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术后肢体支撑器
[0001]本技术属于术后辅助装置
,特别是涉及术后肢体支撑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肢体进行手术后,由于术后部分肌肉长期无法是使用,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辅助的支撑拉伸以及康复引导;
[0003]参考已授权专利号为“CN215025752U”的“一种用于康复科的肢体康复托架”,该专利用于康复科的肢体康复托架,使得患者在使用时可以坐在肢体辅助板上,利用腿部安装管对患者小腿的两侧进行按摩,以此来辅助其小腿病后康复,之后患者可以双手握住按压把手管,将按压把手管向下移动,使肢体康复训练弹簧收缩,肢体康复训练弹簧收缩时由于其要恢复形变,将会产生与患者手臂移动相反的力,阻碍患者手臂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患者可以利用其进行手臂力量康复训练;
[0004]然而,本专利技术人具体实施此装置时,发现存在以下缺陷:
[0005]1、该专利在对上肢部分的支撑过程和康复应用过程中不便于根据使用人员的支撑使用的位置进行调节,且不便于根据上肢的发力肌肉调节放置杆的角度,导致针对康复效果有限,支撑托起的适应性较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拉动结构(1)、坐姿调节结构(2)和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所述支撑拉动结构(1)上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所述支撑拉动结构(1)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坐姿调节结构(2);所述坐姿调节结构(2)包括配调引导模块、座椅(7)、延伸板(8)、弹簧(9)和插销(10),所述配调引导模块的顶端滑动连接有座椅(7),所述座椅(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8),所述延伸板(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插销(10),所述插销(10)与延伸板(8)的内侧滑动连接,所述配调引导模块用于引导座椅(7)调节,并将座椅(7)调节后固定;所述支撑拉动结构(1)包括动导模块、第二底板(20)、导向位移架(21)、辅助配装块(22)和联动平台(27),所述第二底板(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位移架(21),所述导向位移架(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配装块(22),所述辅助配装块(22)处设置有动导模块,所述动导模块顶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联动平台(27),所述联动平台(27)与导向位移架(21)滑动连接,所述动导模块用于提供升降动力;所述支撑角度调节结构(3)包括辅助定位板(11)、联动杆(13)、延伸杆(18)、握杆(19)和定位模块,所述联动平台(27)一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板(11),所述辅助定位板(1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3),所述联动杆(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杆(18),所述延伸杆(1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握杆(19),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带动联动杆(13)进行角度调节后进行锁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肢体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调引导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珍,惠娜,胡雪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