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循环低氮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72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循环低氮燃烧器,包括变径供风道,所述变径供风道的末端设置有渐缩型供风道出口;所述供风道出口内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和供风道出口之间构成空气环形通道;所述供风道出口外侧套设有中风筒,所述中风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烟气回流内混合通道;所述中风筒外侧同轴套设有外风筒,所述外风筒和中风筒之间构成烟气回流外混合通道;所述内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集气包、分管和喷嘴;所述集气包通过分管和喷嘴连通,所述喷嘴周向均匀布置在烟气回流外混合通道的进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循环低氮燃烧器能够大大降低燃烧火焰的峰值,有效的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放。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循环低氮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循环低氮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环境问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发严重,收到国内外社会的关注。在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也日益加剧,发生大气污染的频率不断增大,国家对环保的标准也不断提高,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对锅炉氮氧化物排放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燃气的燃烧来说,NOx的生成机理主要是热力型,即当火焰温度足够高,会破坏N2共价键得到游离的N离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NOx。
[0003]目前已有的一些燃烧器无法有效降低燃烧火焰的峰值,也无法抑制NOx的产生,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降低燃烧温度从而可有效抑制NOx的产生的燃烧头是摆在科技技术人员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循环低氮燃烧器,该双循环低氮燃烧器通过在烟气回流内混合通道、烟气回流外混合通道和空气环形通道内吸入了一部分回流烟气,这部分回流烟气参与了燃烧过程,可大大降低燃烧温度从而有效抑制了NOx的产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循环低氮燃烧器,包括变径供风道,所述变径供风道的末端设置有渐缩型供风道出口;所述供风道出口内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和供风道出口之间构成空气环形通道;所述供风道出口外侧套设有中风筒,所述中风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烟气回流内混合通道;所述中风筒外侧同轴套设有外风筒,所述外风筒和中风筒之间构成烟气回流外混合通道;所述内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燃料供给系统;
[0006]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集气包、分管和喷嘴;所述集气包通过分管和喷嘴连通,所述喷嘴周向均匀布置在烟气回流外混合通道的进口处。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包括旋流盘和喷头,所述旋流盘设置在内筒的出口内、并套设在喷头端部外;
[0008]所述喷头上连通有多个支管,每个所述支管连通有多个幼管,所述幼管贯穿旋流盘的底部;所述喷头的端部周向开设有多个通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旋流盘包括盘体、旋片、护圈和环圈,所述环圈和盘体连接并将盘体分隔成内、外两个区域。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流盘为单旋旋流盘,所述盘体的内部区域开设有多个孔,盘体的外部区域均匀设置有多个旋片。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旋流盘为双旋旋流盘,所述盘体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均设置有多个旋片。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中风筒的出口为扩口,扩口角度≤30
°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在燃烧前,分别在烟气回流内混合通道完成空气与烟气中惰性燃烧产物混合、在烟气回流外混合通道内完成燃料与烟气中惰性燃烧产物混合,能够大大降低燃烧火焰的峰值,有效的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与烟气外循环技术相比不会牺牲燃烧器在火焰长度、调节比和稳定性方面的性能。
[0015]2、中间稳焰区采用旋流风与燃气接近直角交叉射流的方式,从而加快风、气混合,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同时,可降有效低火焰峰值,有效抑制氮氧化物生成。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双循环低氮燃烧器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双循环低氮燃烧器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双循环低氮燃烧器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双循环低氮燃烧器的燃烧流场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第一燃料供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单旋旋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双旋旋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旋流盘和喷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10

变径供风道;
ꢀꢀꢀꢀꢀꢀꢀꢀꢀꢀꢀꢀ
112

供风道出口;
[0027]150

内筒;
ꢀꢀꢀꢀꢀꢀꢀꢀꢀꢀꢀꢀꢀꢀꢀꢀꢀꢀ
140

中风筒;
[0028]160

外筒;
ꢀꢀꢀꢀꢀꢀꢀꢀꢀꢀꢀꢀꢀꢀꢀꢀꢀꢀ
120

第一燃料供给系统;
[0029]123

旋流盘;
ꢀꢀꢀꢀꢀꢀꢀꢀꢀꢀꢀꢀꢀꢀꢀꢀ
122

喷头;
[0030]122
‑1‑
支管;
ꢀꢀꢀꢀꢀꢀꢀꢀꢀꢀꢀꢀꢀꢀꢀꢀ
122
‑2‑
幼管;
[0031]123
‑1‑
盘体;
ꢀꢀꢀꢀꢀꢀꢀꢀꢀꢀꢀꢀꢀꢀꢀꢀ
123
‑2‑
旋片;
[0032]123
‑3‑
护圈;
ꢀꢀꢀꢀꢀꢀꢀꢀꢀꢀꢀꢀꢀꢀꢀꢀ
123
‑4‑
环圈;
[0033]130

第二燃料供给系统;
ꢀꢀꢀꢀꢀꢀ
131

集气包;
[0034]132

分管;
ꢀꢀꢀꢀꢀꢀꢀꢀꢀꢀꢀꢀꢀꢀꢀꢀꢀꢀ
133

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供风道,所述变径供风道的末端设置有渐缩型供风道出口;所述供风道出口内套设有内筒,所述内筒和供风道出口之间构成空气环形通道;所述供风道出口外侧套设有中风筒,所述中风筒和内筒之间构成烟气回流内混合通道;所述中风筒外侧同轴套设有外风筒,所述外风筒和中风筒之间构成烟气回流外混合通道;所述内筒内部设置有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第二燃料供给系统,所述第二燃料供给系统包括集气包、分管和喷嘴;所述集气包通过分管和喷嘴连通,所述喷嘴周向均匀布置在烟气回流外混合通道的进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循环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料供给系统包括旋流盘和喷头,所述旋流盘设置在内筒的出口内、并套设在喷头端部外;所述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才陈令清刘刚颜珂刘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运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