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0050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包括隔热层和抗菌层,所述隔热层的底部和抗菌层的顶部交织固定;所述抗菌层包括自然抗菌纤维、复合抗菌纤维和组合纤维;至少两根自然抗菌纤维捻合成第一抗菌纤维,至少两根复合抗菌纤维捻合成第二抗菌纤维,所述第一抗菌纤维、第二抗菌纤维和组合纤维至少两种交错纬编成面。抗菌纤维对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黄色葡萄菌等,具有抗菌杀菌功能,可防感染和传染,且本申请还增加了耐磨层,耐磨层的密度隔热层的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代人对生活的品质及自身的健康越加重视,在选择衣物时除了考虑颜色和款式外,还会注重衣服的舒适度,以及服装面料的功能性,对于是否具有保健功能、抗菌功能等也更加的重视,传统的面料一般都由单层纱线编织而成,功能较为单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单一功能的面料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0003]现有由抗菌防臭纤维制成的布料多用于袜子,抗菌防臭纤维是指具有除菌、抑菌作用的纤维,所谓抗菌纤维是指对微生物具有灭杀或抑制其生长作用的纤维,它不仅能抑制致病的细菌和霉菌,而且还能防止因细菌分解人体的分泌物而产生的臭气。
[0004]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细菌无处不在,人体皮肤及衣物都是细菌滋生繁衍的场所。这些细菌以汗水等人体排泄物为营养源,不断进行繁殖,同时排放出臭味很浓的氨气。因此,在生活领域使用抗菌防臭纤维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现有的抗菌面料功能单一作为其他作用的面料来说不具备保暖性或保暖功能较差,因此获得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包括隔热层和抗菌层,所述隔热层的底部和抗菌层的顶部交织固定;所述抗菌层包括自然抗菌纤维、复合抗菌纤维和组合纤维;
[0006]所述自然抗菌纤维包括大麻纤维、甲壳素纤维和罗布麻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复合抗菌纤维包括银系抗菌纤维、铜系抗菌纤维和光触媒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组合纤维包括自然抗菌纤维和复合抗菌纤维中至少两种捻合而成;
[0007]至少两根自然抗菌纤维捻合成第一抗菌纤维,至少两根复合抗菌纤维捻合成第二抗菌纤维,
[0008]所述第一抗菌纤维、第二抗菌纤维和组合纤维至少两种交错纬编成面。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上述纤维制成的布料,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能够抵抗细菌在衣物上的附着,从而使人远离病菌的侵扰。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交织固定在隔热层顶部的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由腈纶纤维纬编成面,且耐磨层的纬编密度是隔热层的2

4倍。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的耐磨层可以增加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且保护内部纬编面料。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缝合棉线,所述耐磨层、隔热层和抗菌层交织固定后由缝合棉线缝合,缝合棉线交织成正六边形或正四边形或菱形形状。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缝合的走线为正六边形或正四边形或菱形形状,在固定三者的同时,提供稳定走线。
[0014]隔热层包括顶隔热层和若干交织固定在顶隔热层底部的底隔热层,所述顶隔热层和底隔热层均由纯棉线、羊毛线或兔毛线中的一种或多种纬编成面。底隔热层之间的间距一致,且底隔热层的宽度为间距的2

3倍。底隔热层的底部与抗菌层的顶部交织固定。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底隔热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能够锁住温度在其间距中,增加保温效果。
[0016]不同的所述自然抗菌纤维、复合抗菌纤维的直径相同,或粗细不超过10%,便于后期的编织成面的平整程度。
[001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抗菌纤维对抗甲氧苯青霉素的黄色葡萄菌等,具有抗菌杀菌功能,可防感染和传染,且本申请还增加了耐磨层,耐磨层的密度隔热层的2

4倍,能够增加本申请的使用寿命,且隔热层分为两层,能够更好锁住温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组合纤维其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第一抗菌纤维其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第二抗菌纤维其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第一抗菌纤维其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第二抗菌纤维其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抗菌层交错纬编成面其一实施方式;
[0024]图7为本技术抗菌层交错纬编成面其二实施方式;
[0025]图8为截面立体图;
[0026]附图标记:1

隔热层;
[0027]101

顶隔热层;102

底隔热层;103

间距;
[0028]2‑
抗菌层;
[0029]21

第一抗菌纤维;22

第二抗菌纤维;23

组合纤维;201

大麻纤维;202

甲壳素纤维;203

罗布麻纤维;204

银系抗菌纤维;205

铜系抗菌纤维;206

光触媒纤维;
[0030]3‑
耐磨层;4

缝合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从而对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技术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技术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技术,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
[0032]参阅附图所示,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33]实施例一:一种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包括隔热层1和抗菌层2,所述隔热层1的底部和抗菌层2的顶部交织固定;所述抗菌层2包括自然抗菌纤维、复合抗菌纤维和组合纤维
23;
[0034]所述自然抗菌纤维包括大麻纤维201、甲壳素纤维202和罗布麻纤维203中的一种,所述复合抗菌纤维包括银系抗菌纤维204、铜系抗菌纤维205和光触媒纤维206中的一种。
[0035]所述组合纤维23选用大麻纤维201和银系抗菌纤维204捻合,如图1所示;或大麻纤维201和铜系抗菌纤维205捻合;或大麻纤维201和光触媒纤维206捻合;或甲壳素纤维202和银系抗菌纤维204捻合;或甲壳素和铜系抗菌纤维205捻合;或甲壳素和光触媒纤维206捻合;或罗布麻纤维203和银系抗菌纤维204捻合;或罗布麻纤维203和铜系抗菌纤维205捻合;或罗布麻纤维203和光触媒纤维206捻合。
[0036]两根大麻纤维201捻合成第一抗菌纤维21;或两根甲壳素纤维202捻合成第一抗菌纤维21,如图2所示;或两根罗布麻纤维203捻合成第一抗菌纤维21;
[0037]两根银系抗菌纤维204捻合成第二抗菌纤维22;或两根铜系抗菌纤维205捻合成第二抗菌纤维22;或两根光触媒纤维206捻合成第二抗菌纤维22,如图3所示;
[0038]所述第一抗菌纤维21、第二抗菌纤维22和组合纤维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热层(1)和抗菌层(2),所述隔热层(1)的底部和抗菌层(2)的顶部交织固定;所述抗菌层(2)包括自然抗菌纤维、复合抗菌纤维和组合纤维(23);所述自然抗菌纤维包括大麻纤维(201)、甲壳素纤维(202)和罗布麻纤维(203)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复合抗菌纤维包括银系抗菌纤维(204)、铜系抗菌纤维(205)和光触媒纤维(206)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组合纤维(23)包括自然抗菌纤维和复合抗菌纤维中至少两种捻合而成;至少两根自然抗菌纤维捻合成第一抗菌纤维(21),至少两根复合抗菌纤维捻合成第二抗菌纤维(22),所述第一抗菌纤维(21)、第二抗菌纤维(22)和组合纤维(23)至少两种交错纬编成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保暖的纬编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交织固定在隔热层(1)顶部的耐磨层(3),所述耐磨层(3)由腈纶纤维纬编成面,且耐磨层(3)的纬编密度是隔热层(1)的2

4倍。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马菲羊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