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风口调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其包括出风壳、球头、球壳和竖向叶片,出风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竖向叶片转动连接于出风壳,球壳固定连接于出风壳外壁,球头转动连接于球壳内,球头固定连接有调节杆;竖向叶片固定连接有竖向块,竖向块设有用于供调节杆穿设的竖向槽,竖向槽的槽壁用于抵接调节杆。本申请中人们转动球头无需手动拨竖向叶片,即可使得竖向叶片进行转动,以调节出风口的风向;同时,球头、球壳位于壳体外,尽量避免人们的手部挡住出风口,以便于人们直接感知出风口的风向,从而便于人们将出风口风向调节至人们满意的位置。出风口风向调节至人们满意的位置。出风口风向调节至人们满意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风口调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出风口一直以来是影响客户感官和舒适度的重点,好的汽车出风口的设计有助于提升客户的享受程度。
[0003]汽车出风口通常设置有拨片,通过拨片调节风向以满足人们需求;但是,目前,人们调节风向时,需要用手去拨动拨片,从而对出风口进行阻挡,使得人们难以感知出风口吹出的风是否吹向人们满意的位置,需要停止手拨动拨片以感受出风口的风向是否吹向人们满意的位置,若人们不满意,需要重新拨动一次甚至多次拨片进行出风口风向的调整,较为繁琐,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便于人们将出风口风向调节至人们满意的位置,本申请提供一种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包括出风壳、球头、球壳和竖向叶片,所述出风壳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竖向叶片转动连接于出风壳,所述球壳固定连接于出风壳外壁,所述球头转动连接于球壳内,球头固定连接有调节杆;竖向叶片固定连接有竖向块,所述竖向块设有用于供所述调节杆穿设的竖向槽,所述竖向槽的槽壁用于抵接调节杆。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转动球头并使得球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竖向叶片的转动轴线时,人们无需手动拨动竖向叶片,以使得调节杆通过竖向槽的槽壁使得竖向块转动,从而使得竖向叶片进行转动,以调节出风口的风向;同时,使得球头、球壳位于壳体外,尽量避免人们的手部挡住出风口,以便于人们直接感知出风口的风向,从而便于人们将出风口风向调节至人们满意的位置。
[0008]优选的,还包括水平叶片和水平框,所述水平叶片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壳,水平叶片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竖向叶片的转动轴线,所述水平框滑动连接于出风壳,且水平叶片转动连接于水平框;水平框设有用于供所述调节杆穿设的水平槽,所述水平槽的槽壁用于抵接调节杆。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通过转动球头并使得球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水平叶片的转动轴线时,以使得水平框发生滑动,而水平叶片同时转动连接于出风壳与水平框,从而使得水平叶片能够转动以调节风向;即人们能够仅通过转动球头,即可实现风向的多向调节,从而便于人们调节出风口的风向。
[0010]优选的,所述竖向槽的两个槽壁处均设有竖向曲面,所述水平槽的两个槽壁处均设有水平曲面,两个所述竖向曲面抵接于所述调节杆,两个所述水平曲面抵接于所述调节杆。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曲面和水平曲面抵接于调节杆,以提高调节杆的稳定性,降低调节杆由于震动而频繁碰撞槽壁发出声响的概率,以提高人们的舒适性;并通过设置竖直曲面和水平曲面以使得调节杆能够在球头的转动下带动竖向叶片和水平叶片转动。
[0012]优选的,还包括主动板、从动板和聚风板,所述聚风板转动连接于出风壳,且聚风板至所述进风口的距离小于竖向叶片至进风口的距离;所述主动板固定连接于竖向叶片,所述从动板固定连接于聚风板,主动板设有主动槽,从动板固定连接有用于嵌入所述主动槽的驱动轴,所述主动槽的槽壁用于滑动抵接所述驱动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通过转动球头使得竖向叶片转动时,竖向叶片带动主动板转动,主动板通过主动槽的槽壁与驱动轴的配合,从而使得从动板转动,最终使得聚风板转动,进而使得进风口进入的风能够通过聚风板尽量汇聚,避免风力的分散,以提高出风效果。
[0014]优选的,还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转动连接于出风壳,所述挡风板用于启闭进风口。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人们能够启闭进风口,以调节风的大小。
[0016]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杆、行程杆和行程筒;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于所述调节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行程杆;行程筒设有用于供行程杆的端部嵌入的行程槽,所述行程槽的槽壁用于滑动抵接行程杆;所述挡风板通过设置连接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壳,行程筒通过设置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连接于连接轴。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通过转动球头并使得球头的转动轴线重合于行程筒的轴线,球头通过连接杆带动行程杆转动,行程杆通过与行程槽的槽壁进行配合,从而通过锥齿轮从而使得挡风板转动,从而使得人们仅通过转动球头即可实现风向调节以及风力大小的控制,以便于人们操作。通过使得行程槽的槽壁用于滑动抵接行程杆以及连接杆和调节杆之间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以满足球头的转动轴线不重合于行程筒的轴线时,球头能够正常转动。
[0018]优选的,所述行程筒外周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槽壁固定连接有分割条,所述出风壳包括壳体和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卡环,所述卡环设有缺口,且卡环嵌入转动槽内,转动槽的槽壁用于滑动抵接卡环;所述分割条沿转动槽周向的两侧用于抵接缺口内壁。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割条抵接于缺口的内壁时,表面挡风板已经无法继续转动,以提示人们无需继续转动,以节省力气并降低人们过度旋转球头而损坏球头以及挡风板的概率。
[0020]优选的,所述球壳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的外周设有防滑纹。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人们转动球头,从而便于人们调节风向。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人们转动球头无需手动拨竖向叶片,即可使得竖向叶片进行转动,以调节出风口的风向;同时,球头、球壳位于壳体外,尽量避免人们的手部挡住出风口,以便于人们直接感知出风口的风向,从而便于人们将出风口风向调节至人们满意的位置;
[0024]2.人们通过转动球头并使得球头的转动轴线处于不同位置,以实现对竖向叶片、水平叶片以及挡风板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人们的调节效率;
[0025]3.通过设置聚风板,使得人们转动球头调整竖向叶片的位置时,人们能够同时使得聚风板的位置发生变化,以使得聚风板能够将风尽量聚集而减少分散,从而提高出风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主动板、从动板和聚风板所处的不同状态。
[0029]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出风壳;11、壳体;111、进风口;112、出风口;12、卡环;121、缺口;2、球头;21、旋钮;22、防滑纹;23、调节杆;3、球壳;4、竖向叶片;41、竖向块;411、竖向曲面;412、竖向槽;5、水平框;51、水平槽;52、水平曲面;6、水平叶片;7、主动板;71、主动槽;8、从动板;81、驱动轴;9、聚风板;01、挡风板;02、连接杆;03、行程杆;04、行程筒;041、行程槽;042、转动槽;043、分割条;05、连接轴;06、万向接头;07、锥齿轮。
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壳(1)、球头(2)、球壳(3)和竖向叶片(4),所述出风壳(1)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112),所述竖向叶片(4)转动连接于出风壳(1),所述球壳(3)固定连接于出风壳(1)外壁,所述球头(2)转动连接于球壳(3)内,球头(2)固定连接有调节杆(23);竖向叶片(4)固定连接有竖向块(41),所述竖向块(41)设有用于供所述调节杆(23)穿设的竖向槽(412),所述竖向槽(412)的槽壁用于抵接调节杆(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叶片(6)和水平框(5),所述水平叶片(6)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壳(1),水平叶片(6)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竖向叶片(4)的转动轴线,所述水平框(5)滑动连接于出风壳(1),且水平叶片(6)转动连接于水平框(5);水平框(5)设有用于供所述调节杆(23)穿设的水平槽(51),所述水平槽(51)的槽壁用于抵接调节杆(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槽(412)的两个槽壁处均设有竖向曲面(411),所述水平槽(51)的两个槽壁处均设有水平曲面(52),两个所述竖向曲面(411)抵接于所述调节杆(23),两个所述水平曲面(52)抵接于所述调节杆(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风口旋钮调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板(7)、从动板(8)和聚风板(9),所述聚风板(9)转动连接于出风壳(1),且聚风板(9)至所述进风口(111)的距离小于竖向叶片(4)至进风口(111)的距离;所述主动板(7)固定连接于竖向叶片(4),所述从动板(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亮,戴宝勇,胡少波,张瑜,王锎刚,万昌豪,姜云峰,杨锦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四维尔汽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