺钉,207

压块,3

升降架,4

刺激电极,5

张力换能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4]实施例1:
[0025]参见图3

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包括用于装盛生理溶液的容器1、刺激电极4、张力换能器5以及固定在容器1底部的固定元件2,所述容器1上设置有通氧气的通气孔101,所述刺激电极4一端插入生理溶液中;所述张力换能器5通过铁架台或其他装置固定在容器1的正上方;离体骨骼肌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5,另一端所附着的骨骼通过固定元件水平夹持固定,使肌肉与骨骼呈垂直状态。
[0026]在张力测试时,肌肉置于生理溶液中,并且需要不断的往生理溶液中通氧气,从而使肌肉保持活性;此外肌肉成竖直状态,骨骼呈水平状态,肌肉和骨骼呈90
°
垂直状态,从而模拟肌肉最原始的状态。
[0027]离体骨骼肌有多种形态,离体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其中,扁骨呈扁平状,长骨呈棒状,针对不同形态的骨骼本申请采用了不同的固定元件。
[0028]参见图4,所述固定元件2包括匚形固定架201,所述匚形固定架201包括一体成型的侧壁、底壁和顶壁,所述底壁固定在容器1底部,所述匚形固定架201的顶壁上设置有垂直推进夹具。
[0029]参见图4

6,为了防止顶壁对悬挂的肌肉或系于肌肉顶端的线碰撞,本实施例的顶壁宽度小于底壁的宽度,从而实现避让。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垂直推进夹具包括设置在匚形固定架201顶壁上的推进螺杆202,所述推进螺杆202顶端设置有推进旋钮204。图4所示的固定元件2适用于夹持长骨或者关节。进一步的,为了使长骨或关节的固定效果更好,参见图5,本实施例在推进螺杆下方设置压块207,压块207底面设置有凸纹,从而增大摩擦力。
[0031]参见图6,所述推进螺杆202底端还设置有压盘203。图6所示的固定元件2适用于夹持扁骨,因为扁骨较薄,压盘203能有效增大夹持面积,从而不至于将扁骨损坏。
[0032]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包括用于装盛生理溶液的容器、刺激电极以及张力换能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通氧气的通气孔,所述刺激电极一端插入生理溶液中;所述张力换能器固定在容器的正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容器底部的固定元件,离体骨骼肌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另一端所附着的骨骼通过固定元件水平夹持固定,使肌肉与骨骼呈垂直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包括匚形固定架,所述匚形固定架包括一体成型的侧壁、底壁和顶壁,所述底壁固定在容器底部,所述匚形固定架的顶壁上设置有垂直推进夹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推进夹具包括设置在匚形固定架顶壁上的推进螺杆,所述推进螺杆顶端设置有推进旋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体骨骼肌的固定与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螺杆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承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