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46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属于城市河道治理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浮岛、链条、框架、生物棉、配重块,所述框架由所述链条连接在一个或多个所述浮岛的下表面,所述生物棉填充固定于所述框架内,一个或多个所述配重块悬挂在所述框架底边,所述浮岛上种有挺水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借助浮岛上的挺水植物减少藻类附着,提升外观美感,还可以保证生物棉对水体过滤处理效果,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改善河道富营养化的情况。改善河道富营养化的情况。改善河道富营养化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属于城市河道治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各行各业经济快速的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河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陆生态系统互相依赖的纽带,也同样作为城市人们生活不可或缺景观设施,在发挥防洪排涝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同样遭受着点源、面源、内源外源的各类污染。因此加强生态河道的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构建稳定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既是满足人民生存发展的需要,又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优化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既能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又能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指数。
[0003]研究发现,微生物菌种在生物棉上可大量繁殖,好氧菌可分解有机物,好氧菌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河道的富营养化,从而消除河道的黑臭。但是生物棉在发挥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因素。原先白色网状的生物棉初入河道中时,生物棉颜色几近于水体颜色,但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排口杂质吸附,水体流动,藻类附着,泥沙翻涌等现象的出现,生物棉会渐渐呈现黑色,在整治较为清澈的水体或者较为低浅的河段容易带来不佳的视觉效果,造成周边部分居民的不必要担忧,在美观程度上很难得到较好的视觉保证,虽然深黑色的生物棉依旧可以发挥其净化水体环境的作用,但是一定程度上与整治后的清澈水体以及城市美丽景观设施格格不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能够保证处理水体效果的同时,保持装置的整洁、美观。
[0005]所述一体化新型生态护墙包括浮岛、链条、框架、生物棉、配重块,所述框架由所述链条连接在一个或多个所述浮岛的下表面;
[0006]所述生物棉填充固定于所述框架内,形成生态护墙,生物棉的厚度和层数可以由河流情况决定,可以由尼龙绳绑扎固定于框架所述内;
[0007]一个或多个所述配重块悬挂在所述框架底边,用于装置的下沉;
[0008]所述浮岛上种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的根系具有较大表面积,可以吸收过滤水体中大量悬浮物质并为水体输送氧气;同时可以遮蔽藻类的光合作用,抑制藻类生长避免形成大量“水华”,浮岛表面可以便于鸟类的停留,底部可以提供鱼类水生昆虫的栖息地。
[0009]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浮岛和所述框架均设有链条连接驳岸。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所述框架为PPR塑料框,所述链条为不锈钢链,所述配重块为沉砖式混凝土配重块,所述浮岛内填充有泥土基质,所述生物棉为光催化棉。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浮岛之间通过每个所述浮岛上的浮岛连接扣连接,每个所述浮岛连接扣上开有螺纹孔,由螺丝和螺母配合固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为一体式结构,将浮岛和生态护墙连接,不仅可以借助浮岛上的挺水植物减少藻类附着,提升外观美感,还可以保证生物棉对水体过滤处理效果。
[0014]2、本技术的充分利用了生物棉的表面积,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改善河道富营养化的情况。
[0015]3、本技术设置有配重块用于装置下沉,同时又借助浮岛的浮力,使得整个装置受力均匀,结构稳定,不易损坏,在连接驳岸时还可以减少对驳岸的牵引力,对岸边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浮岛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河道驳岸的应用示意图。
[0019]图中,1:挺水植物、2:浮岛内基质,3:浮岛,4:链条,5:框架,6:生物棉,7:配重块,8:浮岛连接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一体化生态护墙包括浮岛3多个、链条4多个、框架5、生物棉6、配重块7多个,所述框架5由所述链条4连接在多个所述浮岛3的下表面,所述框架5为PPR塑料框,所述链条4为不锈钢链,所述配重块7为沉砖式混凝土配重块,所述浮岛3内填充有泥土基质。
[0022]采用四层所述生物棉填充固定于所述框架内,形成生态护墙,由尼龙绳绑扎固定于所述框架内;多个所述配重块7悬挂在所述框架5底边,用于框架5的下沉。
[0023]如图2所示,所述浮岛上种有挺水植物,相邻两个浮岛3之间通过每个所述浮岛3上的浮岛连接扣8连接,每个所述浮岛连接扣8上开有螺纹孔,通过螺丝和螺母配合固定。
[0024]实施例2
[0025]如图3所示,将实施例1中的装置应用于河道驳岸壁上:
[0026]在驳岸壁上每隔5

15m打入一个膨胀钩(或环),每个膨胀钩(或环)由两根不锈钢链条4分别连接浮岛3和框架5,采用四层光催化棉生物棉6和PPR塑料黑色框架5熔喷,并绑扎固定制成生态护墙,在框架5底边每隔5

10m配置一个沉砖式混凝土配重块7,浮岛3中填入泥土等作为浮岛内基质2并种植挺水植物1,由浮岛连接扣8将多个浮岛3连接。
[0027]如此,借助挺水植物1的根系作用和生物棉6上微生物菌种的大量繁殖,可以做到有效治理河道的同时保证生物棉6不受污染;装置在浮岛3的浮力和配重块7的作用下竖直方向受力平衡;膨胀钩(或环)、浮岛3和框架5三者相互连接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使得驳岸壁和装置更加稳固,整体视觉美观大气。
[0028]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浮岛、链条、框架、生物棉、配重块,所述框架由所述链条连接在一个或多个所述浮岛的下表面,所述生物棉填充固定于所述框架内,一个或多个所述配重块悬挂在所述框架底边,所述浮岛上种有挺水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岛和所述框架均设有链条连接驳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为PPR塑料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生态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为不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漫倪凌啸孙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永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