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式小太阳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88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反射式小太阳取暖器,包括有支架、设于支架的机头壳体,机头壳体内设有发热机构和扁平型的反射盘,发热机构包括底座和电热管,电热管通过底座设置于反射盘的中心,底座开设有连续弯曲环绕的安装槽,电热管由环形电阻丝盘曲形成,电热管通过定位结构可拆卸设于安装槽内;底座设有凸台,凸台固设有两根导电柱,凸台的侧壁对应两根导电柱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电热管一端通过第一通孔与一导电柱电性连接,电热管另一端通过连通槽、第二通孔与另一导电柱电性连接,具有热量推送距离更远、电热管安装稳固、更加美观、电热管分布合理实现更多热量的释放的效果。热管分布合理实现更多热量的释放的效果。热管分布合理实现更多热量的释放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射式小太阳取暖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取暖器
,特别涉及反射式小太阳取暖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加热取暖器,是一种利用电阻丝将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取暖设备。
[0003]现有的反射式加热器,包括反射锅及设于反射锅前方的发热体,反射锅类似于凹面镜,发热体产生的热量被反射板反射,向周围空气传播,但是市场上的发射锅一般其凹面镜的切线与中心线之间的夹角比较小,导致发射锅聚集的焦点较短,当离反射锅较远的地方就很难感受到温度了,特别是在家里大厅内,稍远的地方就无法进行取暖了;另外现有的电热管通常采用螺旋式环绕在底座上进行安装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会导致电热管远离底座中心的一端需要外界一根导线悬空穿设至导电柱进行接电,这种悬空设置的导线固定不够牢固且存在安全隐患,且导线的线头暴露在外也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反射式小太阳取暖器,具有热量推送距离更远、电热管安装稳固、更加美观、电热管分布合理实现更多热量的释放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反射式小太阳取暖器,包括有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机头壳体,所述机头壳体内设有发热机构和扁平型的反射盘,所述发热机构包括底座和电热管,所述电热管通过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反射盘的中心,所述底座开设有连续弯曲环绕的安装槽,所述电热管由环形电阻丝盘曲形成,所述电热管通过定位结构可拆卸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底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固设有两根导电柱,所述凸台的侧壁对应两根所述导电柱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凸台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底座还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安装槽远离所述凸台的一端,所述电热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一所述导电柱电性连接,所述电热管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连通槽、所述第二通孔与另一所述导电柱电性连接。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区别于传统市场上取暖器中起到凹面镜作用的反射盘的弧度较大,使反射盘的聚焦点离取暖器较近,本技术的反射盘设置为扁平型,其反射盘的弧度较小,导致反射盘的聚焦点离取暖器更远,实现热量推送距离更远的效果;另外本技术的底座开设有弯曲环绕的安装槽,同时在底座开设连通该安装槽外侧端的连通槽,使电热管一端通过连通槽与导电柱电性连接,用户从底座外部看不到导线的线头,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且更加美观,同时也提高了电热管安装的牢固性;另外连通槽内的电热管部分也能够进行发热,提高了热量的释放量,从而实现更多热量的释放,具有热量推送距离更远、电热管安装稳固、更加美观、电热管分布合理实现更多热量的释放的效果。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若干定位凸起,所述底座对应所述电热管固设有若干所述定位凸起,当所述电热管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时,所述定位凸起
与所述电热管定位配合。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热管在安装时,由于电热管是由环形电阻丝盘绕形成的,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发生变形,有利于电热管在安装槽内的安装,当电热管安装到安装槽内之后,定位凸起可以与电热管实现止挡效果,可以有效防止电热管从安装槽内脱出。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对应所述定位凸起开设有若干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安装槽连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让槽对应定位凸起设置,可以对电热管在安装时起到一定的避让效果,防止电热管在挤压进安装槽内时,电热管由于定位凸起挤压变形过大无法复原,甚至损坏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装时电热管的良品率。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射盘对应所述电热管的一面设为凹面镜,所述凹面镜的中心线与其弧形面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设为70~80
°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射盘的弧度越小,凹面镜的中心线与其弧形面的切线之间的夹角α则越大,则反射盘推送的热量距离也就越远,但是过大的夹角α聚热效果也不够明显,故将夹角α设为70~80
°
,以此适用于室内面积较大的空间进行取暖。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头壳体包括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固设于所述底座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可以对用户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避免意外受伤,隔热垫可以对保护罩的壳体进行有效降热,防止保护罩靠近电热管的一端由于热量过高导致损坏。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材质设为纳米微孔隔热材料。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微孔隔热材料具有高隔热效果,可以有效防止底座的吸热导致热量的损失,让更多的热量对空气进行有效加热,间接提高本技术的发热效率。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对应所述电热管设有清洁结构,所述清洁结构用于对所述电热管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阻丝类的电热管在长时间使用后,电热管的表面容易积灰,导致积碳的产生,极大地影响电热管的发热效率,加装清洁装置可以有效对电热管进行表面灰尘的清洁,提高电热管的使用寿命。
[001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洁结构包括气泵和若干喷头,若干所述喷头与所述气泵通过气管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气泵开启利用喷头对准电热管进行灰尘清理,结构简单且清灰效果好。
[002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喷头对应所述电热管呈环形分布于所述支架周向。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分布的若干喷头可以对底座上弯曲盘折的电热管进行有效清理,使电热管的清灰更加全面。
[002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头的材质设为陶瓷纤维材料。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陶瓷纤维材料的喷头具有较高的耐热能力,可以有效防止喷头在长时间高温下老化导致损坏,从而提高喷头的使用寿命,减少喷头的更换频率。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在底座上开设安装固定电热管的弯折环绕的安装槽,同时在底座开设连通该安装槽外侧端的连通槽,使电热管一端通过连通槽与导电柱电性连接,使用户从底座外部看不到导线的线头,更加美观且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具有热量推送距离更远、电热管安装稳固、更加美观、电热管分布合理实现更多热量的释放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图。
[0028]图3是本技术底座和电热管的俯视图。
[0029]图4是本技术图3的纵向剖视图。
[0030]图5是本技术图3的另一剖视图。
[0031]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二的纵向剖视图。
[0032]图中:1、支架;11、机头壳体;21、电热管;22、反射盘;3、底座;31、安装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反射式小太阳取暖器,包括有支架(1)、设于所述支架(1)的机头壳体(11),所述机头壳体(11)内设有发热机构和扁平型的反射盘(2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机构包括底座(3)和电热管(21),所述电热管(21)通过所述底座(3)设置于所述反射盘(22)的中心,所述底座(3)开设有连续弯曲环绕的安装槽(31),所述电热管(21)由环形电阻丝盘曲形成,所述电热管(21)通过定位结构可拆卸设于所述安装槽(31)内;所述底座(3)设有凸台(32),所述凸台(32)固设有两根导电柱(34),所述凸台(32)的侧壁对应两根所述导电柱(34)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321)和第二通孔(322),所述安装槽(31)靠近所述凸台(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321)连通,所述底座(3)还开设有连通槽(33),所述连通槽(33)连通所述第二通孔(322)和所述安装槽(31)远离所述凸台(32)的一端,所述电热管(21)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21)与一所述导电柱(34)电性连接,所述电热管(21)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连通槽(33)、所述第二通孔(322)与另一所述导电柱(34)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小太阳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若干定位凸起(35),所述底座(3)对应所述电热管(21)固设有若干所述定位凸起(35),当所述电热管(21)嵌设于所述安装槽(31)内时,所述定位凸起(35)与所述电热管(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振明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众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