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磊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喷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94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喷洒装置,包括底板、用于对修复剂进行充分混合的搅拌部件以及用于对场地进行修复的喷洒部件,所述搅拌部件包括设于底板顶部的混合筒、设于混合筒内的第一搅拌杆、设于混合筒内且位于第一搅拌杆一侧的第二搅拌杆、设于第一搅拌杆外侧呈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搅拌叶、套设于第二搅拌杆外侧呈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二搅拌叶以及用于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相对转动的驱动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底板、混合筒、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第一齿轮,解决了现有的喷洒装置在对修复剂进行混合时,混合效果较差,混合效率较低,且转动喷洒时,需要人工转动的问题。需要人工转动的问题。需要人工转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喷洒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染场地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喷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染场地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而现在人们通常会将土壤修复剂喷洒在受损的土壤上,让土壤得到修复。
[0003]现有的专利CN215032283U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顶部设有喷洒箱,喷洒箱的顶部开设有圆盘槽和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孔位于圆盘槽的两侧,圆盘槽的底部开设有与喷洒箱内腔相连通的连接槽;喷洒箱的上方设有喷洒管,喷洒管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洒头,喷洒管远离喷洒头的一侧设有L形管,且L形管的底端穿过圆盘槽和连接槽并延伸至喷洒箱的内腔中;L形管远离喷洒管的一侧设有圆柱;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喷洒箱、圆盘槽、连接槽、喷洒管、L形管、圆柱、固定柱、固定盘和圆盘之间的配合,解决了现在人们喷洒土壤修复剂时,其土壤修复剂喷洒的范围较窄,导致人们需要多次来回进行喷洒,比较浪费时间的问题。
[0004]基于上述专利的检索,以及结合现有技术中的喷洒装置发现,上述喷洒装置在应用时,虽然能够旋转进行喷洒,但是其需要人工旋转,较为繁琐,且对修复剂的混合效果较差,导致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喷洒装置,具备能够对修复剂和水进行充分的搅动混合,能够提高混合效果,能够提高混合效率,能够无需人工即可使喷头旋转,能够便于提高喷洒的范围,提高喷洒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喷洒装置在对修复剂进行混合时,混合效果较差,混合效率较低,且转动喷洒时,需要人工转动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喷洒装置,包括底板、用于对修复剂进行充分混合的搅拌部件以及用于对场地进行修复的喷洒部件,所述搅拌部件包括设于底板顶部的混合筒、设于混合筒内的第一搅拌杆、设于混合筒内且位于第一搅拌杆一侧的第二搅拌杆、设于第一搅拌杆外侧呈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搅拌叶、套设于第二搅拌杆外侧呈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二搅拌叶以及用于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相对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均与混合筒转动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套设于第一搅拌杆外侧的第一齿轮、设于第二搅拌杆外侧的第二齿轮以及设于第一搅拌杆顶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喷洒部件包括与混合筒相连的抽水管、与抽水管相
连的水泵、与水泵相连的软管、与软管相连的第一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相连的第二出水管、设于第二出水管一侧均匀排列的多个喷头以及用于喷头转动的旋转部件,所述软管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旋转部件包括设于底板顶部的第一支杆、开设于第一支杆顶部的旋转槽、设于第一出水管底部的第二支杆、设于第一支杆一侧的L型板、套设于第二支杆外侧的第一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连的转轴以及与转轴相连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支杆与旋转槽滑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混合筒内且位于第一搅拌杆另一侧设有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三搅拌杆外侧套设有呈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三搅拌叶,所述第一搅拌杆外侧且位于第一齿轮上方设有主动轮,所述第三搅拌杆外侧设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设有皮带。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杆底部开设有呈圆周排列的多个滚动槽,所述滚动槽内设有滚珠。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旋转槽和第二支杆截面形状均为T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底板、喷洒部件、混合筒、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和驱动部件的配合使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均与混合筒转动连接,能够对修复剂和水进行充分的搅动混合,能够提高混合效果,能够提高混合效率,能够无需人工即可使喷头旋转,能够便于提高喷洒的范围,提高喷洒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喷洒装置在对修复剂进行混合时,混合效果较差,混合效率较低,且转动喷洒时,需要人工转动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一电机能够带动第一搅拌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进而使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相对转动,对混合筒内的修复剂等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抽水管、水泵、软管、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喷头和旋转部件,软管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第二出水管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能够将混合筒内的混合液抽出,通过喷头喷出,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
[0017]4、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支杆、旋转槽、第二支杆、L型板、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转轴和第二电机,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支杆与旋转槽滑动连接,能够带动第二支杆在旋转槽内转动,进而能够使喷头转动,进而能够改变喷头的喷洒角度,提高喷洒范围。
[0018]5、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三搅拌杆、第三搅拌叶、主动轮、从动轮和皮带,第一搅拌杆转动能够带动主动轮转动,通过皮带和从动轮能够带动第三搅拌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三搅拌叶转动,能够提高对修复剂的混合效果,提高混合效率。
[0019]6、本技术通过设置滚动槽和滚珠,滚珠能够在滚动槽内滚动,能够减少第二支杆在旋转槽内的摩擦力,使旋转更流畅。
[0020]7、本技术通过设置旋转槽和第二支杆截面形状均为T形,能够防止第二支杆脱离旋转槽,提高旋转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剖面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中:1、底板;21、混合筒;22、第一搅拌杆;23、第二搅拌杆;24、第一搅拌叶;25、第二搅拌叶;26、第一齿轮;27、第二齿轮;28、第一电机;29、抽水管;30、水泵;31、软管;32、第一出水管;33、第二出水管;34、喷头;35、第一支杆;36、旋转槽;37、第二支杆;38、L型板;39、第一锥齿轮;40、第二锥齿轮;41、转轴;42、第二电机;43、第三搅拌杆;44、第三搅拌叶;45、主动轮;46、从动轮;47、皮带;48、滚动槽;49、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染场地修复的喷洒装置,包括底板(1)、用于对修复剂进行充分混合的搅拌部件以及用于对场地进行修复的喷洒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部件包括设于底板(1)顶部的混合筒(21)、设于混合筒(21)内的第一搅拌杆(22)、设于混合筒(21)内且位于第一搅拌杆(22)一侧的第二搅拌杆(23)、设于第一搅拌杆(22)外侧呈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搅拌叶(24)、套设于第二搅拌杆(23)外侧呈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二搅拌叶(25)以及用于第一搅拌杆(22)和第二搅拌杆(23)相对转动的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搅拌杆(22)和第二搅拌杆(23)均与混合筒(2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套设于第一搅拌杆(22)外侧的第一齿轮(26)、设于第二搅拌杆(23)外侧的第二齿轮(27)以及设于第一搅拌杆(22)顶部的第一电机(28),所述第一齿轮(26)和第二齿轮(27)啮合,所述喷洒部件包括与混合筒(21)相连的抽水管(29)、与抽水管(29)相连的水泵(30)、与水泵(30)相连的软管(31)、与软管(31)相连的第一出水管(32)、与第一出水管(32)相连的第二出水管(33)、设于第二出水管(33)一侧均匀排列的多个喷头(34)以及用于喷头(34)转动的旋转部件,所述软管(31)与第一出水管(32)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33)与第一出水管(32)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磊
申请(专利权)人:雷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