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9492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8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胶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和翻转模板,上模座下侧具有第一配合面,下模座位于上模座的下方且其上侧具有第二配合面,翻转模板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并具有第三配合面和于第三配合面上设置的中板型腔,第一配合面上对应设有凸模部,第二配合面上对应设有下板型腔,翻转模板能够翻转,以使第三配合面能够与第一配合面或第二配合面配合,凸模部能够置于中板型腔中并与中板型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胶层型腔,中板型腔能够与下板型腔配合形成第二胶层型腔。通过设置翻转模板翻转,以分别与上模座和下模座配合,在骨架的两侧分别形成胶层,实现对骨架的全包裹,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外表光滑美观。外表光滑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胶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包胶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部分成人用品,如缩阴球、振动棒等,为提高其使用安全性,会在其硬质骨架的外表包裹有包胶层,现有技术中,参照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010235645.5,专利技术名称:全包胶成人性用品的生产方法,包胶层通过注塑的方式包裹在硬质骨架的外表,制造时,硬质骨架需要设置支撑结构悬空固定在型腔中再进行注塑包胶,在注塑完成后,支撑结构会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后续还需要对产品表面进行修整,导致成本的增加,不利于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包胶注塑模具,通过设置翻转模板翻转,以与上模座配合在骨架的一侧形成第一胶层,与下模座配合在骨架的另一侧形成第二胶层,通过两侧胶层实现对骨架的全包裹,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降低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的可能性,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便于生产使用。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00),所述上模座(100)的下侧具有第一配合面(101);下模座(200),位于所述上模座(100)的下方,所述下模座(200)的上侧具有第二配合面(201);翻转模板(300),位于所述上模座(100)和所述下模座(200)之间,所述翻转模板(300)具有第三配合面(301)并于所述第三配合面(301)上设有中板型腔(302),所述第一配合面(101)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302)设置有凸模部(102),所述第二配合面(201)上对应所述中板型腔(302)设有下板型腔(202),所述翻转模板(300)能够翻转,以使所述第三配合面(301)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或所述第二配合面(201)配合,所述第三配合面(301)与所述第一配合面(101)配合时,所述凸模部(102)置于所述中板型腔(302)中并与所述中板型腔(302)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胶层型腔,所述第三配合面(301)与所述第二配合面(201)配合时,所述中板型腔(302)与所述下板型腔(202)配合形成第二胶层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模板(300)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三配合面(3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型腔(302)的外周侧和/或所述下板型腔(202)的外周侧设有溢胶槽(3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面(301)和/或所述第二配合面(20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清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元亨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