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噻嗪酮农药残留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07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噻嗪酮农药残留的降解菌剂,属于生物高技术领域。所用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BF3,经鉴定为副球菌(Paracoccus sp.)。主要生物学特性为革兰氏阴性,细胞短杆状。菌落乳白偏黄,圆形,隆起,不透明,边缘齐整,表面光滑。兼性厌氧,化能异养。将BF3菌种发酵完成后的培养液即为菌剂。降解菌产品的施用可使土壤中噻嗪酮农药残留量降低90%以上,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噻嗪酮农药残留超标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噻嗪酮农药残留降解菌及其生产的菌剂,属于生物高
,是 利用微生物的方法降解化学农药残留,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 产。二
技术介绍
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大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挽回了大量因植物病、 虫、草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和机械化程度,在农 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农药是一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它 们进入生态环境后,不仅杀死了对人类有害的生物,同时也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 害。农药的大量使用引起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农产品 的出口创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全社会对农药残留带来 的直接危害和潜在影响也越来越关注,人们迫切需要无农药残留污染的清洁绿色农产 品。但从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形式和人口状况来看,以停止农药使用降低农业产量为代 价的无公害生产模式是行不通的,农药作为控制植物病、虫、草害的有效手段还将继续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如何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这个两难问题就成为各个学科 的研究热点。实验室和实际应用研究都表明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从而 降低粮食、蔬菜、茶叶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经济价值是可行的。 现有技术中本课题组巳拥有降解菌的专利技术专利(ZL96106317.3,公开号CN1145408A, 公开日1997年3月19日),该专利是一株芽孢杆菌J5,能有效地降解甲胺磷农药残 留。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开发研制出一种 新型的农药残留降解菌剂,使用本菌剂可以使噻嗪酮的残留量降低90%以上,生产和使 用成本较低。使用该降解菌剂可以在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过程中正常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而保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含量符合绿色食品要求。 技术方案下面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噻嗪酮农药残留的降解菌剂,所用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 BF3,于2009年4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 种保藏号为CGMCC No. 3001,经鉴定为副球菌(P。raco",肌^人主要生物学特性为革 兰氏阴性,细胞短杆状。菌落乳白偏黄,圆形,隆起,不透明,边缘齐整,表面光滑。 兼性厌氧,化能异养。使用上述噻嗪酮农药残留降解菌生产菌剂的工艺为试管斜面种一摇瓶种一种子罐 一生产罐一产品(包装剂型为液体菌剂或固体吸附菌剂)。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实施步骤为1. 将噻嗪酮农药残留降解菌BF3试管种接种于肉汤培养基摇瓶中,振荡培养至对 数期;2. 将上述培养好的菌种按种子罐培养基的10%接种量接种入500升种子罐,培养 至对数生长期,种子罐所用的培养基配方(质量百分比)葡萄糖0.8%, NH4N03 1%, K2HP04 0.2%, MgS04 0. 05%, NaCl 0. 01%, CaC03 0. 3%,酵母膏0. 02%, pH值7.2-7. 5;3. 将种子液按生产罐培养基的10%接种量接入生产罐培养,生产罐所用培养基与 种子罐培养基相同;在种子罐和生产罐的培养过程中无菌空气的通气量为1: 0.6-1.2,搅拌速度为 180-240转/分,培养温度为30-35°C,整个工艺流程培养时间为36-48小时。发酵完成 后培养液即为菌剂。有益效果使用该专利技术生产的农药残留降解菌剂具有生产使用成本低,使用方 便,去除效果好的优点,适合在全国粮油蔬菜生产出口基地或有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地 区大面积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的附 加值具有重要的意义。降解菌BF3能将土壤中噻嗪酮农药残留降解90。/。以上(表1),使 用该降解菌剂可以在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过程中正常使用化学农药进行草害防治而保证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含量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并且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田间的存活时 间适当不会影响以后农药使用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噻嗪酮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既充分发挥了化学农 药在草害防治中的高效快速的作用,又可以生产出无毒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四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消除噻嗪酮农药残留的降解菌剂,所用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 BF3,分离自南京稻田土壤。于2009年4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 保藏号为CGMCC No. 3001,经鉴定为副球菌(尸arscocc"s印.)。主要生物学特性革兰 氏阴性,细胞短杆状。菌落乳白偏黄,圆形,隆起,不透明,边缘齐整,表面光滑。兼 性厌氧,化能异养。液体培养基中降解菌BF3降解特性测定:挑取BF3单菌落于5 ml LB液体培养基(蛋 白胨10克,酵母膏5克,NaCl 10克,水1000毫升,pH7. 0 7.2)中,30°C、 170rmp /min振荡培养24h,获得新鲜菌液。在100ml含50mg/L噻嗪酮的液体培养基(昍4腦31. 0 克,K2HP041. 5克,KH2P04 0. 5克,MgS04 0. 2克,NaCl 0. 5克,蛋白胨1克,酵母膏0. 5 克,水1000毫升,pH 7.0 7.2)中,接入5ml离心悬浮后的菌液,于3(TC摇床培 养(170rmp/min),定时取样测定,测定噻嗪酮的含量,结果见表1,液体培养基中降解 菌BF3对噻嗪酮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土壤中降解菌BF3对噻嗪酮降解特性测定称取1000g土壤,加入噻嗪酮,使土壤 中含药浓度为50mg /kg,加入BF3菌液50ml,混匀,置于3(TC培养箱中黑暗条件下恒 温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噻嗪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见表l, 土壤中降解菌降解噻嗪 酮达到90%以上。表l:菌株在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和土壤中对噻嗪酮的降解特性培养基土壤液体培养基降解率(%)>90%>90%将本专利技术的农药残留降解菌BF3的原种在培养皿上活化,并测定降解性能,接种 于试管斜面上备用。斜面种培养基配方蛋白胨10克,酵母膏5克,NaCl 10克,水1000 毫升,琼脂20克,pH 7.0 7.2。试管种接种于含200ml肉汤培养基(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15克,水1000 毫升,pH7.0 7.2)的1000ml摇瓶中,恒温振荡培养至对数期,准备接种种子罐。种子 罐500升,投料量400升,培养基配方(质量百分比)葡萄糖0.8%, NH4N03 1%, K2HP04 0.2%, MgSO40.05%, NaCl 0.01%, CaC03 0.3%,酵母膏0.02%, pH值7.2-7.5。投料完毕后12rC高压湿热灭菌,冷却至33'C后,将上述培养好的摇瓶菌种按10%的接种量 接种入500升种子罐,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搅拌速度为220转/分,无菌空气通入量为1: 0.8。将到达对数期的种子液按10%的接种量接入生产罐培养,生产罐所用培养基成分 与种子罐培养基相同。生产罐容量5吨,投料量4.5吨。投料后的生产罐1. lkg/cm2的 压力下,12rC高压湿热灭菌,灭菌后冷却至35。C以下,通无菌空气保持无菌状态备用。 接种后的生产罐温度控制在30-35°C,生产罐的培养过程中无菌空气的通气量为1: 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噻嗪酮农药残留的降解菌BF3,为革兰氏阴性菌,经鉴定为副球菌(Paracoccus sp.),于2009年4月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30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鹏潘荣清陈凯蒋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