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8961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吸附装置,包括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与尾气出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连接,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连接,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喷淋塔底部的进气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内填充有塑料花环填料;通过采用依次串联的三个离子交换柱柱体,在柱体内填充塑料花环填料,可用于生产海绵铜尾气设施的补充进行尾气处理,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与喷淋塔底部的进气口连接,可以进一步降低尾气污染物指标。气污染物指标。气污染物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使用铝片处理酸性含铜废蚀刻液制备海绵铜工艺时,会还原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氢气、酸气、水蒸气等混合气体,为使该混合气体达到排放标准,并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亟需减少外排混合气体或转化有害气体的量,降低尾气处理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吸附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尾气吸附装置,包括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与尾气出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连接,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连接,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喷淋塔底部的进气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内填充有塑料花环填料。
[0005]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花环填料为聚丙烯双层塑料花环。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与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之间、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与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之间以及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与喷淋塔之间均通过聚丙烯风管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均包括聚氯乙烯本体,聚氯乙烯本体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玻璃钢。
[0008]进一步的,所述聚氯乙烯本体的内表面涂覆有聚四氟乙烯层。r/>[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采用依次串联的三个离子交换柱柱体,在柱体内填充塑料花环填料,可用于生产海绵铜尾气设施的补充进行尾气处理,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与喷淋塔底部的进气口连接,可以进一步降低尾气污染物指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局部剖视图。
[0012]附图标记为: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1、尾气出口10、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2、塑料花环填料20、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聚丙烯风管30、喷淋塔4、聚氯乙烯本体51、玻璃钢52、过渡层53、聚四氟乙烯层54。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4]见图1

2,一种尾气吸附装置,包括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1、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2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1的顶部与尾气出口10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1的底部与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2的顶部连接,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2的底部与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的顶部连接,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的底部与喷淋塔4底部的进气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1、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2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内填充有塑料花环填料20。
[0015]本技术通过采用依次串联的三个离子交换柱柱体,在柱体内填充塑料花环填料20,可用于生产海绵铜尾气设施的补充进行尾气处理,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的顶部与喷淋塔4底部的进气口连接,可以进一步降低尾气污染物指标。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花环填料20为聚丙烯双层塑料花环。聚丙烯双层塑料花环又名塑料灯笼环填料是由形如椭球的填料,由两层圆环呈丝状绕结而成,并在中间部增设一条加强筋,这样大大提高了灯笼环的抗压强度。同时该填料除具有一般的能量大,压降低等优点外,还由于填料空隙处能有较高的持液量,可使塔内液体的停留时间较长,从而增加了气液两相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填料的吸附效率。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1与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2之间、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2与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之间以及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与喷淋塔4之间均通过聚丙烯风管30连接。聚丙烯风管30耐腐蚀性优良,无毒无味,零渗透密封效果,维护成本低。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1、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2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3均包括聚氯乙烯本体51,聚氯乙烯本体51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玻璃钢52。为防止这两种材质脱开,中间涂刷一层对两种材料都有强粘结力的胶粘剂作过渡层53,通过采用玻璃钢52外层和聚氯乙烯内层,兼有最强的耐腐蚀性和高机械强度及良好的经济性。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聚氯乙烯本体51的内表面涂覆有聚四氟乙烯层54。聚四氟乙烯抗酸、抗碱和各种有机溶剂,可以减少聚氯乙烯本体51的内表面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0020]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吸附装置,包括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其特征在于: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与尾气出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连接,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顶部连接,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的底部与喷淋塔底部的进气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柱体、第二离子交换柱柱体和第三离子交换柱柱体内填充有塑料花环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花环填料为聚丙烯双层塑料花环。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超陈雪平李小朋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绿鑫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