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62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包括生态浮岛和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包括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竖向设置,固定安装在生态浮岛上,顶部设有喷水口或安装有喷水嘴,喷水管上设有第一跌水盘和第二跌水盘,第一跌水盘为溢流盘,第二跌水盘设有折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这种净化装置的园林景观水池,可以将水泵设置在浮岛框架上或者池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净化效果与景观效果相结合,以相对较低的运行成本获得良好的净化/水质维持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还涉及采用这种净化装置的园林景观水池。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容量相对较小的景观水池,在水池注水后,水体会慢慢变得浑浊,常规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水体循环的方式进行净化,通过过滤和沉淀等方式把有机物颗粒物处理掉,或者采用生物净化的方式,利用水生植物及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生化分解或自然降解。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7148907U公开了一种公园景观水池净水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固定设置有两个隔板,两个所述隔板将箱体内部分为沉淀过滤区、消毒区和增氧区,所述沉淀过滤区设在隔板的一侧,所述沉淀过滤区内中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固定板,所述消毒区设在两个隔板之间,所述消毒区下端中部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棒,靠近增氧区一侧的所述隔板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端固定设置有增氧箱,所述增氧箱下端固定设置有导流体,由此通过沉淀过滤箱、消毒箱进行多重净化,然后通过增氧机对净化后的污水进行增氧,提高水的自净能力,提高水的透明度和水质。中国专利文献CN114804359A公开了一种景观水体的水循环自净化系统,包括景观水池、缺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沉淀池和循环水池,景观水池内的景观水体依次经缺氧反应池、好氧反应池、沉淀池处理后进入循环水池内,循环水池内的水进一步循环至景观水池内,无需额外加药便可实现景观水体的净化,同时还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避免因频繁更换景观水体导致的污水排放、水资源投入大等问题及因加药剂导致的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等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15231773A公开了一种庭院景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塔、假山处理系统及水池生态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塔包括第一沉淀池、污水处理池、第二沉淀池以及出水机构;假山处理系统包括山体以及山体生态处理模块;所述山体内部设有容纳腔,所述污水处理塔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水池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水池以及动植物;所述水池设置在所述山体的底部,且所述水池与所述山体的流水面的排水口连接。本专利技术将污水处理耦合庭园假山流水设计,在山体的流水面的各梯面上设有水生植物过滤装置,保持了假山、流水、生态花草等生态庭院景观,此外在山体的山脚处建设水池,从而实现村镇、小区等小规模的污水处理与庭院生态景观相结合。中国专利文献CN115385521A公开了一种EBEF生态净水系统,它包括一体化集水器、高效预处理系统、一级EBEF生态净水池、二级EBEF生态净水池、清水池和污泥池,所述的一级EBEF生态净水池 和二级EBEF生态净水池内从下向上均依次连接设有防渗膜、固定床填料和植物, 所述的一级EBEF生态净水池底部连接设有与二级EBEF生态净水池连通的出水管, 所述的清水池内连接设有第二污水提升泵、浮球液位开关, 所述的植物采用湿地及陆生植物设置,固定床填料采用生态

生物联合增强固定床填料和多种湿地及陆生植物相结合,其中生态

生物联合增强固定床填料是通过石子、沙等多种填料通过特定比例混合而形成的,该填料中有着良好的吸附作用并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能促使微生物在填料中快速生长。
[0003]这些现有技术特有特色,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或目的。然而,同样也都有其局限性,例如,依据现有污水处理方式设置专门的废水处理装置能够获得较高的净化效果,能够有效地净化处理引入的高污染浓度的污水,但处理成本高,不能很好地适应于景观水体/水池水质的持续维持需求;依靠植物的净化作用进行净化,将植物景观与水净化合为一体,运行成本低,但净化速度慢,效率低,对于规模较小的水池,难以形成有效的植物净化效果,因此这种净化方式主要适应于具有足够规模的水体;通过池底设置过滤材料进行过滤,尽管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净化效果,但主要适应于对出水的净化,如果用于水体水质的维持,则需要一定规模的循环系统,特别是池底过滤材料需要及时更换,施工量很大,且破坏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会导致高运行和维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这种净化装置能够将净化效果与景观效果相结合,以相对较低的运行成本获得良好的净化/水质维持效果。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包括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水装置(或称喷泉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包括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竖向设置,固定安装在生态浮岛上,顶部设有喷水口或安装有喷水嘴。
[0006]优选地,所述生态浮岛采用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中设有若干种植格(框架中隔出的区域),所述种植格中设置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内设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基。
[0007]优选地,所述种植篮采用由植物纤维材料制成的网兜(或者说透水袋子),网兜的顶口设有硬质的顶框,所述顶框放置在相应种植格框(生态浮岛框架中围出该种植格的部分)上,其外缘不超出相应种植格框的中线,由此,相邻种植格内的种植篮的顶框的相应边可以支承在(压在)同一个种植格框边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喷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跌水盘(或称挡水盘),所述第一跌水盘水平设置,位于生态浮岛的框架上方,通过其中央通孔套设在喷水管上。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跌水盘的周边设有各处等高的溢流堰。
[0010]进一步地,所述喷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跌水盘(或称第二挡水盘),所述第二跌水盘水平设置,位于生态浮岛的框架和第一跌水盘之间,通过其中央通孔套设在喷水管上,其外形与第一跌水盘外形相似,径向尺寸(或者说面积)大于第一跌水盘。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跌水盘设有环形的折流槽,所述折流槽呈曲面状,外侧槽壁的弯曲程度小于内侧槽壁的弯曲程度,且内侧槽壁的上部对应于第一跌水盘的落水位置,由此使得第一跌水盘的落水大部分落在第二跌水盘的折流槽的内侧槽壁的上部,落入折流槽后,先沿折流槽的内侧槽壁向下流至槽底,再从槽底开始沿外侧槽壁向上流,在脱离折流槽后,依靠惯性形成斜向向外向上的水流,然后在重力作用下以曲线形式下落,直至落入生态浮岛。
[0012]优选地,所述生态浮岛的框架外形为方形或正六边形,所述第一跌水盘和第二跌水盘(如果设有的话)呈圆形或者呈与生态浮岛的框架外形相似的形状。
[0013]园林景观水池,设有水净化装置,所述水净化装置采用本技术公开的任一种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所述水净化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0014]进一步地,池底架设由一个或多个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进口位于池底的上方,出口通过柔性水管连接所述喷水管的进口,所述柔性水管与相应潜水泵的出口和/或相应喷水管的进口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生态浮岛,且在生态浮岛上设置从池底抽水的喷泉装置,能够将池体低含氧(溶解氧浓度低)的水以喷泉形式在空气中有效复氧,喷出的水落在生态浮岛的植物和种植基上,所含有机物颗粒被植物和种植基吸附和过滤,截留在植物表面和种植基中,补充种植基的养分,依靠植物及浮岛的微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包括生态浮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水装置,所述喷水装置包括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竖向设置,固定安装在生态浮岛上,顶部设有喷水口或安装有喷水嘴,所述喷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跌水盘,所述第一跌水盘水平设置,位于生态浮岛的框架上方,通过其中央通孔套设在喷水管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浮岛采用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中设有若干种植格,所述种植格中设置有种植篮,所述种植篮内设有用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植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篮采用由植物纤维材料制成的网兜,网兜的顶口设有硬质的顶框,所述顶框放置在相应种植格框上,其外缘不超出相应种植格框的中线。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跌水盘的周边设有各处等高的溢流堰。5.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园林景观水池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跌水盘,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少康李敬民高峰刘荣舒健骅王茜王永格赵正楠宋利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世纪立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